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德育论如何加强历史学科德育渗透功能基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59 浏览:60688
论文导读:
摘要:我国在每个阶段开设的科目都非常全面,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受许多学科自身特点的影响,素质教育、情感教育的功能并未得以彰显,但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德育功能,如何充分发挥该学科的情感教育的作用,在现时代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及做法,和同仁们一起交流探讨,以期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德育阵地的功效。
关键词:如何加强;历史;德育渗透
1006-723X(2012)10-0174-03
中科院院士枋叔子先生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跨;而如果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一部科学技术创新史,又是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史。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国家,在传统文化中,传统道德经历千百年的积淀在人类价值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道德,做到“古为今用”,是当代道德教育的一个难题。

一、在中国加强历史学科德育

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中国学生求学的每个阶段,学校都开设了众多的学科门类,语、数、外由于其本身学科知识的超大容量,使得老师展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间相对很少,这就使得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阵地相对集中到政治、历史等学科门类上来,而政治其本身的严肃性、及时效性更为明显,而历史知识的丰富性、趣味性,决定了历史课堂作为德育阵地的作用尤为突出。中学阶段的历史,被学生甚至学校视如鸡肋一般,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许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而非情感的陶冶,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今学生步入了大学的校园,如何发自考论文www.7ctime.com
挥历史学科的人文作用,如何从根本上建立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对于我们历史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我们的许多老师非常努力,课堂讲得生动形象,重点难点面面俱到,但做到这些是不够的,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我们教授历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我们的历史绝不仅仅是把过去的故事讲得生动,而是要追求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的并重,要从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上来体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这才是历史课堂的真正目的所在。让我们的历史学科真正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否则将限制该学科理论性的发展,将会滞后于时代。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其深邃和厚重,在传授中更加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功能和目的。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吸收,激发智慧,不断鞭策激励自我,历史教师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本身对学生成长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功效,而其中在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尤为不能忽视。让其能受用终生,这才是历史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

二、历史学科的价值

古人云“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知古鉴今、博古通今、通古晓今等众多成语无不阐述着一个道理,那就是历史的力量。

(一)学史使人爱国

历史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阵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教学中,老师要时刻留心挖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并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备课时精心组织,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氛围,以便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量素材。
第一,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运载文明的丝绸之路、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等,这些都高效、直观地冲击着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灵。第二,教材中摘录着大量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爱国名言,如:南宋文天祥的浩然正气、西汉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唐代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些鲜活事迹、名言警句无不渗透出先辈们先公后私、忠义报国、视死如归的拳拳之心、爱国之志。第三,历史教材中还有大量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素材。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鹿乳奉亲的郯子、卧薪尝胆的勾践、秉笔直书的司马迁,他们的行为及坚定的信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做老师的,要注意因势利导,充分挖掘蕴涵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素材。第四,利用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反作用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等事例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团结方能御侮”的道理,增强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念,深刻理解强国的重要意义

(二)学史教人做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我们一些老师不能处理好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第一点是他们的人生方向与本身的精神状态有欠缺,比如面对挫折、失败时的心理状态、坚忍程度,以及对未来执着的追求方面。第二点是在价值、道德体系方面欠缺。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长远影响着中国国家的提高。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学史使人明理

现在的学生身上还有一大弱点:判断能力低,思维能力差。而历史教学在让学生了解许多古今中外的大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丰富头脑的同时,还蕴涵着许多做人做事的哲理。如:通过对陈独秀、克伦威尔、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让学生掌握一分为二这把钥匙,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懂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大众与领导个人作用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以此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从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论文导读:迈气概。大气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豁达、豪气、爽气,胸襟宽阔,举止大方,气宇轩昂等。大气是指一个人制定了宏伟的人生目标后,虽历经百般阻挠而无所畏惧,意志坚定,执着向前。历史课程以其学科博大深厚并极具教育启发性,在培养学生宏伟志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每一个成功人士无不经历过诸多磨难,教师要适时向学生介绍这类人物
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格,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之间横向、纵向的联系与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来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之,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有许多是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在此,我还没能也不可能全部讲出来,有的还需今后进一步去挖掘、去发现。但无论是名人还是凡人,学习历史能让人终身受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三、历史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

内在修养的培养历史学科的作用是多重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培养必须重点突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尤其加强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儒雅

当下的学生受大环境影响,过早地表现出一种浮躁气息,言谈举止间缺乏起码的内敛和涵养,很多表现出自大、自负、目空一切,这种性格的形成对其以后的成长无丝毫利处,这是不容我们的教育和教师忽视的问题,作为正处在价值观构筑的阶段,正确引导,提高内涵和修养,对其一生都是受益匪浅的。儒雅,《汉语辞典》解释为两义:一,学识深湛。二,气度温文尔雅。其实,这两解也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只有学识深湛,才能真正做到气度温文尔雅;而气度温文尔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中不乏儒雅之士,如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羽扇纶巾的周瑜、挥斥方遒的,前人注重儒雅的谈吐举止,摈弃粗俗低级的生活习惯。儒雅体现的是一种气质,是在言谈举止之间自然发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历史老师在授课之际必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从自身的一言一行中,以温文尔雅的仪态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融入其中,跨越古今,做到无骄无燥,处事泰然。

(二)培养学生的大气

时下部分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遇事又易急躁,不够沉稳。学生青春年少,必须具有进取精神和乘风破浪的豪迈气概。大气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豁达、豪气、爽气,胸襟宽阔,举止大方,气宇轩昂等。大气是指一个人制定了宏伟的人生目标后,虽历经百般阻挠而无所畏惧,意志坚定,执着向前。历史课程以其学科博大深厚并极具教育启发性,在培养学生宏伟志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每一个成功人士无不经历过诸多磨难,教师要适时向学生介绍这类人物,用他们的例子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能产生共鸣。
教师通过课程的讲述让学生在历史时空中去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从而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历史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述历史人物生动鲜活的历史事迹,用自己的言行情感及体现出的处事态度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要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拥有一颗沉稳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
之心。

(三)培养学生的大度

大度指心胸宽广,大度常和宽容一起使用,宽容大度是一种美德,他要求人清心寡欲、乐善好施。度是一种气量,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体现着与人为善,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利器,让学生拥有一颗宽容大度之心,是其以后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而这种能力的塑造非一朝一夕所能促就,从学生时代抓起,尤为重要。历史教师同样在授课之时,交流之际,注意此方面的培养,漫漫历史长河中,“智谋过人,胸怀大度”的蔺相如、“流血盈前,言笑自若”的杨素、雄才大略襟怀坦荡的陈毅等等,人物其胸襟何等宽阔。历史是永恒的,处在一定阶段的人是短暂而渺小的,让学生真切的去徜徉于历史的浩瀚海洋中,认识自身,不要为一时一事所束,要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量,历史上成功人士哪个没有大度之心,容别人所不能容,方成大器。
育人德为先。历史是人类的财富,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借鉴现实,反思过去。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通过丰富的感性知识传授,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历史学科因其具有特殊的魅力,要求老师通过讲述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在为学生再现大量的感性素材的同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实践活动中去深化 ,从而最终达到历史学科的德育目的。
[参考文献]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M].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9).
[3]胡晓.德育课程中历史教学的困难[J].思想理论教育,2006,(6).
[4]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