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繁荣关于繁荣进展哲学社会科学前提之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208 浏览:48017
论文导读:
摘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则有一个如何准确地阐明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党一并提出的“四个分清”,引人思考并意味深长,这是关于编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指导性与针对性都很强烈的重要指针与重要任务。其一是必须确认正面的东西,其二是暂不确认缓面的东西,其三是必须破除僵面的东西,其四是必须澄清与之隔离反面的东西。问题表明:前提之思蕴含后果之思。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前提之思;后果之思;微观反思
1007-5194(2012)03-0186-05
自从《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下发以来,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问题,不仅成为一个热门议题,而且已经作为一个重大任务在不断推进。与此同时,部署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也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并继续推进。那么,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这无疑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前提,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此,笔者拟就这个前提问题作三个层次之思,并重在两个微观反思。

一、从宏观上的前提之思到中观上的前提之思

在《意见》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笔者认为,作为确立为指导思想地位与保证正确方向的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是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前提。正如在《意见》中指明:“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可以说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提性工作或基础性工作。
那么这一工作应从何处着手做起呢?是否就是对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编写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类的教材,在今天还直接拿来继续使用,并以此来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呢?显然不能简单地这么去做,此前的教材最好只当参考借鉴。当前着手与着力要做的工作有个首先与其次。
首先要作的工作就是《意见》所说:“要立足新的实践,加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工作,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点著作的译文,要重新审核和修订,使译文更加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这一工作在的领导下,已由编译局的专家与学者取得重要进展,这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成果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和《列宁专题文集》(五卷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送来了最权威的马克思主义重要经典文本,随之,相关部门据此新译本组织编印、编写了若干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性著作。
其次要作的工作,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新译本,面向当代中国与世界新的实践,重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7ctime.com
新编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材,而且必须既是全面忠实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意,又是发展着的即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这一工作在的领导下,已由相关首席专家与编者们取得重要进展,这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四部教材,已由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使用。这可称之为“一总三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
然而,无论是作为“一总”还是作为“三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无论编写者与审定者还是传授者与接受者,则有一个如何准确地阐明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这就是我对这个前提问题由宏观之思转向中观之思的问题,亦或对这个前提问题由抽象之思上升到具体之思的问题所在。
在中观上对这个前提问题之思,就是回到重新编写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系列之中去,看其各部教材的各章各节各条基本原理,是否都是经过深入研究并被实践反复检验从而准确加以阐明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可能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备指导思想的地位,并对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起到根本保证。这是一个既需要有高度理论水平又需要有高度理论责任的双重要求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最重要又最显难度的工作。
对此,李长春同志代表党《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一并提出的“四个分清”,引人思考并意味深长,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专家学者,要“帮助人们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里凸现前提之思蕴含后果之思。
笔者认为这“四个分清”是关于编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指导性与针对性都很强烈的重要指针与重要任务。从已经出版发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系列来看,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学界对此的基本反映是良好的,但还未能给予十分优秀的评价,包括编写教材的首席专家与编者们在有关使用教材的教师培训会上,他们都说到或这或那需要改进的内容,这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良好表现。
笔者认为这“四个分清”是有主有次的,其中心任务是要围绕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论文导读:
应采取确认法,确认其中准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的每个概念必须明确,每个判断必须准确,每个推理必须正确。我认为,这无论是编写者与审定者还是传授者与接授者都不会也不可能就这“一版定音”地说达到百分之百,这将是一个反复磨炼的过程,也就是说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修订与走向精准,逐步推出再版、三版等较长过程。在已经出版发行的教材面前,还应当是一个不断采取排除法的过程,这其一是在准入这个门坎上分清那些只是近似于或目前还不能上升为基本原理的东西,即不能将那些处于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急于求成地写入教材;其二是必须破除并果敢地将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的东西送进“思想僵化池”,这些东西即使曾在旧教材中堂堂入座,但新教材万万不可给它们一方席位;其三是必须澄清并坚决排除那些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重新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所阐发的必须是追求真髓具有正面理论价值的东西,不能在这块合法的公共精神园地容忍错误观点作为“理论附加值”渗入进来,在一些旧教材中出现过打着马克思主义名义贩进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其误导一些传授者借合法公共讲台制造过种种理论公害,这绝对不能让它在重新编写的教材中重现或在当下的课堂上重演。这就是我对这个前提问题由宏观到中观之思之虑。然而,“四个分清”问题的真正解决,不是一人一时一次而是需要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在较长时间反复多次才能逐步解决的课题。因而这个中观之思是把问题之阈提上心头,是由宏观之思步入微观之思的重要。以下是再进一步地由抽象上升到具体,通过个案作两个微观反思。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依据以上论述特别是对同志重大战略思想的引述,同时本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个重大理论原则,遵循“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这个重要思想轨迹,我建议把这两部教材中的“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之说和两个小标题与基本结论加以修正,并把一个两页文字与三页文字、一个四页文字与九页文字的比差调整得比较适中,体现出多宣传人民群众与少宣传杰出个人。
内蕴对创新观点的纳新是指,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部重新编写出版的教材中,其确认法本身也存在内蕴对创新观点的纳新问题,具体个案应当是“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作为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材,我认为应当而且必须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这个命题接纳到教材之中来。然而,这两部教材没有确认它为基本命题的理论地位,没有将其作为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来专门阐发,我很难细究其中的缘由,但可以提出应当接纳其进教材的理由。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仅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容而言,马克思无论是在青年、中年或是晚年都一直重视对人的本质、地位、价值与作用的研究和阐述,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与精辟。从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的理论定位来看,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明: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随后在对“以人为本”这个命题的理论定位作专门论述时指明:“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笔者对同志这一并“四个体现”的论述的学习体会是,这已把“以人为本”提升为一个内涵着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价值观等意谓宽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或哲学原理,这里集中着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特别是“以人为本”问题在理论上的正反经验的总结。这里就“以人为本”的理论与实践而言,过去长期不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容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人道主义的理论讨论中,有的同志从对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的研究人手,主张要确认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地位。有的同志则不太关注甚至不够忠实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主张不能从历史观上提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只能从原则与道德规范上提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学理上与逻辑上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思想鸿沟。这种把人道主义排除在马克思主义之外,只限定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意义上的意见曾经占了上风成为主导,并反过来对前一种主张进行过批判,还给戴上宣扬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帽子或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政治帽子。这种主张时至今日仍有少数人执持,并屡见报刊。
笔者对同志这一并“四个体现”的论述的学习体会还有,这里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作为其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既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又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那就应当确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这一理论定位相比较,上述哪种否定从历史观上确认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之见,时至今日还让其占着上风成为主导吗?上述两部重新编写的教材的编者之所以未能接纳“以人为本”,阐发其思想内容,作为一个基本原理,如果将“以人为本”还是仅仅作为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这就实为不该;如果依然还在受上述那种实质上是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的影响,并持僵化之见而不作理论上的反思,这就实在不当。还要说明的是,同志在阐明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以人为本”时,一反从前,不用由外而来的汉译名“人文摘自:写论文www.7ctime.com
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而是用中国古代典籍《管子》一书早已有之的“以人为本”这个本土命题,又确认“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容与中国古代合理思想因素作出形式上的整合,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创新观点。由此,我希望在上述两部重新编写的教材在再版或三版之时论文导读:试想一下,同样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等概论教材的编写出版,这都会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我所讨论的两个具体个案,如果这些编写者想借助上述两部教材展现其指导思想的地位与保证正确方向的作用,而这两部教材中都是“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的观点,另一个被
,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理加以阐明。
最后试想一下,同样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等概论教材的编写出版,这都会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我所讨论的两个具体个案,如果这些编写者想借助上述两部教材展现其指导思想的地位与保证正确方向的作用,而这两部教材中都是“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的观点,另一个被期望得到阐明的“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理则都是无,这将如何施从呢?问题表明:前提之思蕴含后果之思。前因后果,是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