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依托依托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价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83 浏览:13567
论文导读:
地方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而且在世界的变迁、社会的演进和嬗变中,也昭示着某种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文化与课程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作为学校教育核心内容的课程必然与当地的社会文化处于互动之中。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中潜在的人文、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人才教育质量;传承地方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以美国为代表的地方课程选修课模式和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课程为主干,辅之于地方及学校课程”的地方课程开发模式,为我们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与启示。

一、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从优化教育资源来看,地方文化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土,体现本土特色,就要发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或是本地区非常突出的课程资源,课程要体现本地区特殊的人文色彩,对本土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体现本土化。人是文化氛围中的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198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绍兴,从越王勾践建城算起,至今已走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在古越大地上,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厚、宏博而高雅的城市文化遗存。绍兴城内的每一座古宅、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条历史街区都是一部“活”的历史,在这座“开放的博物馆”内,有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资源。笔者曾因势利导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研究价值大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研究的范围,从中确定既感兴趣又有价值的研究题材,指导学生开展了《绍兴酒文化研究》《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绍剧“猴戏”研究》《绍兴书法艺术探究》等课题学习,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较好的案例。因此,传承地方文化,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

二、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依托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它不仅可以扩展内容,更是可以改变以往空洞说教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研究过程,接受文化熏陶,化被动为主动,是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但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转变了教师的课程观,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没有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就没有地方课程的开发,但空有课程设计理念,缺乏课程开发能力的支撑,开发地方课程将寸步难行。原来的课程一统模式不仅造成了地方、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和陈旧,更导致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萎缩与丧失。因此,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早已成为当前开发地方课程最基础最紧迫的工作之一。地方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教师,地方课程能否顺利开发与教师对课程开发的认识,有效组织的综合能力及与学校、社会、课程研究专家的合作能力,课程开发的经验积累、总结、反思等能力息息相关。行走在深化课改进程中的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态度,积极自主地开发本地课程。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和课程开发能力的过程。地方课程开发要求教师遵循“观察—开发—实施—反思—再开发”的螺旋式上升规律。在不断地反思和再开发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课程的开发水平及专业能力。

三、培养学生人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文素养,提升人才教育质量
一个地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这个地区上千年的历史文明,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校外的各种文化现象与社会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汲取地方文化营养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开启创造的思维之门。因此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担。“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真诚和关怀,一种作为社会成员对自身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依托地方历史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走向生活,体验历史情境,并构建对过去、现实以及自我的理解,最终加强民族的集体认同感与开放的世界意识。
论文导读:展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是我省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本的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所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学校中的教育共同体(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进行学校一级的“量身”的个性化课程资源开发。历史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需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背景来展开。笔者根
笔者利用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极体验社会生活,通过采访、体验、建言等方式,了解、认识本地的社会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参与优秀文化的传承,提出对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创新的建议,让学生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多一份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讲述绍兴历史街区保护之后,《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课题小组成员在分析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如:①必须将历史街区保护与深厚的文化传统的继承相结合;②鲁迅文化的继续挖掘与探索;③运用现代建筑高新技术尝试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多样化;④历史街区内的居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预防严重的工程事故或人为原因对古迹的损害;⑤文保单位应如何与有关部门合作,如何尽力争取得到社会各界支持;⑥加强青少年历史保护教育;⑦历史街区保护应讲求综合效益,保护手段要与时俱进;⑧借鉴杭州、苏州、温州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等。这些建议和设想,得到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肯定。因此,依托地方文化,开发校本课程,不仅有利于学校创建名牌特色校本课程,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

四、践行办学宗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是我省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本的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所以,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就是学校中的教育共同体(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进行学校一级的“量身”的个性化课程资源开发。历史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需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背景来展开。
笔者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和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基于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程度、文化精神面貌的反映程度等方面的考虑,依托绍兴地方文化开发了《绍兴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校本课程。笔者曾经以《近代绍兴革命志士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研究》《辛亥革命与绍兴旅游业》《辛亥革命与绍兴教育发展》《绍兴酒文化研究》《绍兴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绍剧“猴戏”研究》《绍兴书法艺术探究》等为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基本文化素养为目的,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标,使教学更有特点,试图为学校实现“文理兼备,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造就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师,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理念提供教育资源支持,从而达到使学校的发展更具特色的目的。

五、传承地方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依托地方文化开发的校本课程承担着学校特色发展和提升地方文化素质的职能,为地方文化向先进文化攀升铺设阶梯,为地方文化与主导文化相融合提供载体。众所周知,各地区均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是国家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把这种优秀的地方文化真正融入国家主流文化当中,才能体现教育的文化发展方针;依托地方文化开发的校本课程在弘扬地方优良传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我国各民族优良传统的有机融合,离开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就不复存在。因此,校本课程必须积极吸纳本地优良传统,使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成为未来承袭和弘扬当地优良传统的积极力量,提高适应环境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积存热爱家乡进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要留在地方参加经济建设,国家课程很难从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来周全设计课程,学校课程也往往受到各所学校自身条件和特色的限制,而地方课程在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恰恰着眼于培养学生热爱并服务家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掌握必备的生产劳动技能和生活本领。比如,《绍兴酒文化研究》课题小组成员写出了包括“绍兴黄酒史的研究,绍兴黄酒集团主要产品、特色产品介绍,绍兴黄酒的主要荣誉,绍兴黄酒工艺技术资料研究,探究附于黄酒这一物质之上的酒文化现象(①名士酒典佳话,②祭禹,③中国绍兴黄酒节),绍兴黄酒的滋补健身功能”等六大部分的结题报告,提出了“黄酒集团不仅要保持传统名牌产品,而且要不断完善、创新发展,如开发出中青年这一消费主体喜欢的品种”“必须在战略、战术上转型‘酒文化营销’”等建议,得到了有关专家和绍兴黄酒集团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赞誉。因此,从地方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角度考虑,依托地方文化开发的校本课程颇具价值,尤其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与国家课程相比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