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生态福斯特生态政治哲学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47 浏览:20673
论文导读: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危机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预言全球生态恶化是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威胁。为了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不同国家的思想家、论述家以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与探讨,并逐步形成了一股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社会的绿色思潮。异彩纷呈的绿色思潮相互碰撞,各种各样的解决案例层出不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这一思潮中最杰出的论述代表。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挖掘与整理,诠释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生态内涵,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探讨了激进生态政治的可能途径,并阐述了对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的论述构想。在发达国家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背景下,福斯特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激烈批判资本对人与自然的剥削掠夺,呼吁生态运动与激进的劳工运动相结合,号召进行生态革命和社会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事实上,无论世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无论面对着什么样的论述挑战和实践修正,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世界思想家难以回避的强大“磁场”。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进展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既要实现现代化,又要为人类共同体的命运承担责任,由此,探讨中国的生态文明之路,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论述为指导,做到具体不足具体浅析,根据社会的进展变化不断丰富和进展马克思主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福斯特在构建生态政治哲学的历程中所阐明的进展观、生态价值观、生态观,都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这些宝贵思想对我们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探讨出经济与自然和谐、可持续进展的路径和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大启迪作用,这也正是本论文探讨它的目的之所在。关键词:福斯特论文马克思唯物主义论文生态政治哲学论文生态政治战略论文生态社会主义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7-8
Abstract8-10
导论10-15

一、 选题缘由和探讨作用10-12

(一) 选题缘由10-11

(二) 探讨作用11-12

二、 国内外探讨近况12-13

(一) 国内探讨近况12

(二) 国外探讨近况12-13

三、 本论文的探讨策略和主要探讨内容13-15

(一) 探讨策略13

(二) 探讨内容13-15

第一章 生态政治哲学概述15-22

一、 生态政治哲学产生的现实条件15-19

(一) 生态环境面对的挑战15-17

(二) 生态运动的兴起17

(三) 绿党的异军突起17-18

(四) 传统社会主义方式的失败18-19

二、 生态政治哲学产生的思想背景19-22

(一) 西方环境主义政治思潮和生态政治思潮的论述主张19-20

(三) 生态学、系统论的自然科学论述成果20-22

第二章 福斯特生态政治哲学的论述基础22-31

一、 福斯特对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生态学内涵的诠释22-28

(一) 马克思同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联系23-25

(二) 近代科学革命对马克思的影响25-27

(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然异化的揭示27-28

二、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28-31

(一)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28-29

(二) 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批判29-31

第三章 福斯特生态政治哲学的实践构想31-37

一、 生态政治战略31-33

(一) 生态转换战略的构建31-33

(二) 生态道德价值观的建立33

二、 生态社会主义构想33-37

(一)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进展方式34-35

(二)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方式35-36

(三) 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方式36-37

第四章 福斯特生态政治哲学论述评析及启迪37-47

一、 作为评价西方生态政治哲学论述依据的马克思生态观37-40

(一) 自然对人的优先地位37

(二) 人是自然的产物37-38

(三) 人和自然是内在统一的38-40

二、 福斯特生态政治哲学的论述贡献40-42

(一) 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意蕴40-41

(二) 强调了生态整治战略的阶级性41-42

(三) 开辟了对科学社会主义论述探讨的新视野42

三、 福斯特生态政治哲学的论述局限42-43

(一) 生态政治战略的不彻底性论文导读:2

42-43

(二) 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的乌托邦性43

四、 福斯特生态政治哲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迪43-47

(一) 加强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43-44

(二) 实行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的可持续进展战略44-45

(三) 构建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生态道德观45-47

结论47-48
主要参考文献48-52
后记52-53
附录:主要探讨成果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