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多态性E选择素基因A561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014 浏览:122988
论文导读: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106例来自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为探讨对象,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2型糖尿病肾病组(diabeticnephropathy,DN)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策略探查E-选择素基因A561C多态性在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肾
摘要:糖尿病(diabetes)是由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及其精神因素、毒素、自由基毒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导致的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蛋白质、糖、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逐年升高,现己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性不足。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ptus,T2DM)是糖尿病的常见类型,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为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显著异质性的多基因、多因素的遗传病,它的遗传方式和发病机制都十分复杂,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织作用进而共同促成了糖尿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主要是以糖代谢紊乱为特点,并伴随着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其中包括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多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见理由之一。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不足。通常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而且与遗传因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民族和地域在遗传和表型上均有异质性。各致病基因突变分别参与其同一或不同病理生理历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血糖升高。由T2DM引起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除与高血糖、血液动力学异常、多元醇旁路激活有关外,其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的探讨发现E-选择素作为一个炎性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患、脑卒中、硬皮病、糖尿病、脓毒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都可表达。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遗传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并且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对于E选择素基因A561C多态性检测,探讨该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联系,不仅可以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而且可以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具有重大的基础论述作用和临床实际作用。本探讨以206例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106例来自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为探讨对象,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2型糖尿病肾病组(diabeticnephropathy, DN)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策略探查E-选择素基因A561C多态性在正常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肾病组以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浅析。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论文2型糖尿病论文E-选择素论文基因多态性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0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0-13
第一章 前言13-15
第二章 材料和策略15-24

2.1 材料15-16

2.

1.1 探讨对象15

2.

1.2 主要试剂15-16

2.

1.3 主要仪器设备16

2.2 策略16-23

2.1 临床资料收集16-17

2.2 血清 E-选择素浓度的测定17-18

2.3 提取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18-19

2.4 标本基因组 DNA 的提取19-20

2.5 DNA 的扩增20-21

2.6 扩增产物酶切21-22

2.7 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22-23

2.3 生化指标测定23

2.4 统计学浅析23-24

第三章 结果24-31

3.1 受试者一般资料测定结果24

3.2 各组受试者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的比较24-25

3.3 糖尿病肾病组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与生化指标相关性25

3.4 基因组 DNA 鉴定25

3.5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25-26

3.6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检测基因的多态性26-28

3.7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在糖尿病肾病组中比较28-29

3.8 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无并发症照组基因多态性比较29-31

第四章 讨论31-34
第五章 结论34-35
参考文献35-38
综述38-47
参考文献43-47
作者介绍47-48
致谢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