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怎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37 浏览:135864
论文导读:
摘要:在实践基础上构筑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到了创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最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需要,新的理论需要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新的选择,这种新的选择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理解。以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形态
1001-4608(2012)02-0011-07
收稿日期:2011-07-2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YJA710066)
作者简介:王学俭,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73000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于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最具意义的正是高速网络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成果的普及性应用,人类正在迈入“后工业”的“信息时代”。现时代下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形态,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内在属性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功效的必然属性要求。实践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因此,时代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离开对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研究,更不能离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发展。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创建,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以发展和创新为核心,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全方位突破。

一、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与功能、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以及对摆脱苏联教科书模式、改革马克思主义新哲学体系的探索研究,推动了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兴起和展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证明前苏联教科书哲学的失败,就其兴起的理论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克服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弊病。我们国家的哲学教科书体系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但就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言,本质上来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四大体系”的理解,“两大部分”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体系”指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前苏联教科书坚称是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法的规律与范畴注入旧唯物主义中,从而破除了旧唯物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表面看来是十分革命的理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重歪曲与误解,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机械地分割成几个部分的理解,不但没有真正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也没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及其对以前哲学思想的超越,更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他所批判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区别开来,而是曲解为与之难以区分的理论。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兴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对哲学理论产生的新要动的结果。经济社会的全球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迅捷化,推动中国社会全方位迅速发展,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全球分工协作,虚拟实践、虚拟交往的出现,改变了实践的结构和形式,导致人类的生存和活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实践与认识、知与行等之间的原则界限已经模糊,社会改革给哲学变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当今时代信息的充分流通和共享使得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传统产业日益信息化,导致了知识经济的快速扩张,传统的资源观、资本观、劳动观、价值观等都在发生改变。因此,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的实践形式的出现,既需要在理论上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更需要解放思想,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然而,原有教科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自身的弊病,无法担负起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诉求。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在苏联实践中遭到严重的挫折和失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相对的低潮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重新确认自己的思想主体和依靠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需要吸取其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而导致的国家灾难与历史教训;更是由于中国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诉求,已经超越了原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所能提供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摸索中充满创造性,渐进式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的改革,并且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中国道路”、“北京共识”等都在世界上渐具示范效应和影响力,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理论已经远远不能指导中国新的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们探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重新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中寻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发现原有的哲学教科书体系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精神。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从实践出发,以实践的始终关心人与社会的动态发展的“实践唯物主义”为主线,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的较好的概括。
纵观实践唯物主义近30多年来的研究,应当承认,实践唯物主义的发展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内容,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性化。较之传统的体系,实践唯物主义更为贴近现实,也更符合“本真”的马克思主义。

二、实践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基本内涵

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的探索,第一阶段始于博士论文的写作,这一时期马克思作为青年黑格尔左派的一员,将观念看成决定历史过程的力量,特别强调哲学对改变现实的重要意义。在1839年马克思写作的《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1841年写作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他表述了哲学应该把自己和世界对立起来,从而干预社会现实的思想。第二阶段思考于为《莱茵报》撰稿时期,这时期马克思逐渐开始从唯心主论文导读:的观点来理解和分析社会历史,明确肯定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为唯物史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六阶段正式提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该文中,马克思提出把实际改变事物现状的共产主义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即这种唯物主义主张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世界。上一页12
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在实际斗争中,马克思认识到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空洞和错误,意识到哲学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逐渐形成了“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的实践性思维方式。在《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了哲学与实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三阶段思考于为《德法年鉴》出版工作时期,1843年10月,马克思到巴黎从事《德法年鉴》的出版工作,他对理论和实践作了区分并赋予了革命理论以巨大的作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他还把政治批判的实践与群众、与无产阶级的斗争联系起来,“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的,无源于:论文的写法www.7ctime.com
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第四阶段进一步解释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该手稿包含着对实践理解的丰富的现实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第五阶段逐步形成于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在这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一文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对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问题,都做出了科学的回答。他用实践的观点来理解和分析社会历史,明确肯定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为唯物史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六阶段正式提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在该文中,马克思提出把实际改变事物现状的共产主义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即这种唯物主义主张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