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在超声心动图中比较基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54 浏览:16795
论文导读:
摘要: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两种心脏病。DCM是一种理由不明的心肌病,其主要特点是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低,由于起病隐匿,早期体现为心室增大,可伴有心律失常,静态时射血分数正常,运动后射血分数降低;然后逐渐进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体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DCM的治疗主要包括常规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免疫吸附治疗、心肌再生与心肌形成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减容手术与左室辅助装置、心脏移植等。ICM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闭塞、慢性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严重心肌功能障碍,其左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伴有多灶性室壁运动异常。ICM的临床体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和栓塞。对ICM患者治疗目的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及延长生命。具体治疗措施主要有:1.去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根据心力衰竭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治疗策略。3.介入性治疗是目前治疗ICM比较有效的策略。4.晚期ICM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望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命。ICM和DCM均以心脏扩大、心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但二者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却显著不同,由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ICM以老年居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致。一般认为ICM比DCM的心肌损伤更重,纤维化程度更高。目前DCM和ICM的鉴别主要依靠心脏超声,超声心动图两者都有左室射血分数降低,DCM主要体现为全心增大,室壁弥漫性运动幅度异常,ICM则体现为左心室增大为主,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但是到了晚期,两者在胸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方面的体现十分相似,难以鉴别,以而不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所以在诊断中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注意。由此,进一步探讨两者超声心动图形态、结构及其它方面的不同之处,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故确立本课题。目的:探讨DCM患者和ICM患者超声心动图的指标差别,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在DCM和ICM的不同体现,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策略:通过浅析2011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下述诊断标准的DCM患者40例和ICM患者52例,并取同期心脏超声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对象均采取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观察心脏形态学、瓣膜返流情况转变以及测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心房内径、每搏输出量、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等指标。结果:DCM组患者超声心动图主要体现为左心室显著增大,呈“球”形样转变、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二、三尖瓣、主动脉瓣均可探及中至重度的返流信号,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前后径显著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显著降低;而ICM组患者则体现为左心室呈“圆拱门”形转变、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心室心尖圆而薄、主动脉瓣或主动脉根部钙化,瓣膜返流主要为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三尖瓣返流较少,且返流程度较低,与DCM组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别。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左心房前后径、右心房横径、右心室前后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大,但较DCM组显著低,两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别,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虽均有降低,但较DCM组高,两者比较P<0.01,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别。结论:DCM与ICM超声心动图的区别:彩色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DCM和ICM鉴别的手段之一,主动脉瓣或主动脉根部钙化、三尖瓣返流具有一定的鉴别作用,并且发现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以右、无冠瓣为著,这是与其它探讨不同之处,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DCM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较ICM转变更为显著,并且多数患者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的体现,这和ICM主要体现为左心室增大不同,故当两者在左室功能接近时,如果合并右心房横径及右心室前后径增大,将更支持诊断DCM。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论文缺血性心肌病论文彩色超声论文鉴别诊断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论文导读:12
摘要5-7
Abstract7-14
第一章 综述14-25

1.1 现代医学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15-18

1.1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15

1.2 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体现15-16

1.3 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体现16-17

1.4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17-18

1.2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认识18-20

1.2.1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18-19

1.2.2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体现19

1.2.3 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体现19

1.2.4 其他辅助检查在缺血性心肌病中的运用19

1.2.5 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19-20

1.3 超声心动图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鉴别诊断的探讨进展20-24

1.3.1 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形态学的区别20-23

1.3.2 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的区别23-24

1.4 结语24-25

第二章 临床探讨25-33
前言25-26

2.1 临床资料26-27

2.2 诊断依据27-28

2.1 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依据27

2.2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依据27-28

2.3 瓣膜返流程度分级标准28

2.3 探讨策略28

2.4 统计学处理28-29

2.5 结果29-33

2.5.1 三组超声数值比较29-30

2.5.2 三组形态变化比较30-31

2.5.3 三组瓣膜返流比较31-33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33-37

3.1 结论33

3.

1.1 三组超声数值比较33

3.

1.2 超声心动图形态学转变33

3.

1.3 超声彩色多普勒瓣膜返流情况33

3.

1.4 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超声区别33

3.2 讨论33-37
3.

2.1 心脏功能指标在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中的鉴别33-34

3.

2.2 心脏形态学在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中的鉴别34-35

3.

2.3 瓣膜返流情况在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中的鉴别35-37

参考文献37-40
附录40-48
致谢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