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语文课初中语文课结课五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78 浏览:21373
论文导读:
【摘要】一堂好课的结尾,可以显示出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和学习效果。可以采用以下结课方式:归纳总结,拔高欣赏层次;首尾照应,形成环形结构;迁移拓展,培养创造思维;巧设悬念,激发探索精神;示异创新,训练求异思维。
【关键词】语文课结课方法
1006-9682(2012)09-0129-01
很多语文老师非常重视一堂课的导入,把它设计的很漂亮。殊不知,一堂课恰当得体的精彩结尾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同样可以完善、深化新授内容,往往能给教学结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留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之感,给学生带来一连串思索,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以便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一堂好课的结尾,可以显示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设计水平,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把它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体会,现将自己常用的课堂教学结课形式归纳如下:

一、归纳总结,拔高欣赏层次。

这是常见的结尾形式。在教学结束时,对课堂所讲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比较、总结。讲授完一篇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做一次简要总结,有时针对类似的文章在相似点上进行比较阅读欣赏,既能使学生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检验学生的当堂所学。当然,学生的总结归纳是建立在教师课堂完整教学并认真引导的基础上的。教师的归纳总结,应力求从思想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入手,绝不是前面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变换角度,增加深度。如在教完《出师表》和《隆中对》两篇文言文后,教师可比较两篇文章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叙述,找出他们的异同。这样的结束有助于学生形成总体印象,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对同一人物产生不同的感情涟漪。

二、首尾照应,形成环形结构。

教学结束时,教师结课如采用与前面的教学内容首尾相照应的方式,则形成环形结构,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的开头可这样导入“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又崭新的话题,也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一起走进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听一听她的回答吧。”在本课结课时可以这样设计“作者通过形象的描述,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物象化,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并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本质,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好地去感悟生命、珍惜生命,更深刻地思考生命的真谛,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这就起到了首尾照应的良好效果。

三、迁移拓展,培养创造思维。

这种结课方式是指由语文课内的典型内容或情节,将其引向学生更广阔的生活,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感悟、联想等倾诉出来,产生新的求知欲,并使学生逐渐养成留心身边小事、积累生活素材、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如在讲授完《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可设计这样的结课:“本文对话精彩,设计巧妙,尤其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你从邹忌的说话艺术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你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古训又有怎样的新认识呢?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再如:在学习完《愚公移山》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学了《愚公移山》,我们对愚公移山的做法有何感想?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一些阻止你前进的困难吗?你是如何处理的?愚公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联想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课文内容相似的事,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发散状态,令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积极创造,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巧设悬念,激发探索精神。

新课结束时,教师故意给学生布一点“疑云”,设置一个悬念,提出问题,让其独立思考。久而久之,设置会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可设计这样的结课语:“于勒本是衣衫褴褛、满脸皱纹的穷光蛋,于是菲利普夫妇看见于勒后仓皇逃走。相反,假如他发达了,西装革履、腰缠万贯而归,去参加菲利普夫妇女儿女婿的婚礼,他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行及菲利普夫妇得知美梦成真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又会如何呢?请同学们课后大胆想象一番,续写一段场景,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人物符合原作的性格特点”。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又能将课文内容引向深入,使学生对本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性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又能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写作能力。

五、示异创新,训练求异思维。

我在上《愚公移山》一课时,结课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觉得愚公移山的做法可取吗?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问题提出后,许多学生争相发言。有学生说:“如果我是愚公,我不会这样做,我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会带领我的子孙们搬到山的那边去,与其移山浪费那么多的时间,不如腾出时间来做些有益的事情。”在学生积极地发言中,结束了这一课。这样的结课方式能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推陈出新。虽然学生的有些见解较幼稚,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却得到了培养。
当然,结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怎样,结课的设计应适时、自然、和谐、恰当,应尽量具有巧妙性、情境性和趣味性,力求做到水到渠成、自然贴切,前后呼应、中心突出,言简意赅、形式多样,注重生动活泼。既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又能留下一种持久而绵长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