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跨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转变经济进展方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50 浏览:25481
论文导读:配中比重偏低;国民收入不断向政府、企业和垄断行业集中。“三个集中”导致“两个比重”不断降低,“两个比重”的不断降低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又使得“三个集中”更为突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严重不合理本身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力,而且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突出矛盾,二者交织在一起严重制约了
[摘 要]经济增长停滞是“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特征,收入差距扩大是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和较好控制收入差距扩大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经验。我国身处“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切入点,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口。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转变发展方式;收入分配结构
1008410X(2013)02008205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延续三十余年,能否步入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重大挑战。“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经验性概念,是一些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发展后劲缺乏、发展速度下降、难以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经验总结,究其原因是仍在重复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关键。
一、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状与条件 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①,渐近“中等收入陷阱”。“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速11.2%。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位次稳步提升,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7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已经进入由“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关键阶段。
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与“中等收入陷阱”相伴随的一些现象或特征已不同程度地显现,某些问题还有日趋严峻之势,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阻力。其中正在加剧的收入不平等性,已使有效需求慢性疲软,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加大,使我国身处“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下滑,显示出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不可能重回两位数区间的信号。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大问题,不仅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使我国在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基础更加雄厚、条件更加完善、动力更加强劲,会缩短我国从“中等收入”迈进“高收入”的时间。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在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由于外需乏力导致出口不振,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弱化,于是“扩内需”在“稳增长”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但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使消费成为“扩内需”的关键。因此,在我国身处“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之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紧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转变过分依赖出口和片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局面,形成消费、出口、投资对经济的协调拉动,其中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要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必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关键在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长期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本身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偏低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国民收入不断向政府、企业和垄断行业集中。“三个集中”导致“两个比重”不断降低,“两个比重”的不断降低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又使得“三个集中”更为突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严重不合理本身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力,而且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突出矛盾,二者交织在一起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分配既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问题,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方向,在当前以扩内需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具有更加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我国具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础与条件。1经济成长仍有很大的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11.2%。尽管2011年和2012年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但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依然表现最佳。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经济总量只及美国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经济总量提升具有一定空间。中国人均GDP不仅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低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成长的空间仍然很大。2经济增长动力仍有很大的提论文导读:
升空间。危机不是常态化的,未来外部环境的好转,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仍会强劲,而且我国整体的出口竞争力具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使投资增长的空间进一步扩大;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逐步到位,消费也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3经济增长内生的潜能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我国的土地潜能、资本潜能、劳动力潜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不断释放,我国的内需潜能和创新潜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和谐将不断释放,我国的民间创业潜能随着经济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将不断释放,这些内生的潜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能量。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风险大于短期风险,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方式转型和收入分配改革等中长期问题,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因素是存在的。只要科学规划经济成长,把经济发展战略与实施步骤衔接好,我国经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完全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核心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即改变财富集中于一小部分人而绝大部分居民收入很低的“金字塔式”收入分配结构,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使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趋于合理。同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又会促进投资的增加和出口外部环境的改善,进而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收入分配的改善能够创造更为均衡的发展,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基础,也更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的概念,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难以迈入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是: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造成畸形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金融体系脆弱等。
“中等收入陷阱”尽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特征是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是经济起飞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劳动、资本、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的投入而驱动,表现为要素的投入量高、消耗量高、空间集聚度高,因而比较容易实现一段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但同时要素边际报酬不断下降,要素成本迅速上升,在新的发展模式建立之前,不可避免地导致高速增长的经济出现下降。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开始集中爆发,系统性风险开始集中释放,而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地应对和解决矛盾与风险,导致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甚至衰退。
收入差距扩大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经济发展应当具有普惠性的公平特征。然而事实却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踯躅于“中等收入陷阱”边缘的国家都没有重视经济发展的公平性,特别是没有解决好收入分配结构问题。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最能动的因素,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是自动的,而是需要一系列条件,其中最为根本的条件就是公平分配。如果任由收入差距扩大,损伤了人的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失去根本的动力,就会因经济增长停滞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从解决好收入分配结构入手解决经济增长问题,是国家由中等收入迈进高收入的决定性因素[3]。收入分配不均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现象,但如果这种状况没有随经济增长而改善甚至有所恶化,那么收入分配不均就会导致消费不足,无法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而使经济增长因动力不足或缺失而停滞甚至衰退。
“中等收入陷阱”并非个案,而是当今世界性的发展难题。但不是所有的中等收入国家都会步入“陷阱”,从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看,既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也有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甚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例如,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人均GDP一直没能跃升到1万美元的台阶;即使达到1万美元,但经济增长稳定性差。马来西亚在迈入论文导读: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发展方式的适时转型使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较大起伏,在稳定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夯实了基础。第二,较好地控制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均衡,而且有利于
“中等收入”后的三十余年一直处在“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扰中,2011年人均GDP为9700美元。阿根廷在2011年人均GDP虽然达到10945美元,但经济增长波动剧烈,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人均GDP经历了从1000多美元上升到8000多美元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再回升到8000多美元的“过山车”式的波动。国际上公认的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转换、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其中日本人均GDP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日本用了12年时间;韩国人均GDP在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韩国用了8年。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形成了一些成功经验。第一,比较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表现是原有支撑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利因素殆尽而造成经济增长停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日本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由轻纺到机械再到重化最后到第三产业的适时转换升级。日本和韩国都曾主要依靠出口导向战略实现经济增长,后将发展方向从扶持和保护产业转向鼓励竞争和创新,通过制定和执行科学技术发展长期计划和提高产业技术计划,确立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发展方式的适时转型使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较大起伏,在稳定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夯实了基础。第二,较好地控制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均衡,而且有利于经济发展结果的公平,还能够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日本于上世纪60年代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韩国于上世纪70年代推行“新社区运动”,不仅缩小了城乡和居民收入差距,使收入分配的结构更趋均衡,而且通过实施有效的教育政策,积累了人力资本,调整了收入的再分配。从基尼系数看,日本的基尼系数为0.249,收入分配比较平均;韩国的基尼系数为0.316,处于收入相对合理的区间。日本构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体系,基本完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抗衡经济衰退积聚了能量,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尽管“中等收入陷阱”并非魔咒,但当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凸显甚至相互交织却是不争的事实。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在我国已经不同程度地显现出与“中等收入陷阱”伴生的一些现象或特征,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再平衡,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了基础。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看,适时与及时地实现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控制好收入差距,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经济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迫切需要[4]。
三、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选择

(一)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切入点

1立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特殊性确定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和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弱,这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特殊性。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乏力,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弱化,使消费在“稳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凸显。然而,消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还需假以时日,短期内还不可能启动一个由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新的经济周期。因此,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选择转变发展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实现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消费、出口、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转变,保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地增长。2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转变发展方式是有代价的、痛苦的,要忍受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速减缓。我国经济已经习惯于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基础上运行,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的选择中后者往往成为选项,为了眼前的经济增长宁愿放弃转变发展方式,忽视了经济增长的长期性、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迟迟未获得成功的症结所论文导读:
在。转变发展方式要么经历一些小规模但却可能频繁的经济减速,要么经历一次较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只要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选择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切入点是正确的。
3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中等收入者收入的提高。随着经济活动的基础、条件、动力、环境等发生变化,经济活动的内容也随之变化,经济活动的方式也必然随之转型,转型的目的是继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客观要求,也是历史的规律。一个国家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经济起飞阶段,比较容易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而经济高速增长必然会打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也较容易形成收入差距的扩大。20世纪早期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随着收入的逐渐集中,不平等性彰显恶化,有效需求会慢性疲软,消费会不断萎缩,经济增长乏力。扩大消费离不开居民收入的提高,其中特别是作为中坚力量的中等收入者收入的提高,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之源。2011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对于提高居民消费率与提升有效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如果财富集中于一小部分人,绝大部分国民收入很低,不仅导致消费不足,而且将导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走到极限,无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一旦消费不足演变成制约经济增长的慢性问题,将加大治理的成本和难度,会助推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成功的重要标志在于中等收入者收入的提高。中等收入者收入的提高不仅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还能够使经济的供给方对需求进行回应,实现由消费拉动经济的内生驱动,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5]。

(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口

1从目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症结确定突破口。目前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症结是消费不足,是真正的有效需求不足,是中等收入者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还未能成为中坚力量。消费不足导致了经济增长动力的脆弱。只有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使政策的着力点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症结相对应,才能进一步培养并刺激消费,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当下,收入分配问题的凸显与我国经济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交织在一起,如果解决不好,非经济矛盾会大于经济矛盾,社会风险会大于经济风险,难免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需要从我国经济治理的角度,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迫性来正确认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把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作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口[6]。
2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汇聚能量。收入差距作为客观事实,对经济增长存在改善和恶化两种效应:前者一般会带来资源集中,可流动资源将被配置于需求更大、效率更高的领域,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有效避免资源闲置,促进经济增长;后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改善效应与恶化效应同时存在,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两种效应影响程度的对比。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差距的恶化效应超过改善效应,特别是2000年到2008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收入差距扩大严重阻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碍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存在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不仅公平显失,而且导致效率下滑。选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作为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口,意味着要侧重于操作层面的措施,不要沉溺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路径的阐述,当务之急是要着力解决老百姓关注的涉及切身利益的收入分配改革的“大事”和“难事”并显现出积极的效果,没有积极的效果就难以树立信心。有了信心并不断完善操作,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会逐步改善,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会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必然体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就会不断汇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能量。
3.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是我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成功的标志。收入分配关乎经济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反映的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收入分配的基础是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和谐运动,即使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为分配的基础,也未必是社会选择意义上最优的分配。期望私营企业去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论文导读:与效率之间寻找到最优平衡点,这也是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主要根源。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政府要在政策的制定上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优平衡,起点公平和秩序合理是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中实现公平和效率统一的基础条件。秩序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秩序的表现。缺失了秩序和公平的经济活动,增长减速只不过是经济活动的表征,因混乱导致的经济
对私营企业来说本身就不公平,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政府的义务与责任。为此,“十二五”规划着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格局。目前我国尚未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到最优平衡点,这也是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主要根源。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政府要在政策的制定上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优平衡,起点公平和秩序合理是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中实现公平和效率统一的基础条件。秩序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秩序的表现。缺失了秩序和公平的经济活动,增长减速只不过是经济活动的表征,因混乱导致的经济衰退、进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自拔才是最危险的结果。所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所涉及且绕不开的有以下问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最低工资标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分享制度,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等。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取得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而是为了把收入差距限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并建立起取得收入机会均等和创造收入过程中条件均等的秩序,做到在公平的基础上兼顾效率,在提高效率的条件下兼顾公平。公平和效率越趋近统

一、标志着我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越接近成功。

参考文献:
王一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J].中国投资,2011,(3).
刘旭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避中等收入陷阱[J].人民论坛,2011,(23).
[3]赵振华.中国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J].理论动态,2012,(23).
[4]仪明金,郭得力,王铁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1,(3).
[5]刘 波.我国如何逾越“中等收入陷阱”[J].广东经济,2011,(3).
[6]本刊编辑部.“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突破口[J].人民论坛,2011,(3).
责任编辑: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