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国共《观察》眼中国共东北争夺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94 浏览:12766
论文导读:
【摘要】《观察》存在于战后的1946-1948年,对于战后中国的重大事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尤其对战后东北格外关注,在报道中,对于国共军事的关注,占据了很大的部分。既有对战争进程的实况解说,又有对战争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还有对双方得失的分析。
【关键词】《观察》;国共
【项目】辽宁社会科学院一般项目LNSKY12B083阶段性成果
1007-4309(2012)07-0085-1.5
由于国共在四平开打之时,《观察》尚未创刊,故创刊后虽对四平也有所关注,但是专门的报道很少,仅有《从四平之战看东北前途》《四平解围之日专机视察报告》两篇。
1946年冬开始,组织了一系列的攻势,通常称第某次攻势。《观察》在第3卷第9期对此专门做了报道,只是其过程并不十分详细。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到双方的战争态势。尽管国民党在最后都是将击退,但实际上我们从表中不难发现,的攻势一次比一次大,而国民党所控制的区域却是逐渐缩小。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孤点孤线的局面。在发动五次攻势之后,国共双方间虽未分出胜负,但在实力上已不同。由弱而强,占据优势。据国民党方面国防部新闻局局长邓文仪讲:“东北共军目前实力,除其已正式编为八个纵队外,尚有韩共十四万五千,蒙共三万五千,日共一万五千,合计四十四万人”。《观察》认为:“东北可以看做共军的优势战场,一年来的五次攻势,虽然没有使国军蒙受折腰断臂的损失,确已使国军皮里抽肉了”。
在《观察》记者看来,尽管北宁路因为援军到达而打通,营口稳定,陆海门户重开,“自为国军一大收获”。但对于国民党究竟能否控制东北,并不肯定。国民党派出参谋总长陈诚坐镇东北,自然是意识到东北的严重性。陈诚到任不久就雄心勃勃地认为:“我们可以把剿匪分成三个阶段:匪方一是盘踞,二是流窜,三是溃散;我方一是进剿,二是追剿,三是清剿”。实际上,这种自信,很快就被证明言过其实。仍发动攻势,使这位总长不得不惭愧地承认“兄弟到此已经四十天,仍然使匪发动了攻势”。国民党在东北的危局并没能有所改变,对于所宣传的“危险期已过”,社会舆论并不认同。
在《观察》看来,“共军发动六次攻势,先对北宁路开刀,不仅是为了关闭东北门户,还可以看做他要使东北国军成了断线的风筝。”。而东北的危险局面“就是北宁路并不是走廊,而是系着风筝的一条细线,关闭门户的主动仍然操在共军手里”。此时的国民党在东北实力已经大为减弱。对于其屡屡失利的原因,正如其自己所言“以守土为目的,则处处设防,处处薄弱,以攻势歼敌为目的,则部队星罗棋布,无法适应战机,集中转用”。然而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国军既遭损失又感精疲力竭,国军军官的豪华与士兵的饷金和生活菲薄、待遇间的不均引起愤恨日增,以及他们毫无兴趣在远离乡井的异乡与不友好的人民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7ctime.com
为伍作战。”“国军士气已经低落到这样的地步,即无论何时共军欲攻取满洲,整个满洲可能突然的溃败,任由共军占取”。
《观察》认为“国军在东北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因为他没有安全的后方。……共军的意图,当然是要控制长城线,切断北宁路,关闭东北的门户。所以在他发动六次攻势的开始就有关闭东北门户之战”。国内其他媒体也与《观察》持相同看法。
《观察》援引了天津大公报载柳克述的话,他认为:“东北华北为中国之生命线,东北国军在一袋形地带中处境至危。然在陈兼主任(陈诚)领导下,已有新生气象,但不能希望什么奇迹发生”。这时的东北成了整个国内的焦点。“从长城线内外的争夺,而关闭东北门户之战,而热辽边区之战,而中长路两侧之战,而吉长地区之战,一直最近小丰满之战,一连串的剧烈战斗,将注意战局的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东北去”。在这种形势下,东北的局势将如何发展?“或许有人以为东北共军六次攻势的成败,会决定东北未来的局势”,但《观察》则认为“这样想法是未免太天真而干脆了”。在《观察》看来“东北共军发动六次攻势,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双方还没有主力决战。”“没有主力会战是解决不了军事上的问题的”。
《观察》预判的第六次攻势没有主力决战被证明是对的,但是它的分析却忽视了这次攻势给国共双方带来的无形的影响,即这次攻势实际上为辽沈战役创造了主要的条件。
《观察》的通信报道有一个很论文导读:的情势,谈攻是不可能。只有守”。所以对于国民党方面换卫立煌来主持东北一事,《观察》断言:“卫立煌的任务,不会超越这一现实”。事实证明,卫立煌在主持东北的期间,直至辽沈决战之前,国共双方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战斗,《观察》的这一预测还是准确的。【参考文献】观察记者.东北共军六次攻势.观察,1947,3(9).三军大
明显的特征,就是每到年底的时候总是会盘点一下一年来的全国局势,名曰“年度总结账”。在1947年年底的总结中,写到:“东北地区,其态势始终是政协破裂前夕的态势。最近共方六次攻势,政府军仅止于保持沈阳长春几个据点,在这里吸住了三十至五十万大军,形成了一笔可观的负担”。1947年下半年是国共内战的转折点,《观察》对此有所认同“1947年下半年是国内战局的转折点,从那时起,他们()展开反攻,走向胜利”。国民党的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状况,如当时担任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的张克侠在日记中写到:“以近日来国军战况之不景气,疲于肆应,不断凋零,穷途末路之势已成由渐变而转于突变,甚有可能,今年殆可为决定年”。
对的第六次攻势国民党一致判断“东北冰封以后,难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却出乎意料地发动了第七次攻势。《观察》以调笑的口吻写到:“然而军事这个玩艺有时是不能以常情判断的,你所判断的或许是不错的,但在对方却想竭力跳出你的判断,而从你的判断上找空隙来反击”,并断定:“共军这次冰雪攻势,还是继续六次攻势的目的!企图关闭东北的门户”。它的预测是对的。正是希望将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继而一举全歼。曾致电林彪等人说:“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当的冬季攻势之后,国共双方形势如何?《观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它认为东北的两次攻势的目的“都是着眼在关内外交通的切断,使得关内国军不能向关外增援,而达成他长期围困大据点软化国军的企图。”。
由于东北问题并非单纯的军事问题,因此,它建议国民党“不能仅仅从军事上着眼,而是从多方面着眼。……不管情势如何艰难,也不得不以全力确保东北”。因为“政府一怕放弃东北后,共方即将成立政府,致在外交方面多添一重困难,二怕放弃东北后,共方蓄意经营,挟东北之富,窥略全国,其势更难抗御。”。《观察》的这种分析是很贴近于实际的。“既然国军必须确保东北,而今天东北的情势,谈攻是不可能。只有守”。所以对于国民党方面换卫立煌来主持东北一事,《观察》断言:“卫立煌的任务,不会超越这一现实”。事实证明,卫立煌在主持东北的期间,直至辽沈决战之前,国共双方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战斗,《观察》的这一预测还是准确的。
【参考文献】
观察记者.东北共军六次攻势[J].观察,1947,3(9).
三军大学.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五部——戡乱:第四册(上)[M].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9.
[3]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M].北京:三联书店,2002.
【作者简介】于之伟:辽宁社会科学院党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