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浅谈新闻媒体理念追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91 浏览:154862
论文导读:人文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进步的文化思潮。“其核心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及历史境遇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及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2000年的11月《南方周末》写在新中国的第一个记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者节《因为我们是记者》中,记者因成就改革
【摘 要】有记者节以来,各大新闻媒体的新闻理念都在发生或多或少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南方周末》历年记者节前后的新闻报道分析探讨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新闻本位、人文关怀以及舆论监督。
【关键词】《南方周末》 新闻本位 人文关怀 舆论监督
一家新闻媒体的办报理念决定了这家媒体的立场、原则以及风格走向,而办报理念的高度决定了这家媒体的社会高度。以政府言论为新闻本位的新闻媒体充其量只是政府的附庸,没有自身的独立性;而以事实为新闻本位,以人文关怀为价值追求,以舆论监督为权利实现手段的理念才是现今主流媒体的目标。《南方周末》从1984年最初办报时的消遣娱乐的周报,经过1993年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文化娱乐周报逐步涉及时政,开始向一份严肃的时政周报转变。记者节以来,2007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转型:“在这里,读懂中国。”在坚持已有价值理念的前提下,“从一个社会的记录者,转变成一个致力于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建设者。”

一、新闻本位——真实的力量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对新闻下这样一个定义,事实是第一性的,对新闻的报道是第二性的。故新闻报道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000年,全中国迎来了第一个记者节,《南方周末》也迎来了第一个记者节,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中这样写道:“十几个记者,于同一个时刻,奔向天南海北,回到他们曾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是要用他们的眼睛,去观照故乡的现实和未来;是要用他们的心灵,去丈量故乡和新世纪之间的距离。而他们的记录,是要给这个喧嚣的千年末和世纪末,留下一份真实而冷静的言说。”“今天,我们回家了。我们回到自然,回到平凡,我们回到常识,回到真实。真实有时也会让人难堪,但是,它显示出来的勇气足以令谎言却步。”
曾经在2001年初主持《南方周末》经济部的陈涛在一篇文章中对“南周”人做了充满感彩的描述:“一个典型的《南方周末》人是这样的:出生在农村或者中小城镇,有一个谈不上幸福的童年,曾经做过文学青年,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接受好的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的人,有一点骄傲、有一点清高、有一点排斥庸俗、有一点显得有理想的样子;这样的人,有社会责任,他无法忘记,虽然自己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但是小时候和他一起玩尿泥的小伙伴们现在还在社会的底层挣扎着;这样的人,是新闻人中的儒家——千百年来,儒家的理想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于这些人来说,新闻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更是他们参与社会的途径”。
2002年的新年贺词,也充分展现了《南方周末》对新闻本位的坚守。“我们上路了,新闻在远方。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见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我们是观察者,我们是记录者,我们是报道者,我们执著地寻找真相。”“我们只想为急速变化中的中国划出5个横切面,作一次社会学意义上的观察。目的只有一个:我们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二、人文关怀——价值的追求

人文关怀起源于14 到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进步的文化思潮。“其核心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及历史境遇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及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2000年的11月《南方周末》写在新中国的第一个记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者节《因为我们是记者》中,记者因成就改革大业而激动,因民间疾苦而流泪,因罪恶势力而愤怒,因采访坎坷而辛苦,因伸张正义而欢欣,因疑问重重而思索。记者以一种关怀的姿态和热情投向社会中的普通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以一种平民化的新闻视角关心他们的生存状态, 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
在2005年记者节献词中也可以体现这一点:“纪念每一个援助了贫苦阶层的富人,也纪念每一个敢于维护法律尊严的平民。纪念那些在价值观多元的年代里保持了学术品格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光彩不在于提出洞见,而在于留恋真理。纪念那些为公共利益而奔忙的组织和个人,每当在夜色中默默奔走,他们的光荣之路就是中国的大街小巷。”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年代,我们大家都珍视最朴素的良心。冯天瑜先生曾说:“已经迈开现代化步伐的中国,针对目前论文导读:
现代化开发的一些弊端,用呼唤人文关怀的努力来救活功利主义导致的文化失范,是十分正当的。人文关怀与工具理性的发展才是文明进步的健康之路。”
2011年11月11日,南周发表了一篇题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社论,把关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问题抛在现实面前。以北京空气的质量问题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全国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环境的困境。社论中写道:“1980年代的中国中学生,可能都会记得这样一句话:中国决不会走资本主义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这句话如今已经从课本中消失。很遗憾,在污染问题上中国还是步了先发国家的后尘。但这没什么好难为情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早就预见到,有些亏,后发国家在尝过后才真正明白滋味。中国必须、也应该找到一条更快的摆脱污染之路,科学发展,让人民真正享受到发展的福利。坦率地承认我们面临的环境困境是第一步!”

三、舆论监督——权利的实现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对媒体的舆论监督是这样下定义的:“舆论监督指新闻媒介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以及对于政府和政党的批评,促使其修正错误。”《南方周未》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以及企业, 其内容多为滥用行政特权、贪污受贿和各种社会问题。
2010年11月4号的《无代表,不纳税》的方舟评论中,通过中外纳税政策方式的对比,提出了中国的纳税制度还有待完善,“我们不难从政府此番一意孤行中悟出又一个规律——中国目前的税收制度,往往由政府单方决定。翻开迷宫一样的税收法规,几十种这税那税的收取与费率,绝大多数都由政府发布的‘条例’、‘暂行条例’规定,仅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极个别的税种由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规定。近代国家均奉行‘无代表,不纳税’的宪政原则。既然不得不纳税,那就将决定权交给代表全体国民的代议机关,由民意代表根据公共预算,讨论该收哪些税,该收多少,并严格监督税收用在了什么地方。”这体现了该报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在强调税收关乎社稷,关乎民生,关乎法治的同时,呼吁政府认清楚这样的道理——实体上,减轻税负有利改善民生;程序上,一切税收应源于人大制定的法律,只有这样,关于税收的争议才可以平息。
一路走来,《南方周末》的办报理念经历了历史性的改革与变迁,从记者节以来的这些社论和新年献词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南方周末》在渐渐走向成熟,走向新闻专业主义的道路。“在这里,读懂中国。”《南方周未》坚守了新闻本位、人文关怀以及舆论监督的新闻理念。
作为一名都市报的记者,我们应该坚守新闻本位,以真实的力量去打动读者;坚守人文关怀,以彰显我们对新闻价值的追求;坚守舆论监督,以保证权利得以顺利的实现。□
(作者单位:合肥晚报社)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