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回访积极心理辅导在新生心理筛查回访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34 浏览:60051
论文导读: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三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新生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进行心理筛查的结果、分析、回访需要,以及采用传统方法在回访过程中出现的困扰,并在两年回访工作的基础上,引入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回访方法,即量化评估法、关注量化的积极意义、关注回访案主的积极心理资本、给予案主积极的自我暗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不自知的巨大潜能,并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提供给案主一种全新的看待人、事、物的观点与方法,有效改善了案主的个体感受,并在案主再次遇到困惑时,自我提问的方式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从这件事情中我学习到了什么。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取向在新生心理筛查回访中应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心理筛查回访积极心理学取向

一、采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缘起

1.新生心理筛查的结果

近三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对新生心理筛查均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该问卷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科医生为了早发现、早干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1991年介绍到国内,1993年由樊富民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订,成为当前国内高校应用广泛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工具,被证明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UPI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问卷本身,共60个项目,从不同侧面反映学生焦虑、苦恼、压抑、人际敏感、矛盾冲突等身心症状,作为衡量不健康的尺度;第三部分为辅助题,可了解被调查者对自己身心健康的评价及主要困扰问题。该问卷简便易行,适于团体施测。
根据问卷的分析标准,可将参加调查的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第二类是可能有较轻的心理问题的学生,第三类表明心理健康。三年来第一类学生检出率分别在18%、27%、24%,有上升的趋势,加上学生数量的增加,需要约谈的学生总量也有逐年上涨趋势。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约谈学生只能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如此大量的回访,存在一定的困难。参照问卷手册第一类学生检出率比普通大学生检出率高,需要我们在回访中进一步探讨原因,这也增加了回访的工作量。

2.回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在时间紧、数量大,还不能耽误学生上课的情况下完成对学生的回访存在一定的困难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7ctime.com
,并且所有的回访是由一个老师完成的。要反复不断地去和学生确认对这些题目的理解,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会有这样的感受等等,对回访的老师来说冲击也是很大的,老是接触负面的信息,回访时也很难能给回访学生以引导或指导,只能是就事论事。

3.个案的教训

2008年10月对一个工科的女生进行回访时,她非常地不合作,什么都不愿意谈,就说是因为家里的事情。该女生不仅总分超过25分,还勾选了“想轻生”。当时也只好向学生介绍并带她参观了心理咨询室,表达了老师随时欢迎她来谈谈,希望给她一些支持的意愿。
一个月后该生表示想要去做做沙盘(一种心理辅导方式),觉得心理很烦。从她完成的作品中,老师了解到她面临巨大的心理冲突:因为与男朋友发生矛盾,想要退学,另一方面不知道是否还能挽回男朋友的心。她在退学还是不退学的问题上思想斗争很激烈。老师试图从理性上帮她分析两种选择各有什么利弊,似乎对她不起什么作用。老师想到了用空椅子技术,让她自己来感受两种选择之间的不同。当她坐在两个不同的椅子上,并开始内部对话时,她发现了自己的矛盾不在于退学还是不退学,而是和男朋友的关系问题。她同时透露了与男朋友发生性关系,曾被人的事情。老师对该生进行了心理上的支持,表示理解发生这样的事情,处在她的位置的确很煎熬,采用理性情绪疗法,使其认识到她不良情绪的来源是其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的本身,通过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可以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她表示愿意用“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是正常的,但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来替代其“发生性关系一定要在一起”的想法。该生当时情绪好转,高高兴兴回宿舍去了。此次谈话大约花了两个小时之多。
可是第二天,因为给男朋友的一个电话,被对方骂了一句,自己就喝酒,去小河边要,并以割腕相威胁,不让他人靠近……最后幸运的是,该生被安全救了下来,但手腕留下了伤疤并不得不转学。
这个事件发生后给笔者很大的触动,尽管用了很多传统的心理辅导方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如何和学生去沟通,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学生。这样的想法促使我去思考,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不久参加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培训,使我茅塞顿开。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辅导

1.积极心理辅导简介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由美国前任心理学会主席 Seligman(1998) 提出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包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情绪与健康、关于创造力与培养天才。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控制和乐观等等。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BT)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辅导方法。BT认为没有所谓的症状,不以病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个案问题成因,因为病理性的标签并不能导致个案的改变,只会让个案更陷在他的问题里。BT非常重视个案的成功经验、力量、资源、希望、小的改变及合理可行的目标。辅导过程往往有趣、愉快,且聚焦于问题解决而非问题的症状与原因。因此个案不会一直陷在问题里,而能减少挫折感,增加自我效能感。

2.积极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包括一般化、咨询前改变、预设性的询问、评量询问、振奋性的鼓舞、赞许、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奇迹询问、关系询问、例外询问、任务/家庭作业、因应询问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所基于的理念包论文导读:
括:事出并非定有因、“问题症状”具有正向功能、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造成问题的根本、由小改变引起大改变的雪球效应、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重新建构个案的问题等。这些理念强调正向积极面与问题解决方向、个案拥有足够的资源解决或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3.积极心理辅导在我院回访中的应用

在积极心理学取向理念的支持下,结合我院回访需求实际,制订回访基本流程:
(1)介绍咨询室概况及回访的缘由、意义;
(2)让学生对开学以来班级整体状况、自己的学习、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从0-9的评分;
(3)针对不同的评分,让学生谈谈给出分数的理由,而不去探讨丢掉分数的理由,并以此为切入点给学生以鼓励,比如班级的同学相处不错,有知心朋友等等;
(4)让学生自己确立目标,你期望自己三个月后的评分是几;
(5)如何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通过奇迹询问(例如:如果奇迹发生了——你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关系询问(例如:你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与你关系密切的会发现你有什么样的改变)、例外询问(例如:在什么情况下困扰你的问题不出现)等技巧来使学生找出达到目标的途径;谈到自己目标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谈到自己的困扰;
(6)对于学生有困扰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引导——知识的传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对学生强调终身学习的概念,任何一次经验或教训都会转化成一种资源;
(7)征询学生对此次回访的感受,结束回访。

三、积极心理学辅导在回访中使用的效果与思考

对2009级学生访谈时采用了量化评价,学生反馈说,这样不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有心理问题的,并且从回访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尊重,表示以后有什么困扰愿意再来心理咨询室与老师交流。事实上从2009年11月到目前为止,一些接受过访谈的学生再来找老师谈谈的时候,会主动谈到:“老师,从这件事中我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对2010级108名需要回访的学生采用积极心理学取向访谈法,学生平均给出的班级评价为7分,6分以上的有63人,6分以下的有21人,还有部分同学未参加回访。通过这样的回访,一方面我们对所有的回访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给学生寻找自身积极资源,通过老师的榜样作用鼓励学生多看看自己的资源,树立恰当的目标,寻找合适的途径完成自己的目标,遇到困难时寻找帮助。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精力更多集中在评分比较低的21名同学,进行进一步的约谈,从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新生心理筛查回访过程中采用积极心理辅导的访谈方法是有效的,有效原因在于:
(1)积极心理学强调快乐、满意等积极的情感,认为应该重视、强调人性中积极的情感和积极因素,这样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有效减少同学之间的纠纷,对他人、对自己多一份理解、宽容,创造一个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
(2)评量技巧给学生一个有效的示范,学生不会再说我烦,我很烦,而是通过数字来评价其情绪状态,只要是通过数字来衡量,我们就有机会找到其中的积极因素,加以运用和引导。
(3)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需要的所有资源及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只有暂时的不成功,没有失败。这样的信念,将有助于学生面对困难、挫折时采用积极的行为。
参考文献:
UPI问卷手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56 (3):216~217
[3]Seligman M E,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 an Int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55(1): 5~14
[4]李金珍,王文忠,施建.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21~327
[5] http:///news/200904/912684262

3.shtml

作者简介:
朱仙桃,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学硕士
唐友莲,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工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