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仙境电影《画壁》中“仙境”所体现多元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20 浏览:59951
论文导读:若瑟英文中学,后来又去加拿大进修,受到了多种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他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他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日益强烈。《画壁》原著是中国古典小说,富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在影片中,陈嘉上先生在保留了原著原有的东方文化元素,更重
[摘 要] 电影《画壁》是根据清代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第六篇改编而成的,由陈嘉上导演拍摄。影片的主体故事发生在仙境中,这个仙境与传统的人们想象的仙境不同。因为影片在保留了原著东方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地域多种文化的元素,向观众展示的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仙境,其中体现了中国佛教文化与西方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中猫头鹰寓意的融合,中国神话与西方魔幻的融合。
[关键词] 《画壁》;仙境;多元文化
《画壁》是香港著名导演陈嘉上近期制作的一部电影,影片取材自中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第六篇。讲述的是一名书生进京赶考期间,偶然踏进了一间寺庙,进入到了寺庙壁画中仙境里所发生的故事。
原著本来只有寥寥数百字,而陈嘉上先生却将它拍成了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恢宏电影,融入了许多原著所没有的奇异想象,其中尤以对“仙境”的刻画最为引人入胜。说到“仙境”,大部分东方人会联想到它或在天上,或在海中,或在幽远之名山洞府,那里一定宫阙壮丽,园囿精美,奇花异木常在,珍禽祥兽毕呈,总之是只有神仙才能居住的胜境,常人无法进入。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认为仙境在地下,是一个美丽奢华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常人无法到达也无法看到,但是如果出现偶发情况,比如进入了仙人圈,或被仙人邀请,或被仙人绑进,常人也就可以进入了。
其实我们知道,所谓“仙境”归根到底是人们想象中的产物。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对于仙境的构想是不一样的,但归根结底“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陈嘉上先生是香港人,小时候接受的是西式的教育,就读于圣若瑟英文中学,后来又去加拿大进修,受到了多种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他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他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日益强烈。《画壁》原著是中国古典小说,富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在影片中,陈嘉上先生在保留了原著原有的东方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加入了其他的多种文化的元素,向观众展示的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的“仙境”,典型者如:中国佛教文化与西方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中猫头鹰寓意的融合,中国神话仙术与西方神话魔法的融合。

一、中国佛教文化与西方多种建筑风格的融合

在《画壁》原著中,对于仙境中建筑的描述只有区区九个字,即“见殿阁重重,非复人世”。没有人见过真正的仙境是什么样,这样的简单描述给了电影人无限发挥的空间。影片中的仙境宛如蓬莱,举目眺望,但见群山岛屿山清水秀,自然景观扑朔迷离,茶具道场皆有平湖,书房孤绝奇妙,七十二山峰尽收眼底,七重天烟波八百里,构成了一组美丽奇异的仙境风光,让人宛如置身蓬莱仙境。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仙女们居住的仙宫。
一般中国电影里,仙宫的造型都是以中国古代宫殿为原型,以木材和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采用抬梁式的结构,即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都有彩画来装饰。而电影《画壁》中仙宫是一座富有异域风格的建筑,它将中国的佛教文化和多种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了。
从整体上看,这座仙宫的宫顶上匍匐着“不动明王”巨大的神像,他是佛教密宗五大明王主尊、八大明王首座,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他在汉传佛教有较高的声誉,是人们供奉的主要佛像之一。屋顶上建造神像的创意又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顶上雕像的创意不谋而合。另外,留给观众深刻印象的算是仙宫的廊柱了,仙宫是由廊柱支撑起来的,仙宫的正中间矗立着几根坚实高大的廊柱,两旁有许多整齐排列的小廊柱,这种建筑借鉴了古希腊神庙的柱廊特征,即以无数挺拔围柱,形成雄伟之感。
从细节上看,这座仙宫的每根廊柱上都雕刻着莲花,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证明,莲花是原产自中国的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最开始莲花文化只是在民间流传着。随着佛教流入东方,因为中国文化赋予“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正相吻合,因为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世人能从苦海中得以摆脱、超度、重生,而用生长在污泥浊水中尚能超凡脱俗、不为污垢所染的莲花来喻示这种宗教理念,恰好是悟化生命的最明智的审美佳境”[3]。由此可见,莲花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电影《画壁》中将莲花与具有异域风格的大大小小廊柱融合起来的构想具有特色,但又不会让观众觉有突兀之感。除此之外,仙宫的围墙上呈现出许多僧人的浮雕,也让观众眼前一亮。在古代印度,最受重视且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是雕塑,浮雕形式成为寺庙雕刻的主要装饰手段。许多古印度寺庙都有类似的浮雕。

二、中国文化与希腊文化中猫头鹰寓意的融合

很多情况下,由于地方文化的不同,对同一种动物所赋予的寓意是不同的。仙境中,“姑姑”宝座的扶手上站着一只金色的猫头鹰,担任着仙境守护者的角色。原著里没有提到这种动物,这是陈嘉上先生后来自己给加入电影中的。
猫头鹰是现存的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远古图像学证据显示:“从整个欧亚大陆范围看,猫头鹰是最早受到史前初民普遍崇拜的神圣对象。”[4]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喻义。
在中国的文化中,它先是被人们崇拜,“从北方兴隆洼文化的史前时代到夏商时代,崇拜神鸟和神圣鸱鹗的传统早在华夏成文历史之前就已经延续了约5 000年”[5]。但周代以后,“由于生死转化的远古神话信念被生死对立的后性观念所取代,死而复活女神的文化功能被转移到了新崛起的虚构动物凤凰身上,鸱鹗就沦落为单一的死神使者,与复活、再生的神话联想彻底脱离了关系,成为后人心目中的不祥之兆”[5]。
在希腊文化中,猫头鹰的形象很正面,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因为它与智慧女神雅典娜有关。有学者认为:“雅典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其原始形态有着猫头鹰的遗形。”[6]就是说雅典娜是猫头鹰变身而来的。猫头鹰还与巫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论文导读:
范文www.7ctime.com
师有联系,这种神秘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神话里有许多这样的故事,人们认为猫头鹰是魔法师忠实的伙伴,因为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杰出的记忆力,能够帮助主人记住复杂的魔法配方和咒语。西方魔幻小说和电影《哈利·波特》中,很多巫师都有猫头鹰,主人翁哈利·波特的守护神就是一只白色的猫头鹰。电影《画壁》中的猫头鹰富含的寓意不是单一的。首先,它借鉴中国文化,是死亡的象征。对于入侵仙境的敌人来说,它就是死神,它会将来袭的敌人毫不留情地杀掉。另一方面,猫头鹰借鉴希腊文化,也是智慧的象征。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当朱孝廉偷偷来到仙境的时候,仙境的统治者“姑姑“还没留意到,它就已经注意到他了,因为以为这是自己心爱的仙女芍药带到仙境里的书生,为了不让他的命运像石妖一样——最后被姑姑残忍地杀掉,担心芍药伤心,他在当时选择了沉默,没有立刻向姑姑禀报此事,而是在事后向芍药确认是不是她把书生带进来的,然后再作决定,这反映了它的冷静和机智。另外,影片中的猫头鹰还是忠诚的象征。它是“姑姑”这个可以被称作为巫师的守护神。当石妖来到仙境时候,它奋起身来与之战斗,拼尽全力也要守护自己主人和仙境里其他仙女们的安全。猫头鹰忠诚的寓意大概从希腊神话衍生而来。

三、中国神话仙术与西方神话魔法的融合

“中国的‘入世’使得中西之间的文化市场更大限度地向对方打开。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意味着将要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摆在了面前。我们看到在新世纪开始的几年里有一大批中国电影人致力于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市场的雄心壮志和宝贵的实践探索。”[7]为了让西方的观众更加容易地接受中国文化中的神话故事,电影《画壁》是以文学原著为母题,添加了西方观众熟悉的魔幻元素,重新融合成现代魔幻故事,并借由先进的影像科技再现中国神话母题的永恒魅力。在电影中,中国仙术和西方巫术的结合体现了这一点。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神仙使用仙术只用念咒语就可以了。如影片中的仙女都是身怀“五行仙术”神仙。每位仙女各代表一个字,当她们念咒施法的时候,她们的仙术就发挥出来了。例如,“雪莲”为“水”,则绝招是“水系冰封术”,特色在于以掌发出水柱,又可瞬间结冰;“百合”为“木”,则绝招是“木系毒藤蔓”,一旦使出便可将对手全身捆绑;“丁香”为“金”,则绝招是“物化弓箭”,只要双手做出放箭的动作,便可出现一把威力无穷的弓箭,一射而出无人可挡;“海棠”为“火”,则绝招是为“火系傀儡术”,除了能烧伤对手更能将之控制。
西方魔幻电影中,巫师们使用的是魔法。魔法被描述为某些无法用肉眼看见的粒子,魔法师则能感知到这些魔法能量的存在。魔法师运用法杖、咒文、肢体动作或其他介质材料如草药、宝石、魔法阵等,来激发空气中的魔法能量,这些物本身是没有法力的。电影《画壁》中,姑姑手中持着一根树枝,她便是运用这根树枝来施展魔法的。有这样一个场景,仙女们为了友谊和自己的命运携手与她对抗时,她只是挥挥这根树枝,仙女们就落败了。当芍药捡起姑姑的树枝,用同样的姿势施展魔法时,这并没有使芍药的法力增强。这些是西方巫术在影片中的体现。
四、结 语
虽然电影版的《画壁》是在中国古典名著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但是它所呈现给人们的已不仅是中国古代神话文化,而是将世界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展示给观众一个富含多元文化的仙境。它开创了中国神话电影的新思路,这是电影文化的创新,也展示了中国电影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相融合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2).
维基百科.不动明王[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
[3] 张鹏飞.论“荷花情结”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审美观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
[4] 樊颖.波德莱尔与鲁迅笔下“猫头鹰”意象的跨文化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5] 叶舒宪.经典的误读与知识考古——以《诗经·鸱鹗》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摘自: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6] 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118.
[7] 朱鹏.新世纪西方魔幻电影出现空前繁荣的原因初探——兼谈对我国电影业的启示[J].电影评论,2006(20).
[作者简介] 耿殿磊(1967— ),男,山东淄博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美国文化研究方向)2008级博士研究生,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国家文化、跨文化交际。王庆红(1986— ),女,湖北潜江人,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语言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