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产业发展我国省级流通产业进展程度聚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67 浏览:22418
论文导读:发达程度影响很大。一般认为,消费性支出高的地区,其流通产业的发达程度也相对较高。

(二)统计指标数据比123下一页

[提要] 通常,一个流通产业的发达程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对我国各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程度进行纵向比较,对于产业政策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流通产业的定位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基于流通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城镇地区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流通产业法人单位数占总法人单位数比重、城市化率、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等五个指标,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台港澳地区)的流通产业发达程度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分成四个大类。
关键词:流通产业;聚类分析;省级行政单位
:A
原标题: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流通产业发展程度的聚类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17日
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一般来说,流通产业越发达的国家总体经济水平也越发达。在确立了市场经济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体制之后,我国各地区流通产业发展迅速,对于我国流通产业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是,我国各地区之间流通产业发展程度的纵向比较是怎样的?迄今为止,尚没有学者提出相应观点。应该说,对我国各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程度进行纵向比较,对于产业政策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流通产业的定位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基于这个视角,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根据流通产业发展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台港澳地区)进行了聚类分析。
对于流通产业涵盖的范围,目前学术界看法不一,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个:马龙龙(2006)认为,流通产业应包括交易流通与物流业,即从事媒介商流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从事物流的运输、仓储、综合物流服务业。其中,消费者组成的消费合作社属于流通产业,而餐饮旅游服务业则不属于流通产业。夏春玉(2006)认为,流通产业相当于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或联合国国际产业标准分类(ISIC)的十个大项中的“批发与零售商业”及“运输业与仓储业”。洪涛(2007)认为,流通产业包括商品批发零售餐饮业、住宿业、物流配送业、电子商务业、租赁业、典当业、旧货业、商业服务、会展业、商业信息业、商业咨询业,包括各类生产企业的分销渠道组织。从以上几种观点中可以看出,对于流通产业的涵盖范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从事服务的流通的行业是否属于流通产业上。流通产业中的“流通”是产品和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不仅包括产品的流通,还包括服务的流通。因此,流通产业应包括传统的商业(主要包括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住宿业、典当业、租赁业、商业咨询业等)、物流业以及流通辅助行业,其中主体是零售业、批发业和物流业。
(一)统计指标的选择。本文选取了以下五个指标作为对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的测度指标。
1、流通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一个地区流通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大,则说明该地区流通产业对于地区发展和地区人民生活的贡献相对较大,流通产业的主导性相对较强。其计算方法为:
流通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批发业产值+零售业产值+物流业产值)/GDP
2、城镇地区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流通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作用是衡量流通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通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能力越强。在本文中,以城镇地区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来衡量各地区流通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程度,其计算方法为:
城镇地区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城镇地区批发零售业就业人数+城镇地区物流业就业人数)/城镇地区总就业人数
3、流通产业法人单位数占总法人单位数比重。流通产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用来衡量各地区流通企业的发展情况。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法人单位数比重较高,说明该地区流通企业的比重较高。其计算方法为:
流通产业法人单位数占总法人单位数比重=(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数+物流业法人单位数)/总法人单位数
4、城市化率。流通产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流通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中,城市化率的计算方法为:
城市化率=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
5、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作为流通的下一个环节,消费支出的水平对流通产业的发达程度影响很大。一般认为,消费性支出高的地区,其流通产业的发达程度也相对较高。

(二)统计指标数据比论文导读:


1、流通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数据比较。各省级行政单位流通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数据比较如表1所示。数据显示,在我国,流通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15个,包括西藏、海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广东、广西、重庆、江苏、内蒙古、浙江、上海、湖北和福建。在这些地区中,总体经济的发展对流通产业的依赖性较强,流通产业是主导产业之一。(表1)
2、城镇地区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的数据比较。各省级行政单位城镇地区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如表2所示。数据显示,北京、海南、上海、天津、河南、云南、贵州、陕西、广东、山西、重庆的流通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能力比较强,流通产业在这些省级行政单位具有就业机器的功能。而江西、新疆、福建、内蒙古、宁夏、青海、辽宁、四川、吉林的流通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能力相对较弱。(表2)
3、流通产业法人单位数占总法人单位数比重。各省级行政单位流通产业法人单位数占总法人单位数的比重如表3所示。数据显示,在上海、北京、天津、宁夏、广东、海南、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江苏等13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流通产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超过了1/5,流通企业成为这些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西藏、湖南两个省级的行政单位中,流通企业的比重较少。(表3)
4、城市化率。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率如表4所示。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天津、广东、辽宁、浙江、黑龙江、江苏、吉林、内蒙古等1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率超过了50%,为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空间。而西藏、贵州两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化率不足30%,流通产业的发展空间较小。(表4)
5、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如表5所示。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天津、福建、江苏等6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城镇人均消费支出超过了10,000元,对流通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表5)
(三)各省市流通产业发达程度聚类分析。在列举了5个统计指标的数据之后,本文借助SPSS13.0软件,采用K-means方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流通产业发达程度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表6)
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分成四大类,分别是流通发达地区、流通较发达与发展中地区、流通落后地区以及流通贫瘠地区。而前三大类各又可以分成两个小类,具体结果如下:
1、流通发达地区。这一类共包括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作为直辖市,同时又地处东部地带,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而行政级别以及地理位置使流通产业的发展在三市的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位置,三市流通产业的发达程度较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类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类:上海自成一类;北京、天津为一类。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流通产业发展的优势突出、发达程度最高,可以定位为全国流通产业中心。
北京是国家首都,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制造业的比重逐渐减小,流通产业的比重逐年增大,已经成为北京的主导产业之一;天津紧邻北京,很早就是华北地区的商业重镇,流通产业长期稳步发展。北京-天津城市集中体可以定义为中国北方地区的流通中心。
2、流通较发达与发展中地区。这一类共包括13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可以分为两个子类:流通中等发达地区,包括辽宁、江苏、浙江、广东;流通发展中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西、海南、重庆。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四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带,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流通产业具备一定规模,在地区产业结构中处于重要位置。同时,四省拥有大商(辽宁)、苏宁(江苏)、宏图三胞(江苏)、新一佳(广东)等大型流通企业,流通现代化水平较高。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四省可以定义为流通中等发达地区。
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西、海南、重庆等九个省级行政单位中,福建、山东、广西、海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带,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流通产业处于发展阶段;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湖北、重庆等五省(市)在内陆地区中流通产业发展较快,重庆商社(重庆)、武商(湖北)等流通企业在全国居于前列,但五省(市)的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带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上述九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定义为流通发展中地区。
3、流通不发达地区。这一类共包括13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可以分为两个子类:流通较不发达地区,包括安徽、论文导读:
江西、河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流通最不发达地区,包括河北、山西、青海、宁夏、新疆。安徽等九个省级行政单位位于内陆地区,总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第三产业比重较小,流通产业尚不占据重要位置。这九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定义为流通产业较不发达地区。
河北、山西、青海、宁夏、新疆等五个省级行政单位各项流通指标均比较落后,流通产业在总体产业结构中比重极小,对经济发展贡献较低,可以定义为流通落后地区。

4、流通贫瘠地区。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7ctime.com

这一类包括西藏自治区。由于地处西部高原地带,交通不够发达,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来往相对较少,流通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定义为流通贫瘠地区。
主要参考文献:
夏春玉.流通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马龙龙.流通产业组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洪涛.流通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李文田,王义民,刘明华,吕蕾,蚩志峰.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程度的聚类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5]李军军,周利梅.基于聚类分析视角的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