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隐性电视记者隐性采访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25 浏览:15707
论文导读:网者的身份,隐蔽镜头进行体验式拍摄,对部分网吧的违规经营做了纪实性披露;在拍摄《狗市何以生存》这期节目时,记者以围观者的身份,记录下了有关部门乱收费的整个过程。这些通过隐性采访所获得的新闻素材能挖掘到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获得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和幕后真相,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可听性、可视性,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加大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之一。进行舆论监督,经常需要隐性采访这一获取新闻的采访方式,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各种隐性拍摄设备的使用,电视记者的隐性采访更多地出现在荧屏上。例如,平顶山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实事点击》栏目主要依靠隐性采访对平顶山某些地方公路“三乱”、小煤矿违规生产情况的报道就曾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强烈反响。
隐性采访,简单地说,就是暗拍暗录暗访。例如,平顶山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实事点击》栏目在拍摄《关注网吧》这期节目时,记者以普通上网者的身份,隐蔽镜头进行体验式拍摄,对部分网吧的违规经营做了纪实性披露;在拍摄《狗市何以生存》这期节目时,记者以围观者的身份,记录下了有关部门乱收费的整个过程。这些通过隐性采访所获得的新闻素材能挖掘到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获得的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和幕后真相,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可听性、可视性,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同时,这些真实的新闻素材还可以帮助记者在可能出现的新闻侵权纠纷中,提供有力的证据,增强获胜的把握。
隐性采访是记者的合法权利
我国《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的自由。”《宪法》这些条款赋予了我国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和权。我国新闻媒体作为人民的代言人,新闻单位的隐性采访、电视记者的暗拍暗录,其实是行使公民的知情权、权和舆论监督权,是记者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新闻实践中,许多批评性报道的素材,只有通过隐性采访才能得到。例如,在电视台每年“3·15”晚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批侵犯消费者的案例,无论是虚假手机诈骗短信、公民信息泄露,还是劣质奶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揭露这些社会丑恶的内幕都离不开隐性采访,可以说,电视记者隐性采访为舆论监督立下了汗马功劳。
隐性采访应避免新闻侵权的发生
实践中,一部分记者由于缺乏进行隐性采访的法律知识,在采访时无意步入了法律的禁区。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在隐性采访引发的新闻侵权诉讼中,媒体与记者多以“侵犯公民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或法人的名誉权”为理由被推上被告席。目前,我国法律对电视采访拍摄报道中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还没有明确规定,因此隐性拍摄更要特别小心。
注意区分公开场合与非公开场合。隐性采访的内容及对象应尽可能在涉及公共场所、公务人和公共活动的范围内进行。一般来说,对于公共场合的事件或人物,人人都可以拍摄,对拍摄行为本身一般没有限制。例如,记者在行政审批大厅隐蔽拍摄窗口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打游戏时,就不存在侵权的嫌疑。
法律保护隐私,但不保护违法、犯罪。电视新闻隐性采访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为前提,法律上的隐私是说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秘密。个人隐私主要包括私人活动、、个人领域等。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也就是说,当一个公民隐私权涉及影响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时已不成为法律意义上的隐私权,记者的拍摄报道既为合法之举,公众也有权获知。例如,记者曾经随执法人员秘密拍摄烟人员在家中制烟的过程,虽然偷拍涉及制烟人员的私人住宅,但也不会产生新闻侵权。
另外,隐私具有可“放弃”性,一切属于个人隐私的内容经当事人,或出于当事人自愿而公开报道,就不能视为对其隐私的侵犯。
注意公民肖像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记者在隐性采访中隐性拍摄的人物的肖像,虽然没有经本人同意,随后公开在新闻报道中,但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构成侵犯肖像权,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偷拍人物的形象,不得使用或遮挡其与报道内容无关、不雅的言行举止。
保护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第42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隐性采访报道性骚扰案件、案件、场所时,电视记者一定要注意保护涉及妇女的隐私。如采用隐蔽和相关细节、用马赛克处理其面部图像等。
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法人秘密。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必须保护。《保密法》第20条规定:“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另外,隐性采访也不能泄露法人商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7ctime.com
业机密。记者在偷拍时对涉及商业机密(如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方法)的事宜应谨慎行事,防止有人使用不公平竞争的手段破坏市场秩序。对军事禁区等保密场所和法庭的审判活动,电视记者也不能进行隐行性采访。
进行隐性采访的技巧
隐性采访与公开采访相结合。在隐性采访中,由于记者的视野和知识的局限性,隐性采访往往需要公开采访作为补充和证实。例如,在平顶山市电视台拍摄的《狗市何以存在》这期节目中,记者先用隐性采访拍摄了有关人员收费的全过程,但有关人员为何收费,是哪一个单位的并不知道。于是记者立刻亮明身份,对收费人员进行采访,刚才收费人员的理直气壮和现在的遮遮掩掩形成鲜明的对比,事情也了解得更加准确清楚。
巧妙转化角色。隐性采访涉及的内容,多是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精心准备,采访过程中需要以恰当的角色出论文导读:官、等依法授予的特定身份。拍摄技巧和设备问题。隐性拍摄器材在设计上便于携带但不易操作控制,有时进入现场前必须开机拍摄,离开现场后才能关机。因此拍摄前必须准备足够的录像带和电池,防止录像带和电池不足而影响拍摄。隐性拍摄的取景范围一般都是固定的,无法变焦拍摄,因此必须事先了解隐性摄像机的取景范围、
现,胆大心细,随机应变取得被采访对象的信任,在与被采访对象的接触和交往中悄悄完成采访工作。例如,平顶山市电视台在拍摄《小炼焦死灰复燃》这期节目时,记者先学习了购买焦炭的行话,以购买焦炭者的身份与焦厂工人、焦厂主进行交谈,了解情况,以多点观察、多向发问掩盖真实的采访意图,从而得到了被采访者的自然言行流露。需要注意的是,在隐性采访转换角色中,记者不能把自己变成“导演”,不能“诱导”和设“圈套”,人为地影响和改变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能引诱违法犯罪。例如,为了暗访地下赌场的情况,有的记者装扮成赌客进行;为了测试警方的快速反应能力,有的记者假冒成受害者打110报警,这些都涉嫌违法。另外,电视记者假冒身份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例如不得伪装成国家公务员、法官、检察官、等依法授予的特定身份。
拍摄技巧和设备问题。隐性拍摄器材在设计上便于携带但不易操作控制,有时进入现场前必须开机拍摄,离开现场后才能关机。因此拍摄前必须准备足够的录像带和电池,防止录像带和电池不足而影响拍摄。
隐性拍摄的取景范围一般都是固定的,无法变焦拍摄,因此必须事先了解隐性摄像机的取景范围、中心点位置等。由于拍摄时一般用广角镜头,要注意适当靠近主体,注意拍摄位置和角度,以免画面中主体太小,还要控制好拍摄器材的平衡性,尽量避免镜头摇晃得太厉害,错过精彩有用的镜头。另外,隐性拍摄机的话筒拾音范围是全方向性的,因此要尽量避开风声噪音,使录音清晰。
在实践中,隐性采访对揭露当前社会丑陋和黑暗的一面是非常有用的,但使用频率不宜过多。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对使用隐性采访的条件值得借鉴:“第一,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二,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第三,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第四,制片人同意。”总之,电视记者应根据新闻采访需要,该暗访的时候暗访,该明察的时候明察,但要慎用隐性采访,在以法律为工作指导的前提下,多用一些人文关怀的眼光去审视社会。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广播电视总台)
编校:赵?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