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棚户区旧城棚户区改造中居住环境更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900 浏览:71709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关于棚户区改造中居住环境更新问题的研究,是基于当前济南市大规模旧住区更新开展的背景之下,分析济南市棚户区改造前的环境问题,研究居住环境更新的成效和不足。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居住环境更新;混合居住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城市开发逐渐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盘活原有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强度,无疑成为各大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位于城市中心的棚户区在这样的开潮中,自然首当其冲成为旧城更新的重点项目。
1 旧城棚户区原有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济南市由于历史原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尚未走上相互协调发展之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较差。旧城棚户区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建筑密度大,建筑质量差
旧城区区内的建筑密度很大,住宅布局混乱,通风、采光条件差。棚户区的建筑密度都在45%以上,局部片区的建筑密度甚至超过了60%。建筑物的布局混乱,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住宅的通风、采光条件差,影响了城市的外观形象。(图1)有些房屋建筑质量差,已成为危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住宅、厂房甚至仓库连为一体,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
1.2 旧城区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过快过量的城市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环境,加上历史上形成的重化工、建材、机械等重工业污染源,导致旧城区环境问题急剧增加,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等问题突显,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图2)而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据环保部门大气质量抽样检测显示,城区大气质量良级以上不足一半。此外,旧城区的污水排放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小清河因常年排泄城市及工业污废水,已不具有天然径流的水质,COD超标80倍左右,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多年来为超V类水体。大明湖湖水由于泉水断流,清洁水源补充不足,湖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1.3 停车设施不足,道路拥堵严重
旧城区内部道路拥堵现象明显,在旧住区建设时期,轿车在我国家庭的普及率较低,小区道路以服务非机动车和步行为主,道路宽度较窄宽度,棚户区内的道路等级极低,基本都在5米以下。而且没有规划停车设施,现有车辆大都沿路停放,占据了原本就不宽的路面,使得道路拥堵情况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住区内的道路不能满足消防要求,居民最基本的消防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1.4 住区绿地率低,公共绿化缺失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棚户区绿化绿化覆盖率在15%以下,现有的绿化仅仅是零星散落的孤树,不能形成林荫,也不能形成生态效应。且缺乏居民健身交往的公共绿化,可见,旧住区的居民没有享受到生态建设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
2 旧城棚户区改造中居住环境更新的总体评价
2006年,济南市组建了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和济南市旧城改造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2007年4月,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旧城棚户区改造任务。如今,五年已经过去了,大部分棚户区都已改建完成,回迁工作也接近尾声。究竟居住环境更新的效果如何,在调研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2.1内部环境质量提升,但外部环境压力增大
作为旧城而言,其环境压力原本就很大,人口密度相当高,济南市现行的棚户区改造政策就是尊重拆迁户的意愿,安排足够的回迁房源,为了补偿这部分回迁房损失的利益,开发商势必尽一切可能增加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商品房开发数量。显然,这与济南城市总体规划中旧城的发展定位是相违背的。然而,现行的重建性开发模式不仅没有实现“中疏”,反而,增加了旧城的人口密度和交通压力,加剧了旧城环境的压力,不利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发祥巷片区拆迁1234户,新建2700多户;馆驿街片区拆迁958户,新建1841户;茂新片区拆迁928户,新建2092户。(图3)。可见,旧住区更新后,不仅没有缓解旧城人口密度大的问题,反而双倍的加剧了旧城的负担。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房住户经济水平较高,小汽车数量将迅速增加,对城市道路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造成城市交通压力大增。小区的更新增加了周边的社会成本,给以后城市交通规划带来了新的问题。
2.2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了居住群体的社会差异
受市场力的推动,开发商对于老年活动中心、社区文化中心、教育设施等非盈利性的公共服务设施没有任何的增加,增加了高档幼儿园、高档美容院、高档健身房及连锁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
性的饭店等消费较高的场所。通过更新前后的对比可以发现,发祥巷小区新增的2.73万㎡公建面积中仅有0.13万㎡的幼儿园属于非商业设施,所占比例不足5%。而这唯一的非商业设施由于高费用,也成为回迁居民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由于区位优越地价高,新增商业设施的消费档次较高,主要服务对象是商品房住户,这无形中使低收入群体为主的回迁户被排挤在外。而社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物品几乎没有任何增加,可见,重建性开发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以单纯的盈利为目的。而这种只为高消费群体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放大了居民的社会差异,深化了不同群体的社会距离。
2.3增加开敞空间,但忽视异质群体交往需求
济南市大部分重建性开发模式下更新的小区都实行回迁政策,属于典型的混合住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混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有利于缓解居住空间分异。
从开敞空间的数量上来看:更新后的住区都新建了小区广场和组团绿地,回迁户组团中布置的是小区广场,社区交往的场地明显增加。然而,通过更新前后居民交往频率的比较可以发现,原住民之间的交往频率减少,交往层次降低;回迁户和商品房群体之间的交往不足。由此可见,物质空间的接近,并没有直接促进不同阶层居民的交往,比邻而居却素不相识;增加了场地,但是并没有成为有效的异质群体交往的场所。
2.4加强景观设计,但忽视老龄化社区需求
景观对于现代住区的开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重建性开发的小区,通常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从开发商角度而言,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效益,自然希论文导读:
望有更多的卖点以吸引高收入阶层的入住,而景观环境通常就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噱头。然而,对于回迁户而言,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作为环境的主要使用者——老年人需要最基本的安全保证。与更新前的棚户区相比,新建住区的景观无论是品质还是数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户外的环境地势起伏、富于变化,又常有水体穿插其中,小区塑造了非常优美的自然环境。然而,对于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回迁户而言,他们家中大部分都有老人,因此,地势的高低变化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老人们不敢走近小区中心绿地,只能围坐在小区广场上,使原本就不多的活动场地更加局限了。
3 小结
济南市当前的棚户区改造在居住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住区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居住环境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居住环境问题正是处于更新的变化中,是在变与不变之间需求一种平衡,研究其改变,对于其改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齐骥.推进棚户区改造是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途径[J].城市开发,2007,10
万勇.论上海中心城旧住区更新的调谐机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孙霞.济南市棚户区改造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