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课之我见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30 浏览:17271
论文导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重视的问题。

一、了解开设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重要的两点是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信息意识就是学生要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各门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是人们操作计算机、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的能力,也就是现在我国中小学所教的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反映了人们对获取信息的工具和手段掌握的熟练程度。
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是由计算机课程演化而来的,虽然课程的名字改变了,教材也换了,但是课程的内容、教师的意识及上课的方法和模式基本没有改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教师主要还是讲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以及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这些都属于信息素养中的技术方面。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用的,但这些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技能应用迁移,因为这些内容只能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学生即使是学会了各种计算机技能,仍可能对如何将各种技能整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不知所措。其次,是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只看作是一种任务,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用说在头脑中形成一种主动掌握和使用信息的意识,许多学生对在本来就已经很繁重的学习任务上又加这样的课程不理解,他们认识不到信息技术课程是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7ctime.com
培养他们准确快速地检索、获取、处理、加工、储存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二、对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

目前,国内对课程的整合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换言之,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它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和改革各学科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的整合,使学科教学在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另一种理解是指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部整合,把整体的信息技术课程由正规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其他隐性课程组合而成,并协调这些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让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他们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不仅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也不仅仅起展示作用,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去,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工具,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例如,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前提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的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大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时空观念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培养目标以及接受教育的途径都发生变化,产生新的飞跃。

三、从教师自身出发

好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的沟通、理解和关心更为重要。教师首先要用心,把每一位学生的所需记在心里,并且付诸于行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其次,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教师的备课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这要求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适应每位学生;第三,要用情,要当一名感情丰富的教师,进行智慧型教学,它包括教学的个性化、艺术性、启发性、主动性和趣味性。
加快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开设信息技术课,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要求我们具有一种新思路、新观念,不仅要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的会学习、有创造力的高素质新型人才,真正意义上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