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实验教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098 浏览:159198
论文导读:能够书写,对象是一般的普通大众),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我认为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正所谓给对方“鱼”,不如教会对方如何“捕鱼”。所以下面我就以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做以下概述。

一、化学实验教学对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在制定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播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使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所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这一点在新教材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南昌市2006年秋季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教材中其实验教学内容不是单独另立,而是穿插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内容之中,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和完整。最主要的是它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ScienceLiteracy)(科学素养的内涵:一是指有学识、有学养,跟学者有关;另一类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对象是一般的普通大众),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我认为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正所谓给对方“鱼”,不如教会对方如何“捕鱼”。所以下面我就以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做以下概述。

一、化学实验教学对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师在制定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时,要将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相匹配,从整体上考虑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系统的知识,还能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

1.培养“树式”的学习方法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是化学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它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本质及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并通过这些事实把学到的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树干”这根主线,把他们分类串联起来,并在不同的枝干上不断扩展,长出“新叶”,进而形成“ 树状”的知识体系。如实验室制取气体,氯气、氯化氢、乙烯等是固液混合加热制得,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是固液混合不加热所得,氧气、氨气、甲烷等是固固混合加热生成,这三种方法几乎所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好比“树干”,三种方法好比树干上的三根大树枝,而其他各种具体的制法就好比是三根树枝上的分支。“树叶”是“小知识点”。这样便使学习的知识一体化了,使学生对所学的各物质及其共性、特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掌握知识的方法。

“百闻不如一见”,说明感性知识的重要性,学游泳让教练指导百遍不如自己亲自下水体验一次,自己下水体验这又说明了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教学便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验中,亲自参加研究和探索,通过分析、归纳,独立发现结论。如问题:盐溶液能否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有无规律?实验: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气,溶液变蓝色,结论:氯气能和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活泼性强的非金属单质能把活泼性弱的非金属单质从其无氧酸盐中置换出来。如用氯气和硫化氢溶液混合出现浑浊;又如在讲氧气性质的时候知道其可支持燃烧,反过来思考一下,是不是隔绝氧气可以使火熄灭呢?通过探究性实验可知:灭火时可隔绝空气(即隔绝氧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验证性实验是将实验作为验证知识和检验理论,以及培养学生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氧气瓶中,木条复燃,验证氧气的助燃性。但由于验证内容的可预知性,使学生很难发挥实验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及探索性实验优越。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

3.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方面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看,这种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论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难度,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下列程序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1)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观察,实验,条件控制,测定,记录。(2)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化),分类。(3)得出规律性结论,科学抽象,发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二、化学实验教学对思维方法的培养

化学实验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入门向导和手段,学生以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造就“知识树”,构筑知识框架。这一过程是通过获得化学事实,形成了印象、表象。再经过形象分析和综合,形成意象的思维过程。那么,在要求学生事实求实的前提下,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是在联想的基础上,经过形象分析和形象加工原有意向,创造出新意象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思维的基础。
例如在初三年级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学生首先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和教师的讲解等,形成了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意象,在通过对头脑中以有的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意象与之联系在一起形成联想,在经过两个实验的分析与综合,将原有的意象加工成一种论文导读:
新的意象,从而完成了形象思维活动。
2.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疑问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问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的思想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在讲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时,有碳和浓硫酸的反应装置,此时我们可以补充提问:反应产物可用什么试剂一一鉴出?三种产物又应先鉴出谁呢?为什么?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在先除去二氧化硫气体时可否用碱性溶液吸收的办法?盛品红溶液的装置为什么要用两次?……又如我们可将氯气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做如下改动:在药品中准备了二氧化锰、浓盐酸、硝酸、硝酸钾等,并提出制取氯气用什么药品呢?以上几种药品两两组合有几种制取氯气的反应呢?生成的氯气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和干燥的有色布条有何不同?氯气、双氧水、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有何异同?氯气和二氧化硫混合使用其使用效果是增强还是减弱?学生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经动手、动脑,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和拓宽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3.概括、总结、对比、复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

在进行一段学习之后,及时进行概括、总结及复习,是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程序化、明朗化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比如我在教学中发现,在讲完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时,学生明白了地壳中氧元素含量最大,此时我在练习中发现一道这样的题目:空气中那种物质含量最多?很多同学不假思索的选氧。所以教师就需要及时的指导学生复习、总结、对比,把易混淆的知识点分开。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记住。又如将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给出衍生、互变关系图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可加强素质教育,改造自然、服务社会。除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外,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增设“家庭小实验”和“习题实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并适当降低操作规范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自考论文www.7ctime.com
通过对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的解释,如酸雨的形成,钢铁的腐蚀和防护知识,灭火的原理以及土壤酸、碱性的检测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应用化学原理,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环保知识,同时还祈祷了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