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美学追求比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76 浏览:98790
论文导读:
摘要:《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分别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两位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两部小说虽然在创作风格上大相径庭,然而同作为英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其美学追求上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以期对相关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爱》伊丽莎白美学追求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分别是19世纪英国文坛两位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两部小说虽然在创作风格上大相径庭,然而同作为英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它们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就试图从其美学追求上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以得出相关的结论。

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在对文本《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的解读中,可以体验到一种内在的蕴藉,那就是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在作家笔下,自然的永恒秩序是人自由的源泉,人的智慧和自由就在于自然行事。作家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讴歌主人公的田园生活,赞美大自然的博大优美。大自然赐给人亲情与抚慰,并让人物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生命的归宿。
《傲慢与偏见》通篇透露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显示的是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相互依存的关系。作品描述大自然的宁静与温情,山泉小溪、鸟语花香、祥云瑞气、轻歌曼舞,轻快而又明媚。主人公就在那幽静宜人的乡村庄园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他们似乎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心灵和整个生命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因此,作品开篇就描写了人物生活的环境浪博恩村,让游荡各地的贵族青年选中这里作为小栖之所,从而引发全书故事的展开。男主人公达西领着一群贵族青年男女,带着城市疯狂的余温开始了浪博恩乡村的花园生活。他们一时成为当地的新闻焦点。但他们以傲慢的眼光、偏见的态度来看待乡村绅士与村姑,自认为文明而高视阔步。出乎意料,别具风情的乡村少女使他们有了异样的情感:先是达西的朋友宾格莱喜欢上了迷人温柔的班纳特家的大小姐,紧接着是达西自己也感受到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美丽动人的眼睛、落落大方的举止和率真而又快乐的言谈。他轻视村妇们庸俗的同时,又在少女们的自然美面前有点不能自拔。为了避免事态的发展,他不得不带领朋友们火速逃回城市。
在都市的社交圈里,达西似乎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快乐。他无聊地跑到姨母所在的乡村罗辛斯寻求快乐,却又在那里遇上了在朋友家做客的伊丽莎白。这次他没有逃避,很快,他的情感在鸟语花香的催化下骚动起来,他向伊丽莎白射出了丘比特之箭,激动地告诉她:“我再也忍不住了,忍也无益,我的情感已无法克制,你一定得听我说,我有多喜欢你,有多爱你。”谁知这时的女主人公中的是灰色之箭(偏见和受威克姆的蒙骗),断然拒绝了这位高傲而又自以为百发百中的求婚者,使他带着满腔愤懑,再次逃回城去。
在这里,作品又引出了另一对在城市中感到疲累的人物。伊丽莎白的舅父母,让他们带着伊丽莎白去游览。由于彭伯里是英国最美的风景区之一,又是嘉丁纳夫人的故居,他们就去那里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的情趣。这时的女主人公被自然陶冶得更加健康、美丽、热情、纯真,使回故乡仅半小时的达西更深爱她。他再也顾不了她的穷亲戚,也不怕作自己厌恶的浪荡子威克姆(他家仆人的儿子)的连襟。他追随着女主人公又到了浪博恩村庄,研究着如何才能使她爱上自己。结果,大自然为媒,在旷野散步中,他羞涩而又热烈地向女主人公倾诉了自己火热的爱情。
在这里,作家把大自然的美灌注在人物生活的无限风情中,让人物获得自由的本性。主人公们在自然中重新认识自己,扬弃缺点、追求真善美,从而找到幸福的归宿。
同样,在《简·爱》里,也体现出这种回归自然的情感。虽然这里的田园是另一种态势,另一种风情。
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由于婚姻的痛苦,漫游欧洲,出入于上流社会,寻求刺激,以解脱心灵的空虚。但是都市的喧哗与骚动却肢解了他本就破碎的心,使他的人性也倒立起来。在霓虹灯下,他感到烦躁不安,无所归依。灰心丧气的他,带着一种厌恶、寂寞甚至绝望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乡村庄园。命运没有向他昭示什么,可在他的家庭教师简·爱身上,“他看到了上流社会所没有的可贵性格和品质,闻到了农村田野上花朵所特有的清香,从而令他心神向往”。于是他平静下来,慢慢舔平自己心灵的伤口,在耕耘劳作得温驯起来。尽管他仍然伴随论文导读:的这种人格的尊严,使她既不为金钱所动,又不因将被扫地出门而屈服。她寻求的是一种彼此理解而又幸福的婚姻。所以,当达西克服傲慢后,她与他真正地相互欣赏,她不顾各种压力去拥有爱情的春天。比起她来,简·爱更富传奇色彩。她的人格是特殊的生活际遇所整合成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的聚合,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和自尊性。作为一
着一个恐怖的幽灵(疯妻),经历一个个凄厉之夜;可在第二天黎明,他又能呼吸到花园里的新鲜空气,感受四面八方的夜香来。即使在一切希望破灭后,他仍在荒林深山里呼唤他的上帝。大自然果然以它神秘莫测的力量接纳了他,有如旷野呼喊的回声。
相反,《简·爱》中另一群人则是在城市生活中毁灭的。如里德少爷成为赌鬼、恶少,最终,乔奇安娜小姐的美丽也在上流社会的舞厅中葬送。
《简·爱》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不是《傲慢与偏见》里的那种柔和与宁静,而是激流旋涡、崇山峻岭、电闪雷鸣、神秘莫测、风云变幻,如狂风吹打的桑菲尔德的旷野风景线、荒僻冷清的山庄,也正是这种奇特的自然环境,使人物有了一种奇妙的宁静与依托,获得了神奇的力量与充实。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体现出的这种对田园生活的依恋与寄托,显示了自然给人物一种超功利的满足感与自由感。它使人物从中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积极的、健康的东西,感受到和谐与自由。
作品这种以自然为归宿的审美追求,反映出一种重自然而反对人工雕琢,重朴素而反对浮艳,重性情而反对礼法,重天真而反对矫情的审美心态,是一种返璞归真、明心见性、物我同化的审美价值追求。主人公都是在大自然中感受到整个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他们狭隘和偏执的心灵一旦同大自然相结合,就会显得广袤而深邃,从而获得了一种自然的生命力,心灵也不由自主地平静起来。即使是灰蒙蒙的天空、神秘的夜幕、空旷荒凉的山庄,人们依然会感到生命的自然波动。

二、崇高的人格美的追求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两部作品不仅在追求自然田园生活方面是一致的,在作品人物的塑造上,也体现出更为相似的对人格美的追求。达西和伊丽莎白、简·爱和罗切斯特这两对男女主人公,在作家笔下共同表现为返璞归真、真挚热情、明心见性的本质特征和一种清纯的人格美、精神美。当然,作家并没有简单化地把人物写成“圆的”或“扁的”,而是放在现实关系的各种冲突中,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制约、环境的窒息,“每个人都自觉地充当邻居的密探”,从而使人物套在链条的交结点上。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品中的各种矛盾冲突构成了人物性格乃至人格展现的场景。这尤其集中地表现在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简·爱的人格精神上。
《傲慢与偏见》着力表现伊丽莎白的性格美。她的个性特征是聪明活泼、机智幽默、自尊自爱、落落大方、真诚博爱、朝气勃勃,对生活充满热情,她是作家自认为“出现在文学中最可爱的人物”。伊丽莎白又是处在尴尬环境中的:她的美貌不足以打动男主人公的心,地位和财产也不能使她体面结婚,而其家庭又麻烦不断,母亲可笑而庸俗,妹妹或浮躁或书呆子,父亲的财产又被远房亲戚继承。对她来说,结婚是最好的归宿。所以她那有“经验”的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嫁女儿。
伊丽莎白的人格美突出地表现为不委曲求全、追求真正感情,拒绝不合适的婚姻。作为牧师的柯斯林,为了弥补班纳特家财产被他继承的损失,就向班纳特家的二小姐求婚。这意外之喜乐得班纳特太太头痛病也消失了。可伊丽莎白除了拒绝之外别无办法,她的理由很简单:“你不能使我幸福。”
第二次拒婚更是人格的闪光:求婚者无论地位、名望、长相都是上上之选,性格又没有特别可笑之处,尤其是“财产多得可以出入于宫廷”。如果攀上这门亲事,那就荣耀无比,既可带动姐妹的婚姻,又可收到实惠。所以当男主人公达西鼓足勇气向她求婚时,心中早就以为女主人公会感恩戴德。谁知伊丽莎白在惊奇之余,不曾有片刻的犹豫,断然拒绝,并说了一翻让大家很吃惊的话:“你用尽一切办法都不能打动我的心,叫我接受你的求婚。像你这样的男人,哪怕天下的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嫁给你。”其原因是达西的傲慢使她反感,加之受了威克姆的欺骗,认为他缺乏同情心,无端毁人前途。她所具有的这种人格的尊严,使她既不为金钱所动,又不因将被扫地出门而屈服。她寻求的是一种彼此理解而又幸福的婚姻。所以,当达西克服傲慢后,她与他真正地相互欣赏,她不顾各种压力去拥有爱情的春天。
比起她来,简·爱更富传奇色彩。她的人格是特殊的生活际遇所整合成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的聚合,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和自尊性。作为一个孤儿,她从小寄人篱下,受尽舅母与表兄妹的与欺凌,后又被送进孤儿院过了八年的炼狱生活。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使她被摧残的肉体和精神没有倒下去。在她的论文导读:
生命意识里,自强、自尊、自爱,即使没有生活希望,也不放弃对生活的进取与追求。
她靠登广告的大胆方式,去寻求自立的生活出路,独自闯进陌生的世界。在桑菲尔德府里作了一名家庭教师,一名矜持、孤高的仆人。她有才学有头脑,其“灵魂像团火”,外表又极其镇静。她儿时不可爱,不美丽,长大了也没有“美的线条”,瘦小得像个孩子。她凭自己独特的性格魅力使主人罗切斯特对她另眼相看。她那火一样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坚韧的精神、顽强的生命意识,使她的形象凸现在所有人之上。但她又是那么脆弱、纤细。如果在别人“奉献的幸福之环中,只要察觉到有一点耻辱的渣滓,她就会像香气一样从紧握的手中逃走”。她顽强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与自由。在与罗切斯特的接触中,她感到一种精神的满足,感到“从没有两颗心像那么坦白过,趣味像那么相投过,感情那么相合过,脸也那么相亲过”。所以她从心底里爱上了自己的主人,她没有矫情造作,而是大胆地向主人表示爱情: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没有感情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要是上帝赐给我一点美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当罗切斯特的秘密揭开后,她的痛苦是那样的深沉。她感到更爱罗切斯特,但又绝不“出卖灵魂”。为了人格的尊严,她又独自闯入渺茫的大千世界。在面对财产时,她没有扭曲;面对新的求婚者时也没有丝毫情感背叛;最后在挣得自由后,毅然回到了又穷又残已显苍老的爱人身边,全身心地充当他的“另一半”,与罗切斯特结成了一对穿越世俗的藩篱、跨过信任门槛的伴侣。
简·爱凭着自己的人格美和精神吸引力,把那些高贵的小姐赶出了竞技场,大胆地抓住幸福之绳,实现了自己与主人在上帝面前平起平坐的生命价值。

三、人性美铸就人格美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能不深深地爱上伊丽莎白和简·爱,她们的人性美铸就的人格美把我们带入了更高的精神境界,她们使我们感到“一种可爱的东西,一种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她们是当时英国与众不同的新形象。在那时,没有比妇女地位更低的了。妇女们除了结婚就只有当老处女或寄人篱下。尽管有像雪莱夫人等呼吁,妇女们仍然“没有希望,没有目的”。聪明才智对她们不是好品质,在那种窒息中妇女们的灵魂丧失了。所以一般文学作品里出现的妇女成了“五成玩偶、五成天使”的怪物,是“石头所铸成的石冢里的死人”。针对这种可悲的局面,《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女主人公无疑是惊世骇俗的。她们并不“多才多艺”,也不特别美丽,更无财产地位作后盾,但她们有着崇高的人格美,把贵族小姐炫耀的虚荣浮华踩在脚下,成为现存社会关系的叛逆形象。正是在这种对人格美的追求上,两部作品的人物体现出一种相似性。
同时,两部作品还体现出一脉相承性,在人物性格上甚至互为补充。伊丽莎白如早年的简·爱,有慈爱的双亲,生活舒适,显得乐观、活泼、开朗、大方;简·爱则如这类小姐走向贫穷的写照,如果伊丽莎白父亲一死,她也只有寄人篱下,或者去当家庭教师,如《爱玛》中的吉恩小姐。这就使作品在相同的美学追求中,又有了使读者感到似曾相识的东西。
这一点,也反映在《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的男主人公身上。达西和罗切斯特都是富有的庄园主,享受着贵族的尊荣,有着傲慢的步伐,但他们没有一般贵族的残暴,而具有良好的志向、更高的原则、更纯洁的趣味。如达西喜欢读书,有教养,有高雅的审美情趣,能珍惜美好的情感。与他相比,罗切斯特历经沧桑,在灵魂的净化中感受与简·爱之间那种潜意识自我满足的需要,不再以外貌、以地位或金钱作为婚姻的尺度,而是寻求生命的相依与归宿。可见,两位男主人公都经历了一条寻求——矛盾——反省——选择之路。达西似乎代表了少年的罗切斯特,由于没有贵族社会强加给他的压力,他又是唯一的继承者,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罗切斯特却不得不在成年后接受父兄安排的生活,把自己出卖给金钱,使他一方面感受丑恶,一方面又寻求解脱,在经历了一番心灵的天路历程后变得更为成熟。用一个比喻来说,达西好像十八岁的少年,置身于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生活中没有不如意的事,故表现出无所畏惧的热情,洋溢着自由与欢乐,表现在求婚上就是那样的冲动和唐突;而罗切斯特则像一个饱尝了人生酸痛的中年男人,有人生阅历,显得深沉睿智,表现在求婚上则是审慎。在两个论文导读:费论文网www.7ctime.com少壮到中年的热情、执着与成熟。男主人公性格的发展逻辑、追求真正爱情婚姻的行为,也充实了作品追求人格美、精神美的内涵,使两部作品更具相似性。《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各具特色。简·爱不可能出现在《傲慢与偏见》里,奥斯丁则只能给伊丽莎白画像,也只有像她那样“具有最微妙感觉的作家”,才
人物身上体现出由中国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
少壮到中年的热情、执着与成熟。男主人公性格的发展逻辑、追求真正爱情婚姻的行为,也充实了作品追求人格美、精神美的内涵,使两部作品更具相似性。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各具特色。简·爱不可能出现在《傲慢与偏见》里,奥斯丁则只能给伊丽莎白画像,也只有像她那样“具有最微妙感觉的作家”,才能“用点铁成金的妙笔,写出平凡生活中的人和事”,赋予伊丽莎白特殊的人格魅力;同样也只有像夏洛蒂·勃朗特那样充满和想象力的作家,才会给予奇特境遇中的简·爱以燃烧的灵魂,一种崇高的生命美、人性美、人格美。两部作品共同具有的这种真实性、情感性、新颖性和蕴藉性,评论家将其相提并论,使它们各具魅力,使读者感到似曾相识的亲切。
夏洛蒂·勃朗特平生最不推崇的作家便是简·奥斯丁,但是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夏洛蒂·勃朗特与简·奥斯丁不约而同地在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表现出美学上的共同追求,并且两人的现实主义创作共同为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总之,两部小说十分引人入胜,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实属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正如某位评论家所断言的那样“流芳百世并与众神并列”。
参考文献:
[英]夏洛蒂·勃朗特著,江红译.简·爱[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英]简·奥斯丁著,李长栓译.傲慢与偏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3]王春元,钱中文主编,汪培基等译.英国作家论文学.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5.
[4]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Austen·Jane.Pride and Prejudice[M].London:the Zodiac Press,1978.
[6]Bronte,Charlotte.Jane Eyr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宫文华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037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