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经济分析经济在企业革新进展中运用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03 浏览:18158
论文导读:新项目不能向市场转化。2.3 机构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资源重组,各行为主体间通力合作的协同创新。组织既可以起到沟通作用,从中将拥有各类创新资源者衔接在一起,也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直接为用户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广大中小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设机构。但我国现有的机构和
摘 要:企业经济系统的本原特性,决定了其不断追求低成本、高收益的根本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的进行系统创新。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分析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分析 创新发展 收益
企业创新理论的源于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7ctime.com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后续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也对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内在的活力受到空前的激发,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企业新一轮的创新浪潮已经到来。对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的研究非常必要,但目前企业的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政府在体系中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相关配套设施没有健全。

1. 企业创新是可持续发展根本

企业系统的运营活动应当以有利于不断提升整体素质与水平,形成能自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内在机制,保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终极目标。事实上从经济学诞生之日起就在一直注重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行(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只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愈来愈大,企业经济活动的规模、强度和影响力在迅速扩大,企业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愈来愈多,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尖锐和突出,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迅速的提高,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企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变得日趋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要想办成“百年老店”,实现永续发展就更具有特殊的困难,更需要始终坚持不断地进行系统的创新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收益水平,保证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立于不败之地。

2. 企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尚未成为创新的主体

由于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国有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实力。企业对创新投入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比较薄弱,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全国的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5%左右,即使高技术企业也只占0.8%左右。不到发达国家的1/10。全国研究开发经费的50%来自政府,只有35%来自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力量薄弱.远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研究机构所能转化并能形成市场规模和品牌优势的高科技成果还十分有限。

2.2 政府政策缺乏有效衔接

创新过程各环节间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是造成创新各环节间的不协调的主要因素。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功能的趋同化,这不但浪费了资源,分散了力量,削弱了技术后劲,更加剧了社会技术尤其是高质量的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或未形成共担风险、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约束机制,严重制约或阻碍产学研合作。社会技术供给与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支付能力的矛盾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采用外部技术的积极性。机构重复设置和项目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技术创新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其特点要求组织管理的集成。但中国的传统的管理体制使技术的产生与使用成为几家不同部门的事,由此造成了创新项目不能向市场转化。

2.3 机构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创新资源重组,各行为主体间通力合作的协同创新。组织既可以起到沟通作用,从中将拥有各类创新资源者衔接在一起,也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直接为用户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广大中小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设机构。但我国现有的机构和服务体系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目前适应市场需求、真正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撑性服务的机构还很缺乏。己有的各类机构在发展模式、功能定位、业务专长等方面也大多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阶段。

2.4 创新体系的外部环境欠佳

我国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的滞后,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迟缓,阻碍了人才的流动。科技人员自办科技企业的机会成本还很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是需要信贷资金的。在计划经济中可在政府的干预下进行,而市场机制必须依赖银行的利益机制和风险资金的运作。风险资金至今也没有建立起来。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常有许多限制,阻碍了有创新价值的项目及时向创新转化。

3. 经济分析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运用

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需求主体是自然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原目的是企业的利益关系人(尤其是出资人)获取最大的收益。任何社会都是不断演化的,人的需求也随之具有本能的强化,类似于经济学上“工资刚性论文导读:——劳动力即人力资源)都能感到获取了“最大剩余”。另一方面,为了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企业全员的、具有刚性的需求,就必须持续地、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工作,保持企业机体的充沛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的合理收益,确保全员社会福利的充分供给。参考文献:潘德福.充分认识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
”的特点。就企业运营来讲,人的这种需求本能“刚性”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利益分配机制的科学合理,即激励机制健全,则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但若激励不当、企业关系人需求期望不切实际(超越了企业的剩余分配能力)的发展则会引发企业内部矛盾、导致短期行为出现,甚至由此给企业带来灾难。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分配除了各种企业利益关系人——自然人之外,企业本身实际上也应是一个特殊的分配主体,如果企业利润留存不足,何谈发展后劲?甚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生存都是问题[3]。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企业的纳税、必要的社会公益捐助也是现代企业收益分配的“法定”范畴,这既是企业自身永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追求最终建立理想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存在意义的最高境界。
为此,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就自然要求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完善企业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激励分配办法,在较好地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承认企业中不同类型的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的贡献;确保不同利益主体(企业和自然人)、不同层级、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我在此将企业中的人分为三种人:出资人——原始股东、出智人——经理人和技术人员即人力资本、出力人——劳动力即人力资源)都能感到获取了“最大剩余”。另一方面,为了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企业全员的、具有刚性的需求,就必须持续地、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工作,保持企业机体的充沛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的合理收益,确保全员社会福利的充分供给。
参考文献:
潘德福.充分认识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J].黑龙江纺织.2010(01):156-157.
罗杰.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5):109-110.
[3]戴德余.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J].商业研究.2009(0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