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河南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方式实证科研方法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868 浏览:124621
论文导读:
【摘 要】 为了促进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根据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表明: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河南工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该从管理体系、运营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构建,形成管理复合化、以学生自治为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俱乐部 教学 模式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PE Teaching in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sports development demand,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school actual situation,proposed the club teaching mode.Research shows that:the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abbreviation: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l should be from the management system,operation mechani,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forming a composite,to student government,the diversity of main body of evaluation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the combination of.
【Key words】 club teaching model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及其体制改革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002 年 8月教育部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氛围。”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育、教学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体育课的特有价值,真正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在多年的高校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在这众多的教学模式中,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已成为当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随着高校体育目标的更新、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形式。自上个世纪末,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对此进行了改革尝试。改革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俱乐部教学形式,对实现学校体育目标,适应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将结合河南工院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资源开发情况,对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课程设置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1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体育教学俱乐部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理、心理特征,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并有教学计划和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价等作为实施保障。
体育教学俱乐部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以下的价值特征[3]:①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②教学双方优势互论文导读:
补;③课内外一体化;④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
2 河南工院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现状
河南工院体育部是学校体育的职能部门。主要担负着全校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教职工体育活动等任务。体育管理系统是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下,由体育部直接管理。体育部下设1个综合办公室和3个教研室,一个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一个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同时,学校设有13个学生体育协会和教工篮球协会、钓鱼协会,管理归属于团委和工会。
2.1 体育课程开发及教学现状。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及学生的体育需求,河南工院目前开设体育课程以专项体育必修课为主,开设课程有:瑜伽、羽毛球、篮球、拓展运动、足球、健美操、排球、乒乓球、保健体育课、武术、太极拳等课程。体育教学只是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大三没有开设体育课。教学模式采用选项必修课,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单元时间内,根据体育部列出的体育课程种类结合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进行体育学习。打破了原有的学院建制和班级界限,不同学院的同年级学生重新组建体育教学班级,保证学生大学期间能够掌握两门体育技能的教学要求。
2.2 师资力量。截止2012年10月,河南工院体育部共有教职工28人,其中专职任课教师22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教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14.3%;讲师13人,占教师总数的46.3%;硕士15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教师总数的53.6%。其中女教师有6人。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国内知名体育院校,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和科研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根据教学需要,体育部另有和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7ctime.com
外聘教师15人。2.3 学生情况。目前,体育部担任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体育课,学生年龄在18到20岁之家。每个体育班级限额35人,平均每个体育老师每周上课6到9个班级,周学时达到12到18学时。教师教学任务重。
2.4 场地情况。目前,河南工院两校区共有篮球场26个,其中塑胶场地6个,水泥场地4个;排球场地13个,网球场2个,羽毛球场地12个,健美操教室1个,乒乓球教室1个。场地器材还不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出现体育课教学与其他体育课外活动争抢场地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2.5 群体活动开展情况。目前,河南工院由体育部组织管理的群体活动主要有早操、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教师和学生足篮排联赛、乒、羽联赛、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赛等。由于组织管理和场地器材的问题,像早操这类活动就流于形式了。为了给系部增光,学生们对于全校性的比赛投入的热情比较高,大家积极组队集训,但在比赛后基本全部就地解散,不在会出现有组织的活动。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是很理想。
3 河南工院体育课程与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体育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

3.1.1 学生选课选不到自己的理想课程。目前的选课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在体育部设置的时间和课程内容基础上实行网上自由选课、自由选择教师的模块。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不能上,无奈的选择了其他的项目。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1.2 教学模式不够合理。目前体育教学虽然采用的是选项必修课程,打破了自然班级的限制。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差异,无法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和技能同学的体育需求。造成身体素质和技能好的同学吃不饱,身体素质和技能差的同学吃不了的现象。
3.1.3 课内外体育课程分割开来。体育部重点管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组织学生体质测试,指导体育协会的工作,开展群体活动。但是,由于管理上的分割,造成体育课组织管理较好,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松散、无序,甚至大三的学生基本上处于无管理状态,除了体质测试外,不开展任何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早操等活动就成了大一大二学生的独立活动。
3.1.4 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合理。目前体育教学采用的体育教学评价基本上是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一般分为平时出勤10%、体育理论知识20%、体育技能70%,其中技术评价20%,结果评价50%。这论文导读:
种评价体系直接关注的是学生的锻炼效果,而缺乏对学生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情感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的关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
3.2 产生原因分析。河南工院体育课程与教学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3.2.1 评价体系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源于:硕士论文www.7ctime.com
具,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具体教学中,分数被绝对化。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结果见分不见人,重分不重人。分数主义、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所谓的教学改革也被异化。
3.2.2 课程理论知识缺乏。由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是执行国家大纲,采用的是行政执行方式,将课程等同于教学。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教学理论知识占据优势,课程理论知识缺乏。因此造成目前课程结构的分裂,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的两个体系。重视课内,忽视课外。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课程观,重新审视课内外的关系。
3.2.3 缺乏创新研究精神。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使用多年,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已经形成定势,在教学改革中,常常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即新的改革行动却采用旧的操作模式,不愿意去尝试体验新的教学模式。
4 河南工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鉴于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的综合性,课内外一体化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何使课内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培育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增强体质,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体育俱乐部正是在这种改革背景下应运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国内其他大学的改革经验和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 管理体系的构建。原有体育部的管理主要是主管体育的校长→体育部主任→教研室主任→体育教师的单一管理模式,一切体育活动都成为了体育教师的事情,其他人员对于体育活动似乎可以管也可以不管,不能有效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体育积极性,动员大家都参加到管理的行列里,使其真正成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应该建立由校长负责制的学校体育管理体系。根据管理主体任务的不同,可将教工体育活动、学生体育活动采用五级管理体制,分别由学校工会及体育部、二级学院分别管理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具体如下图。这样的管理体系可以解决政出多门、看起来参与管理的人很多,实际上却是等于没有人管的局面。即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主管,体育部、校总工会、系部有关领导为委员,组成一个行政领导班子,各司其职,确保俱乐部正常运作。
图1 河南工学院体育管理体系
4.2 俱乐部运营机制的构建。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组织能力特点,各个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均采用自治模式。即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学分制为标的,进行体育教学、群体竞赛和余暇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以二级学院为基本组织单位,组织各个年级的学生开展群体性的体育活动,而体育部主要负责体育教学类和全校性群体活动比赛。各个俱乐部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成立了俱乐部委员会,协助指导教师组织课外锻炼、竞赛组织、裁判培训、宣传与经费管理等工作。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