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基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14 浏览:120768
论文导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事实考察与价值规范中展开的。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彰显出“是”与“应是”的辩证统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逻辑路径。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出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洞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范畴所蕴含的政治哲学向度,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
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事实考察与价值规范中展开的。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彰显出“是”与“应是”的辩证统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逻辑路径。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出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洞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范畴所蕴含的政治哲学向度,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与价值
1001—5981(2012)05—0112—05
自20世纪70年代政治哲学复兴至今,我国学者对政治哲学的探索逐渐由理想性呼吁转向现实性建构,由宏观叙述转向微观探讨,由批判视角转向建构视角。在这种学术背景下,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反思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何以可能,如何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等重要论题。由于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理论解释体系的束缚,人们总是难以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人本价值规范维度关联起来,由此导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长期处于真空状态。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得以展开的理论基础,它既是对客观现实社会的事实认知,又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人本道义的价值论域。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必然要着眼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质,通过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探究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质,我们才能够积极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要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和内容。以往我们大都注重对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虚假、幻想的政治共同体展开理论研究,而后把理论立足点拔高到共产主义的视野下,通过对“史前史”社会形态的综合批判,得出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人类共同体的结论,由此把人的生存域境推向了理想的未来,这种逻辑理路其实是对马克思政治理论的误解。从内容上讲,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现实的人类解放运动,而不是固定的社会形态,以上所述的政治理论是把历史的必然发展规定为共产主义的宿命论,显然违背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从方法上讲,将人类的真正解放寄托于理想的未来,认为到了共产主义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这是对共产主义的误解,犯了脱离实践的形而上学错误。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经典创举,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式的思辨体系和理论脱离实践的理性构建,把着眼点放在现实的历史发展中,从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出科学认知,从而引导人们追求真实政治价值的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实践的、以人为目的、开放的论域,从历史唯物主义阐发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内容,就要在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理论中把握好事实与价值、历史与价值的方法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批判性与建构性、事实性与价值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德布拉·萨茨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硬核。不是马克思关于市场、哲学方法、国家和社会制度的观点,而是历史唯物论将马克思的观点与政治哲学中的其他传统区别开来。”可以看出,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发展马克思政治理论中对历史唯物论是相当重视的。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与理论方法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直到今天,我们不应再去争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可能,而是要阐释其何以可能。历史唯物主义何以可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能否融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如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原则和研究对象中展开,这才是当今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论题。
长期以来,唯物史观被解释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似乎人是站在历史之外,历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如果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就会受其惩罚。这种解释模式一度成为一些西方学者批判或否定历史唯物论的靶子。政治哲学家约瑟夫·克罗波西在评价历史唯物主义时指出,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体现出“以历史取代哲学便为以社会和经济取代政治和宗教奠定了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他对马克思历史发展方向的预设深表怀疑。面对理论的质疑,目前的主要任务不是澄清历史理论的合理性,而是深入历史理论中,探索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如何在历史唯物论中展开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得过于笼统,他们试图在微观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进行阐释,或采用当代的理论术语,或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加以剖析。这些研究对于突破旧有的解释模式具有启发性,同时也要检审这些阐释对马克思理论造成的各种影响,以防使其再次陷入理论误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领域,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自始至终在历史唯物主义中阐发其政治哲学思想,以求突破旧式思辨体系,通过科学考察和价值规范的统一达到对历史进程的全面认识,而且还在于通过彰显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中发展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同时纠正各种马克思主义学派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的曲解和错误认识。
针对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同人本道义的价值论域毫无关联的传统科学理论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启了人本主义思潮的强烈回应。人本主义思潮重在强调人的主体性,从历史发展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出发来把握人的主体地位,从主体性视角去理解人与外界的关系。卢卡奇强调历史发展的总体意识,提出“主体~客体辩证法”,他否定“自然辩证法”,把自然抛到历史之外,认为历史仅是人与人所创造的社会生活世界的活动领域,而与自然界本身无关。我们看到,从这种历史观出发,他否认了历史理论的唯物主义基础。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致沿着人本主义方向展开理论探索。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突出强调人的历史活动,彰显人的主体性维度,把人的问题放在自己研究的中心地位,并把自然统摄在历史之内,具有进步意义。另外,无论是法兰克福学派还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都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来突显对人本身及其生存域境的关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主体性因素和人本向度,可以说是对传统理论解释模式的反叛。在当代,分析马克思主义运用分析哲学的基本方法来解析马克思的理论,他们不满足于以往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宏大叙事,而是运用分析哲学的明晰性、精密性的概念和解析方法来解释马克思。有些学者在发展中捍卫马克思,也有些学者在解释中将马克思理论予以扭曲或否定。但是不可否认,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理论的研究具有启发性,他们试图为马克思理论寻找微观基础和清晰的理论脉络,从而引起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反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面,安德鲁·莱文建议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追随者称作严格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重建、捍卫和修正历史唯物主义,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任务。”这一任务最早是由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柯亨承担,他竭力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予以明晰澄清。在柯亨的代表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中,他力图建构一种实用的历史理论,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进行详细的功能性解释,他的贡献在于突出生产力的首要地位,认为生产力是一个不断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柯亨在解释生产力时显示论文导读:上形成了占有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而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定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来维护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上层建筑着力巩固特定的经济基础,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权利益,然而广大民众迫切需要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自身生存的需要,因此,在理解生产力时,不能把生产力看成是脱离了人的客观发展,生产力与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其
出独特的理论视角,他认为马克思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创新在于他高度重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他认为这一区分是他在政治经济学中所作的决定性的概念革新,是他能够超越斯密和李嘉图理论的基础。”虽然价值增值确实是在劳动活动中发生,劳动活动确实也创造价值,但是劳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是劳动力创造价值,“劳动的交换价值”是一个无意义的表达,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构成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柯亨的解释是有道理的,这样把人理解为多元性,人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生产力,但是为了生存需要,人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能力来满足多元性发展。人和生产力是并列的,人离不开生产力,生产力为人提供发展的动力,生产力也不是脱离人的孤立力量,人的劳动能力在其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柯亨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考察,既展示了历史事实的构成要素,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构成要素中引申出人本价值规范的政治哲学向度。柯亨的分析引起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思考,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要素确实彰显出政治哲学上的人本价值意蕴,由于长期以来理论界存在认知上的偏颇,历史唯物主义被解释成为一种科学理论或机械决定论,这样一来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就自然被传统的科学理论解释方式长期掩盖起来。然而,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要求在准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的客观事实基础上,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二重维度密切关联起来。
在近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黑格尔对历史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黑格尔认为历史发展是受绝对精神所支配,是绝对精神及其自身演进的历程。在历史进程中,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来行动,但是行动的结果并不是每个人计划的结果,仿佛历史有其自身内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黑格尔认为这是“理性的狡计”,历史的发展中起支配作用的绝对精神有其自身固有的使命,牵引着历史的发展趋势,绝对精神最终将在自身运动中完成使命而返回并实现自身。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辩证性,但是并不满意历史是由绝对精神主宰的过程,这种唯心史观违背了真实的历史发展进程。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史观,认为历史是现实的人的活动的历史,从理论上来讲,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辩证运动过程。现实生活是最具体的表象,是最真实的实在,然而作为思维所要把握的对象,我们必须把它上升为抽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所以,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范畴的理解,仅是抽象思维掌握具体的一种精神上的再现方式,但绝不能忽略了精神背后的实在。
与黑格尔重视精神因素相反,马克思更重视历史发展的现实因素。历史与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意义就在于历史并不是思想史,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思想观念也是对人们现实生活反思的结果。马克思正是在对历史的现实要素进行综合考察、科学认知基础上得出了人类解放、自由发展的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7ctime.com
规范价值。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不仅具有价值判断的规范尺度,还有科学认知的事实尺度,并且价值判断是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两者体现内在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了“应是”与“是”的统一,“应然”与“实然”的统一,为政治哲学开辟了新的理路。通过科学地考察人类自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得出规范性的政治价值,并寻求基于科学考察之上符合人性的政治制度,他对历史的考察绝不是经验描述和现象罗列,而是在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及其总结历史发展特点之后形成的关于“是”的理性认知,而作为规范性的“应是”则是呈现于科学认知基础上的价值判断。科学认知与价值规范是统一的,不能片面强调其科学性,而无视其规范性,反之亦然。
建构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必须从事实认知与价值规范两个维度来考察历史唯物主义,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实质。就事实认知而言,马克思从两个层面论述:宏观层面上,通过批判黑格尔精神哲学与费尔巴哈直观哲学,回归到现实生活领域,并对现实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唯物地、辩证地剖析。人通过劳动生产不断地摆脱自然的束缚,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特定时期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了占有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而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定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来维护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上层建筑着力巩固特定的经济基础,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权利益,然而广大民众迫切需要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自身生存的需要,因此,在理解生产力时,不能把生产力看成是脱离了人的客观发展,生产力与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是人的需要推动生产力呈现不断进步的趋势,这将推动历史不断发展。微观层面上,马克思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分析市民社会交换关系背后的生产本质,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命运。这种结论通常受到西方学者的批判,认为马克思的结论不具有科学性。但是停留在思想领域的争论或反驳毫无意义。事实上,从实践经验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经历了资本过度膨胀的惨痛教训,经过反省之后大多数国家或多或少调整了发展策略,但是制度上微弱的调整只能延缓社会矛盾,而不能根除。源于:毕业小结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