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陕北陕北地方民居在新农村建设中进展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047 浏览:159764
论文导读: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更新和保护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民居;新农村;特点;窑洞;更新;发展一、陕北民居的建筑特点一直以来,陕北民间流传着一个谜语,“我家住的无瓦房,冬天源于:论文范文www.7ctime.com暖和夏天凉”,自不必说,谜底很显然就是窑洞。陕北人离不开土,从古代原始初民的“穴居野处”开始,窑洞就
【摘 要】2005年10月,中国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下,农村人的观念日益更新,就居住来说,更是不同以往的居住理念,只是一味的追求拆掉旧的换成现代的东西。在这样的思潮下,地方特色民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更新和保护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居;新农村;特点;窑洞;更新;发展

一、陕北民居的建筑特点

一直以来,陕北民间流传着一个谜语,“我家住的无瓦房,冬天源于:论文 范文www.7ctime.com
暖和夏天凉”,自不必说,谜底很显然就是窑洞。陕北人离不开土,从古代原始初民的“穴居野处”开始,窑洞就一直是黄土高原人们居住的主要形式。顶着土,踩着土,立于土;土养人,土聚气,土生万物。黄土、窑洞、陕北人,这三个影像聚焦了陕北最基本的民居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栽了很多树木和花草。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
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陕北民居因为地域性、习俗性以及特殊性,形成一种特有的地方建筑文化。这种地方民居文化不仅反映历史、宗教、风俗、地理,而且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各具特色的一孔孔窑洞,恰似不同风格的一幅幅立体的水墨画,诗意浓郁,回味无穷。

二、陕北民居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的兴起,原先那一排排依山而建,参差错落的窑洞,逐渐被塬面上一排排红砖碧瓦、漂亮美观的房屋所取代。原先的窑洞村庄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原先的窑洞已经变成了一眼眼的“黑洞”。窑洞,正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走向消亡。在我下乡调研的过程中,在问到当地居民对住窑洞的看法时他们大多都流露出对现代新居的向往,对住窑洞多多少少都有不满,这不能怪他们不懂得去保护我们的古文化,而是我们对他们居住条件的落后确实少了些关注,而那些仍然对窑洞怀有感情愿意去居住的人们也大多在另外地方添置了新房。窑洞冬暖夏凉,的确很节能,但居住者不一定会觉得舒适,因为从现在的建筑形态和建筑手段看,它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理念。所以才会出现现代人不想居住窑洞的情况,因此怎样使陕北民居的更新与保护相互平衡发展是值得研究的。

三、陕北民居形态的更新发展

保留现存民居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并根据新的要求对其余部分实行不同程度的变更。改建是通过对民居内部形态的更新实现民居与建筑文化延续性的主要途径。传统民居外部空间形态的更新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通过扩建来更新和完善传统民居的形态;二是发展住宅类设计模式。

1.扩建设计与民居形态的更新

在原有民居的基础上或在原有民居关系密切的空间范围内,对原有建筑功能进行一些补充或扩展的新建部分。传统民居扩建部分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扩建部分本身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还要处理好扩建部分与原传统民居的外部及内部空间形态的联系与过渡,从而保持该传统民居的延续性。

2.发展住宅类设计模式

传统民居不是每一种形式都值得我们去延续和再现,必须从众多的传统民居形式中,找出地域特色的范式来,范式与形式不同,形式多而繁杂,范式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去粗取精,提炼范式中有形的和无形的某些要素,在住宅设计的创新中得以再现,从而研制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住宅类设计模式在外型风格的定位上结合当地民居的特点进行合理修复再添加现代设计元素,用当地的固定规格陕北特产的砂岩方砖,保留陕北窑洞的构造形式。此次设计是将老建筑升级为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既融入到了传统建筑的体系中,又灵活的运用了现代工艺。
在后现代文化的今天,论文导读:).戴念慈.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建筑学报,1990(3):

2.上一页12

注重城市文脉传承,已是大家的共识了。我们一定要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赋予他们时代的特征和功能。这绝不仅仅是在节约经济,保护环境,更是在保护人类发展的文明。
参考文献:
走近陕北窑洞,榆林生活网.
刘晓黎.历史性地段建筑形态的保存.建筑师,1994(4).
[3]戴念慈.现代化与传统文化[J].建筑学报,19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