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日本日本建筑特点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41 浏览:31284
论文导读:
摘要:在创作方法上,日本存在着多种理论和流派,在实际创作中,日本的建筑家常常在不同的观点间摇摆、彷徨,从中努力寻找新的结合点,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本文简单归纳了日本建筑上的几个主要特点。
关键词:日本;建筑;特点
1005-5312(2012)30-0205-01
老一辈建筑家村野藤吾就始终和现代建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丹下健三则一直致力于日本的的现代建筑运动,使之逐渐在日本建筑界占统治地位;矶崎新使用的视觉语言,是在世界的文脉中找出他认为适当的语言;黑川纪章则要在东洋的思想中表现现代日本的主题;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最简洁的质感体现了低技——高手工技术。这些建筑家各有不同的立场和方法,主要观点有三:其一是努力研究和提炼日本的特点,然后用现代的手法来加以实现。其二是追求“无形”的普遍性,也就是如何把日本的精神用一种暧昧的形式来加以表现。其三是一种新的和洋折中的方法,但有时一看就完全是日本的风格,又都只是表层的内容。
一、1.没有很明确室内外空间的分界,环境与建筑物互动,人类与自然界共存。 体现:(1)缘侧(中国的门廊,西方的灰空间),一旦下雨这种构建也能为人遮风避雨,也使建筑与大自然紧密连接。(2)伊东丰雄的建筑:建筑师关注都市人的游牧文化,即现代家庭已经不再以家庭为中心除了家庭以外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空间,他希望创造公共空间给这些自由的个体。他运用管子将日光引进,镜子追随日光,从最高层将光线反射到一楼,继续延续户外空间。(3)安藤宗雄的建筑:光之教堂:光线是大自然的象征,信徒在光的笼罩下与自然合二为一。2.呈现局部,并非面面俱到。有点像半木,取半为满的意思。3.弹性体现:茶室,人们没有固定的位子,可以根据需要想做哪里坐那里,不像北欧那般硬性,在特定地方放置一把椅子,规定了人的活动空间。

4.禅意: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不规则的设计符合日本的传统比较欧洲巴洛克庭院,植物都修建成了集合圆形,因为欧洲人没办法向日本人一样随性,因为他们的文化中没有禅意。日本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日本的自然条件,日本远离大陆,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海洋性气候明显,经常有突发的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即使再美的事物也会因自然灾害的降临而瞬间消逝。这自然助长了日本人的无常感跟宿命感。他们知道再美的事物也只是一瞬的存在,都只是昙花一现。台风、火山、地震这些自然灾害也因其不可征服而让日本人更加崇拜自然。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正是在这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与禅宗美学相逢了。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有着浓厚的自然本位的思想。禅宗也追求自然,让自然成为悟道的媒介,这也是禅宗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禅宗和神道教的融合嫁接使“日本的审美更趋向于禅的空寂与枯淡”。“空寂”日语语义为幽闭,孤寂,贫困。这种禅宗影响下产生的空寂的审美倾向,对日本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影响深远,日本人是大和民族,大和民族是个忧患意识非常深重的民族。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 日本的设计从本世纪50年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

二、枯山水式的园林建筑

日本的园林艺术也深受禅宗影响。日式风格特别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借用外在自然景色,为室内带来无限生机,选用材料上也特别注重自然质感,以便与大自然亲切交流,其乐融融日本庭园的造园思想深受佛教、中国汉唐皇家宫苑和中国文学诗歌的影响,崇尚自然,向往仙境。入宋、入元的日本禅僧以禅宗崇尚自然,喜爱山水的灵性,对园林浓缩天地的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情感。回国后,在禅寺庭院模仿杭州、苏州名园,陶冶性情,体会“物我一如”的禅境。日本造园的要素有:石组、园路、水体、石灯笼、石塔、种植、手水钵、竹篱与庭门、庭桥。日本的庭园发展经历了“古代宫苑——中期的寺园、枯山水及茶庭——后期的茶庭及离宫书院式庭园”的历程。各个阶段的园林建筑围绕不同的主题与各园林要素相呼应、相协调. 枯山水式庭园的先驱——梦窗国师,他所做的庭园具有广大的水池,曲折多变的池岸,池面呈“心”字型。从置单石发展叠组石,进而叠成假山。植树与山水建筑相配合。利用夸张和缩写的手法创造出残山剩水形式的枯山水风格。“在没有池子、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和联想的艺术。如京都龙安寺,在无一树一草的庭园内,经过巧妙的构思,通过块石的排列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所以龙安寺也称“空庭”,使人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 “空寂”的情趣。
参考文献:
叶渭渠.日本文明.
梦窗疏石著.梦中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