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思辨新翻译课堂方式中思辨能力培养书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756 浏览:85233
论文导读:
摘要:英语专业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依然是一个亟需展开的重要课题。把英语翻译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改变英语专业教学中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为培养翻译教学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应更新专业英语翻译教师的教学理念,将思辨内容融入课堂规划,使思辨能力融入英语专业翻译整个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翻译教学;有效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界开始审视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状况,结果发现:与其他文科类专业相比,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思想深度和广度、思辨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而他们在目的语语言技能上又不比其他文科类专业英语学得较好的毕业生有明显优势。黄源深更是用“思辨缺席”来描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引起了外语界的广泛重视。高校英语教师纷纷开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拟从思辨能力的含义出发,分析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根源,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翻译课堂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思辨能力的含义及相关研究

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时代,它来源于英文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但约翰·杜威却被认为是现代思辨能力的创始人,并把它看成“反思性思维”。罗伯特·恩尼斯把思辨能力定义为“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及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它有助于作出最佳的决定和得出最佳的结论。然而我国很多学者把它译成“批判思维能力”。文秋芳(P.37-43)指出,“批判性思维”的译法曲解了其原意。事实上,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语kriticos(意为“有眼力的判断”)和kriterion(意为“标准”)。其含义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 P.20)。文秋芳( P.37-43)把它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后又将其改为“思辨能力”。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含义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至今仍未达成一致,但从纷繁的文献中我们不难概括出其基本要素: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思辨能力是对个人思维的考察或再认识的能力。它一方面渗透着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又蕴涵着思维的基本技能(P.58-60)。对它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目标。因此,对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掌握英语各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7ctime.com
项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外语学习内在规律的特点存在着不利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因素。我们知道,在非外语环境下学习外语要求学习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外语知识进行反复吸收和记忆,对外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进行反复模仿和操练。从思维层面看,机械性记忆和被动吸收远远多于积极的批判性的思维。然而,从机械模仿到语言的自然熟巧运用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当学习者养成一定外语习惯时,他们同时又陷入了另一困境:分析论证时缺乏逻辑性,表述思想时缺乏独立性,辩论说理时缺乏说服性。反映了外语学习者在综合分析、思辨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即思辨缺席。而教学实践中课时紧,学习内容多,评测方式不够合理都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tranerable skill)。其突出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遗憾的是,它正好是英语专业的软肋。黄源深教授(1998)的一篇小文章《思辨缺席》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外语界的高度关注。该文对外语专业师生的“思辨缺席症”下了一个很生动的定义:外语系的学生遇到论争需要说理的时,写文章需要论述的时,听讲座需要发问的时候,常常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所造成的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思辨的缺席”。学外语出身的人,稍不注意就会得这种“思辨缺席症”。

三、翻译课堂中与精读课程结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措施

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依次有:(一)翻译练习中, 经常出现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二)翻译练习中, 能够基本表达原句的含义,但不注重词组的习惯表达方和固定搭配, 以及句式结构的安排,句型结构单一。(三)论文导读:响又无法输出更为地道的词汇和句式。英语专业英汉互译课程一般于大三开设,英语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已走近成年,人际交往、社会体验都在不断扩展。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进一步掌握资源的策略,能独立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及他们在翻译实践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教师应
在宏观的语言结构转化上不知道正确的思维方向,常常运用的是“语法+词典”法,因此,往往带有浓重的源语痕迹。(四)在微观的语义定位上(如指代词、多义词、转义词等),选词生搬硬套,不知道如何根据逻辑思维来正确判断。这与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这一内涵是背道而驰的。究其根本,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双语基本功尤其是目的语运用能力不扎实,词汇量欠缺,语法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相关文化了解不多,语法意识和语境意识淡薄。英译汉中表现为不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拘泥于原文的语序,不会变通,翻译痕迹严重;汉译英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选词不准确,中式英语表达泛滥,对语法和句法的掌握较差。因此在理解阶段无法准确把握英汉句子特点,正确理解长句,在表达阶段受英汉思维差异、跨文化因素和知识面影响又无法输出更为地道的词汇和句式。
英语专业英汉互译课程一般于大三开设,英语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已走近成年,人际交往、社会体验都在不断扩展。他们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进一步掌握资源的策略,能独立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及他们在翻译实践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教师应该根据翻译课程的具体特点,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适当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形式,有针对性地训练明确界定的思辨技能;更多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Socratic approach),也就是通过启发式提问与相互辩驳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而不是单向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思辨。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在理解与表达方面对双语中有典型特点的句式进行强化练习,教师可以结合精读课本中重点及难点句子进行检测;并可选取精读课堂中因课时限制而无法详细处理的长句难句用翻译的方法检验理解,巩固积极词汇的使用。采取讨论和辩驳的形式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自己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翻译技巧或反思两种语言转换所涉及的跨文化理解与表述问题。英汉语对比知识是翻译的基础,通过对比讨论,可以让学生不仅看到英语和汉语的形式差异,还了解到两语内在差异及其文化渊源;从宏观上把握语言。这样,在翻译实践中,他们就会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自觉遵循译语表达习惯、排除原语干扰,提高译文质量。第二,定期进行回译练习。回译练习所采用的做法是以一篇英译汉的练习为例,学生将源语为英文的材料A译为目的语为汉语的材料B,教师分析、讲解、修改为地道的目的语表达。根据记忆遗忘规律,隔一段时间,以材料B为源语(汉语)反向译为以英语为目的语的材料C,然后把材料C与原文A进行对比。这一方法能够清楚而明显地比较出英汉词汇、句式及思维方面的差异,增强英汉差异意识,有利于输出地道的翻译文本,消除翻译痕迹。
第三,在克服思维差异和跨文化因素影响方面,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由教师推荐适合学生欣赏和学习的译作及书目,如《散文108篇》和张培基《英译中现代散文选》系列,每个小组选取一篇组内人员先做翻译练习,之后互相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再对照译文佳作进行赏析。在此过程每位同学都以书面形式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最后将译作做成PPT,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讲解,分享收获。由教师分析、点评小组课件等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每两周分析、评价、总结出一篇译作并供全班同学学习背诵。这个过程能够有效练习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又是翻译过程理解、词汇表达、技巧运用的巩固,同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敦促各组成员内部有效分工、小组讨论,及时完成资源收集、材料查找及课件制作等事项。
第四,在扩大知识面方面,英语专业学生不能限于一心埋头课本,要特别注意知识更新源于:论文大纲www.7ctime.com
,由教师推荐获取相关信息渠道,如Language Tips, 普特英语听力网等,学生自行进行选择、收集新闻报道,并制作成PPT,学习有用表达、关注新的翻译现象。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进行知识的实时更新,了解翻译中会出现的新词、新的文化影响下的翻译现象,并可就新闻中的相关话题或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全体学生的思维,深入分析、挖掘问题,形成合理的观点。
四、结语
在翻译教学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实践论文导读:
及练习积累来实现的,而英语翻译又能够直接反映学生思辨能力上的差异。总之,要根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顽症,彻底解决传统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就需要一线教师们共同努力,革新理念,转变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技能与思辨能力培养的融合。
参考文献: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 中国外语,2010(1):14-15.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
[3]胡朋志.以翻译评价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界,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