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失语症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调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71 浏览:18758
论文导读:
摘要:国内现有研究表明,长期只关注英语文化而忽视中国本土文化的“一边倒”文化教学会导致英语学习者产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本文旨在通过测试、问卷、访谈方法调查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已有研究,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英语人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文化。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跨文化交际;本土文化教学
1009-0118(2013)01-0026-03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外,同时应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文化教学已得到大学英语教育者的普遍认同。但遗憾的是,众多教学和科研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中国的本土文化却未受到重视甚至缺失。从丛(2000)在其文中写到“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种“文化失语症”现象是与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相背离的,对学习者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是一种妨碍,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西方文化统治,甚至是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体现。
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是否也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如何以及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定位,今后在教学中应采取何种策略,将是本调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于2012年4月-5月在河南省的五所高等理工类院校(河南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和安阳工学院)展开。在以上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课题组分别从各校随机抽取50名大二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测试试卷和学生问卷的调查,之所以选择大二学生,是因为经过近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较高、动力较大、投入也较多,整体来说,英语的表达能力处于上升期,对其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本调查尽量做到兼顾文理和性别因素,每所高校的男女生比例和文理科专业比例为1:1。并从所调查的五所高校分别随机选取2名同学(1男1女)参加访谈。
教师问卷调查了此五所高校的45名大学英语教师(男教师15名,女教师30名),为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受试者年龄和教龄跨度比较大,有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也有执教二三十载的老教师。

(二)研究目的

英语学习过程中,如过分重视英语文化的导入,而因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忽略本土文化的输入,就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所以,本课题试图调查受试者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态度,以期能更好定位本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三)研究问题

本调研主要研究:1、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能力如何?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2、他们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方面有何问题?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3、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及大学英语教师如何看待此问题和当前的文化教学现状?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有测论文导读:节”的准确率都不足20%,其中“重阳节”最低,仅为2.4%。究其原因,不难让人考虑到如今大学生热衷于过洋节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对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起源和传统熟记于心,而对本土的传统节日却不甚敏感,用英语表达就更困难了。样本在哲学观点和政治词汇方面表现最差,“中庸之道”的准确率仅为
试试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以及半结构化的学生访谈。试卷包括30道中国文化概念,涉及饮食、传统节日、河南的风景名胜和中国哲学概念四个方面,测试随堂进行,要求学生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在一个小时内独立完成。问卷(包括学生和教师)与访谈主要是为了调查受试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与学中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态度以及对当前文化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测试结果分析

本调查共收到250份有效试卷,课题组根据有效性、可取性与准确性原则对试卷进行了分类和评定,总体表现如下:
可以看出,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能力较薄弱,只有不到1/3的样本给出了可取的答案,不足1/5的样本给出了较准确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河南省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确实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通过对比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科(文理科)样本的表现,发现女生样本在三个指标上表现得普遍比男生好,文科类专业比理科类好,但区别性并不大,说明这是一个总体现象。表2-表6显示了不同类型和各类型内文化概念的有效性、可取性与准确性。
从以上各表可以看出,样本在不同类型文化概念、即使是同一类型内部的不同概念上的表现相差甚远。大部分同学在风俗传统方面完成较好,“春节”和“中秋节”两个概念正确率最高,分别为80%和78%。尽管如此,“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的准确率都不足20%,其中“重阳节”最低,仅为2.4%。究其原因,不难让人考虑到如今大学生热衷于过洋节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对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起源和传统熟记于心,而对本土的传统节日却不甚敏感,用英语表达就更困难了。样本在哲学观点和政治词汇方面表现最差,“中庸之道”的准确率仅为3%,“廉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准确率分别为2.4%和1.2%。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两类词汇离我们日常生活较远,但是样本在食物和名胜古迹方面的表现也同样差强人意,这也表明“文化失语症”是样本的总体表现。学了八年之久英语的大学生却无法用英语表达日常生活事物,这不能不引起研究者的深思。

(二)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均显示:教师和学生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和课堂上增加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的教学持肯定态度。
问卷调查中85%的同学认为自己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原因主要是词汇量不够,虽然很喜欢本土文化,却不会用英语表达,而且平时根本没有机会学习这些内容;3%的同学表示自己想过要提高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还会主动查字典和上网搜集相关资料,但是由于平时缺乏交流展示的机会,不久就会淡忘这些表达。参加访谈的10位同学均表示导致自己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能力低的原因是词汇量不够,在课本里很少有涉及此类内容的单词,而且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也很少补充这些内容;9位同学认为非常想学习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英语介绍,希望老师能在教学中多补充,但同时他们认为平时课程学习负担很重,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其它内容,而且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本土文化的内容;只有1位同学表示没有必要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教师问卷中受试的45位教师都建议学校设置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把本土文化知识加入英语教材,并表示自己也曾尝试在英语课堂上补充中英文化对比的内容,但由于课时限制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扩展,且考试中不会涉及这些内容,所以会选择性地舍弃,因此有必要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纳入测试要求中。40%的教师还认为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也是导致无法及时补充中国文化内容的原因之

一、所以建议在教师培训课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

四、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十分感兴趣,也很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在这种积极的态度之下,表达力却不容乐观,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让人担忧。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肩负着向国人介绍引进世界先进文化,同时向世界传播我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责任。加强其本土文化素养,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是十分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改善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导读:
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

(一)教材中补充中国本土文化元素

目前,教材仍是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合理的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编排对学生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非常重要。虽然教学大纲中明确表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有关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几乎是空白。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本土文化输入,教材中不但要涵盖英美文化元素,更要系统适度地添加中国的本土文化元素,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文化意识。笔者建议在现行教材中添加介绍中国本土文化(传统食物、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哲学观点和政治体制等)章节,每章节后附加中英文化对比,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尤其是阅读教材中,不妨引入介绍中国本土文化的英语材料,如: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华裔作家(谭恩美、严歌苓、哈金等)的优秀作品和华人的英语作品(如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等)。听力教材中可以补充CCTV英语频道和BBC World News中关于中国的报道。

(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仅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观念,将语言和文化视为一个整体并将之贯穿于英语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不妨学习国外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如:学生课下根据老师布置的文化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Seminar专题讨论;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补充中西文化对比内容,如:对比Halloween和中国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Valentine’s Day和中国的七夕节等,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和本土文化自豪感。

(三)开设有关中国本土文化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理工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但掌握的程度令人汗颜,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过于偏重英语教育而轻视甚至忽视本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并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从课程设置入手来改变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症现状。河南省理工类院校基本都开设了有关英美文化概况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7ctime.com
和英美文学赏析的相关课程,笔者建议增设中国文化概览、中西文化对比、中国优秀作品赏析等必修课或选修课,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融入中国本土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辩证文化意识的需要。大学英语课堂不但要让学生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也要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欣赏绚丽多彩、优秀的中国本土文化,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自然担当起祖国灿烂文化的传播者角色。
参考文献: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中国新闻网.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文)[EB/OL].
[3]肖龙福,肖笛.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4]罗苏秦,李璇.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
[5]李春晓.大学生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6]韩翠萍,郑厚尧.大学生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调查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