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体系世界系统论述:预测2025年技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08 浏览:19101
论文导读:
摘要:华勒斯坦预测:2025—2050年,我们将见证现行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终结、自由主义的终结以及美国霸权的终结。它们在相近的时间段里占据统治地位,也会在相近的时间段里相继灭亡。其中新世界体系的建设是最值得关注的。华勒斯坦认为取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会是社会主义世界体系,但是并不是先行的社会主义,对此,他做了有限的展望,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
但要清楚地知道“对岸”的情况却是不可能的,因为2025—2050年会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混沌期。
关键词:世界体系;自由主义;有托之乡
1006-723X(2012)10-0025-05

一、世界体系的昨日、今日与明日

概括地说,世界体系理论将世界当作单一的社会体系,并在整个社会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平等经济交换关系变化的动态过程(历史过程)中,说明和解释整个社会分成中心、边缘、半边缘的因果关系。通常的现代化理论一般以国家为分析单位,认为发展就是从传统向现代的单线的和渐进的进化过程。但世界体系理论认为,历史其实是:中心国家将资本主义体制强加于世界,并与边缘国家建立不平等的交换关系。
华勒斯坦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在《自由主义的终结》一书中,他大胆预测:2025—2050年,我们将见证现行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终结、自由主义的终结以及美国霸权的终结。
华勒斯坦独特的历史分段的依据是“康德拉季夫周期”。康德拉季夫周期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表示经济波动周期,而且特指历时50年或略长一点的“长波”。“其A-阶段必定是特别重大的经济垄断能够受到维护的时期;其B-阶段则是丧失了垄断地位的生产转移他处时期,必定有两个大国在为变成资本积累的主要之地,进而顶替前霸主而竞争。”(P31)在世界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国家或地区)按照周期,交替成为“中心”、“边缘”和“半边缘”。所以各个地区没有在进化顺序上的先进与落后之别,而只是在进行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式的变化。如果17世纪中叶中心在荷兰的话,19世纪中叶英国就成为了世界体系的中心,到了20世纪中叶就轮到了美国了。这样一种周期性重组和中心转移的过程就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过程。这与我们“进化论”的全球史观是截然不同的。
根据华勒斯坦的历史分段:1873—1893/1896为康德拉季夫B-阶段,而1893—1897这段时期是B-阶段的最后尖锐时刻,随后便迎来了繁荣的康德拉季夫A-阶段1945—1967/1973。
1945年以后,全球的“中心”在美国,美国进行单极式统治。通常我们认为冷战是美苏的两极对抗时期,但是华勒斯坦坚持认为,那却是确确实实的霸权时期。实际上苏联只是在帮助美国维持它的统治(原因为何我们将在后文论及)。相应的,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则反而意味着美国的式微、自由主义的式微,以及后来可能的真正的两极对抗开始形成。
他认为,世界体系的霸权意味着:地缘政治方面的某大国强行实施社会性的权力分配,以稳定方方面面。它们通过分工与国际通商,形成了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征服“边缘”国家并予以秩序化。不过这种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优劣等级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通过各国的政策及世界经济运行的变化有可能发生变化。华勒斯坦认为这种实实在在的称霸时期(即霸主能够将其意愿和“秩序”强加给其他大国而遇不到什么异议的“和平”时期)在现行世界体系的历史上不那么长,符合的只有3段时期(P29):
1450-1600/1650——荷兰优位时代;
1600/1650-1730/1750——重商主义与英国优位时代;
1750/1815-1917——工业生产与英国继续优位,美、德形成挑战。
而美国的称霸过程是:
> 1873-1945美国崛起;
> 1945-1970短暂的真正霸权时期;
> 20世纪60年代西欧和日本在经济上崛起,结束了美国经济压倒性胜利;
> 1990-2025/2050美国这一世界体系霸主的日趋衰微,形成新两极;
> 21世纪中叶新中心、新霸权、新体系的形成。
由于在康德拉季夫B-阶段向A-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新的中心,所以可以发现,其实霸权周期与康德拉季夫周期有着共同的转折点,虽然霸权周期可能要长于康德拉季夫周期。对于美国来讲,这个衰弱点就是1967-1973这段时期。不过,美国并不会那么快地衰微下去,而是会与日本、西欧共同构成世界的三个中心。并且日本将通过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依托——对其优势的利用,而与美国展开合作,成为日美同盟。而欧洲(共同体)将成为日美同盟的竞争对手。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将以各种形式同这一两极发生关系。目前尚未在很大程度上结合入这两大联盟,同时又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两个国家是中国和俄国。所以可能形成的两极经济是:有中国参加的日美一极和有俄国参加的欧洲一极。
完成了中心的转移,度过B-阶段最后时刻,应该说随之而来的会是一个类似于1945-1967/1973那样的全球繁荣、相对和平以及对未来十分乐观的A-阶段。但是华勒斯坦却认为,这样的“光荣时代”不会在下一阶段出现:1990-2025/2050会是一个新世界体系到来之前的混沌期,是一个没有和平、稳定与合法性的时期。这是因为与过去相比,情况发生了变化,以至于无法再期许一个康德拉季夫A-阶段了。
首先,与1945-1967/1973不同的是,当时的世界体系是一极的。美国在控制着局势,苏联只是控制着一个“亚帝国”,来帮助美国维持世界体系。但是在1990-2025/2050,如同上面所预测的,究竟是日美同盟还是欧共体来控制局势,这是很难说的,因为他们是势均力敌的两极。他们的冲突可能不再是意识形态上的形式冲突,而是完全基于自身利益,因而会有更大的危险。
其次,在1945-1967/1973年间,“南方”国家由于世界经济体系的扩张而捞到了实惠,但是,在南方大部分地区投资减少的趋势可能要在1990-2025/2050年间继续,投资会集中在中国和俄国,如同当初的西欧和日本那样。所以,南北冲突会更加激论文导读:
烈。第三个差距与人口有关。人口的数量差距反映了远为严重的社会差距和社会问题。到2050年左右,北美、欧共体以及日本境内依社会地位而划定的“南方”出生人口可能会达到25%~50%,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没有选举权,只有二等的政治和社会权利。
第四个差距同中心地区(国家)的中等阶层有关。如果除去25-50%的“南方”移民,中等阶层——这一政治制度的一大稳定支柱——的人数下降,而他们也不会坐视自己的地位的丧失,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威胁会很大。
第五个差异在于生态控制。1990-2025/2050年如果想要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扩张将会缺乏扩张所必要的生态基础,因为,上一次的扩张——1945-1967/1973年间——已经造成了极大的生态恶化,所剩无几了。
第六个差异是地理扩张和非乡村化。同样的,一旦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再无新地区可扩展、人口完全非乡村化,全球的实际成本就会上升,利润就要下降。而实际上在上一次的扩张中,非乡村化的进程已经十分大了。
第七个差异是南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气候。1945年以来,南方的中等阶层比例大幅上升,绝对数字更是翻了四番或六番。这一批人会在1990-2025-2050年间逃至北方,这将使国内情况更糟。而在过去,这一层级的人正乐观地进行“反殖民化”运动,但是现在,民族自决——国家发展的两步走战略已经不能再使他们乐观了。
第八个差异是化的兴起和自由主义的衰微。自由主义是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它的本质是少部分人的资本和权利的积聚。虽然,福利国家制度和普选制度是化的象征,但它们是要求下的有限让步。自由是的对立面。(P42)
基于以上八个变化,1990-2025/2050年将不再是资本主义的再发展,而是新世界体系形成的时期。
写到这里,美国的霸权已经终结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终结了。前面提到自由主义的衰微是现行世界体系终结的一个理由(上面第八个差异),其实反之也是成立的。自由主义——在华勒斯坦看来——是一种应对现代性的意识形态,那么随着现代社会进入后现代——同时也是发现现代的伪现代性过程——同时也是真正现代性发展的过程,自由主义自然也就终结了。
让我们重溯历史,关注1789-1989年这段时期吧!1789年爆发了法国大革命,而1989年,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华勒斯坦认为:它们分别代表自由主义的兴起和自由主义的衰微。

二、对意识形态的讨论

华勒斯坦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倒不在于它对法国的情况有多大的改善,而是在于它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法,使“现代性”被公认为现代世界的世界观。
对于现代性,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种是积极的,即技术现代性——物质技术发展得更新、更好、更快。另一是否定意义上的,是对狭隘的、教条主义的中世纪的反对——人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7ctime.com
类自我解放现代性。法国大革命实际上就明确指出技术现代性与人类自我解放现代性根本不是一码事。而华勒斯坦实际上就是在警示人类自我解放现代性的存在,而不要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两者可以同一的谎言所欺骗。
其中,有两种激进的新思想广为人们接受。第一种新思想是:政治变革乃正常事件。第二种新思想是:主权在“民”。
第一,现代性意味着对变革的“正常性”的认可。在如何对待变革“正常性”的问题上(变革是一定的,问题只是激进地变革还是缓和地变革),产生了不同观点,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世界的各种“意识形态”。首先亮相的意识形态是“保守主义”。他们认为变革的正常性合法化后只会导致社会不幸。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不妥协的立场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而后认为“正常的”变革可行,但必须是越慢越好,而且是只有在经过审慎思考确认不会使社会秩序受到多大迫害时方能实行。自由主义是在意识形态上对保守主义的回应。他们认为社会进步的过程是、抑或应该是个持续平稳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根据是专家们对当前问题的理性评判和政治领袖们根据这一评判而不断有意识地推行明智的社会改良的努力。社会主义者们则对改良主义者们仅凭明智的善良愿望和主要依靠他们自己是否能够完成重大变革表示怀疑,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规划。他们认为:没有民众的强大压力,就不会有进步。只因民众压力不可避免,才会必然有进步。专家们本身是无能为力的。(P99)
第二,人民成为至高无上者——现代性的一大成就。之前,统治者的统治权来自于某种权力的规则(通常为继承权)或特殊信仰。在主权问题上,法国大革命却明确宣告:主权在民。但是在谁是“人民”的这个问题上,人们又出现了分歧。看上去最不令人难以捉摸的立场是自由主义者们的立场。他们认为,“人民”是全体“个人”的总和,每个“个人”是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的最终持有者。个人是现代性的首要历史主体。但是,儿童因为尚缺乏判断力而不能享有自决权,还有衰老者、弱智者、精神病患者、囚犯、危险阶级成员、贫困者等。所以,虽然人是“自主”的,但是实际上,一个人是否自由是由别人来下判断,而且这个判断也不是清晰的。谁有资格行使其权利和谁可能依法不能行使其权利的清晰界线是什么?而且当某个人行使其权利时妨碍他人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又要如何看待这种可能性呢?自由主义无法给出答案。
保守主义的历史主体是诸如家族、公司、教会、传统“秩序”这样一些社会群体。这些社会群体构成了有权从事政治活动的“主体”。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所有被视为传统群体的群体。社会主义的历史主体是“全体人民”。如果难以理解“个人”系指哪些人这一问题的话,如果更加难以理解哪些“群体”系指“人民”的话,最困难的事是不知道如何确定全体人民的普遍意志。人们怎么能知道全体人民的普遍意志呢?
总而言之,三种意识形态均没有解决民权问题,在国家——社会二元结构中也没有履行诺言,所以实际上,人类自我解放现代性在进程中实在收获不大。但是,人民似乎“安静”了下来。因为他们在期待,因为占统治地位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其实三种意识形态最后都纳入了自由主义之中,成了保守派自由主义,自由派自由主义和社会自由主义)让他们相信政治权利和剩余价值会越来越多。源于:论文大全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