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精魂师德,教师之精魂技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883 浏览:44927
论文导读: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机构,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造就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才是真正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摘 要:本文分别从“传正道”“授精业”“解困惑”三方面探讨了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现实的具体事例,指出了建设教师师德师风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教师;师德;建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阐释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及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简单而言,传道,就是教导学生道理、道德,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授业,就是传授学生学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从业创业的基本技能;解惑,就是为学生点拨迷津、解除疑惑、打开心结,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心理。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源于:免费论文www.7ctime.com
该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的特殊职责与神圣使命,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从古至今,号召广大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的声音从未消停过。一方面,师德师风已经形成于教师行业、渗透在教师言行之中,成为一种优良传统。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目标,成为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无形力量。教师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传正道、授精业、解困惑。

一、传正道,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道,是道理、道德、道义。正道,就是一个社会公认的、每个人都应当明白的道理,都应当遵守的道德,都应当信守的道义。传正道,说明教师不仅要教人知识,还要教人做人。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这就是要求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品行,用自己的优良品格和真心诚意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传道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鲜明的时代感。社会的发展变化,赋予传道不同的内涵。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教师节前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代表时曾说:“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传道”的现代含义。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传道的含义,具备高尚的情操,遵循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品质、情操和道德观,也就是说要有优良的“师德”。只有师德优良的教师,才能做到为人师表。当前,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正如山东省淄博市一位农村教师所说:“一个知识有缺陷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有缺陷的人无法用知识来弥补,教师师德的缺失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胜过知识缺陷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自觉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时刻铭记、自觉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只有自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只有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乐于耕耘,才能把正道弘扬得更广更远;只有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授精业,做社会进步的引路人

业,乃学业、职业、事业。不同的时代,教师所授的业不同。封建社会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往往是四书五经,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即使是现代社会,在多数人的脑海里,依然存在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意识,升学依然是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不少教师也因此被升学率的指挥棒赶着走。这些现象可悲而不可忽视。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是阶梯的缔造者。一个人口将近14亿的泱泱大国,要蜕变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作为教师,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师,不能简单地只传授知识、学业,更要的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打拼事业,即从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为主,除了把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外,还要以学生日后走出社会为落脚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大批能就业、会创业的学生。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和方法论。俗话说得好:“若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水之积也不厚,负大舟也无力。”教师只有自觉学习,努力掌握各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掌握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跟上科学进步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把教师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孜孜追求和不懈努力。就像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得者、73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从教57年始终坚守“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信念,一直坚持在本科讲坛上,讲义年年修改,亲自批改学生作业。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从中找出共性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弱项究竟在什么地方,再来调整改进教学内容。”正是这种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和道德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的学术道路和人生修养,培养出了著名数学家王诗宬院士、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尤承业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站在三尺讲台,手持两尺教鞭,坚守一种信念,我们教师就是这样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课堂,就成了呈现“师德”的最直观的平台;教书,就成了“师德”的最直接载体。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一个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机构,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造就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才是真正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