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运动学对刘相蓉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技术运动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73 浏览:23524
论文导读:0118(2012)09-0286-01一、刘相蓉基本情况二、结果与分析过渡步阶段是从右脚滑动结束到左脚着地,它既是助跑部分,又是最后用力的部分。过渡阶段动作是投掷者在滑步阶段与最后用力阶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用力技术与运动成绩的优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或适当增加铅
摘要:以我国内蒙古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学方法对其推铅球技术的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论:在过渡步阶段,重心速度起伏偏过大、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女子铅球;背向滑步;运动学分析;技术动作;过渡
: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86-01

一、刘相蓉基本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过渡步阶段是从右脚滑动结束到左脚着地,它既是助跑部分,又是最后用力的部分。过渡阶段动作是投掷者在滑步阶段与最后用力阶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用力技术与运动成绩的优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或适当增加铅球在滑步中获得的水平速度,为最后用力形成合理的身体姿势。保持或提高原有速度进入最后用力阶段。

(一)过度阶段髋、膝关节的速度变化

右脚着地后左髋速度应大于右髋速度,这是滑步动作的延续,左髋速度快,有利于左腿迅速向抵趾板方向下插。左脚着地后右髋速度超过左髋速度,说明左脚刚一着地右侧便开始加速,有利于髋轴迅速由与投掷方向垂直变为与投掷方向平行,肩轴不动,这样形成了躯干充分扭紧,超越器械动作形成,为最后用力加上做了充分准备。经研究左、右髋关节速度最大值与投掷成绩呈显著相关关系(γL=0.4855,P<0.05,γR=0.4958,P<0.05),所以髋部动作是过渡步技术的关键。通过表2看刘相蓉右脚落地是左髋的速度为2.538m/s大于右髋的速度1.493m/s、左脚落地是右髋的速度1.723m/s大于左髋的速度1.631m/s,说明刘相蓉的过度步技术动作掌握的比较理想。
图1结合图1分析:刘相蓉左膝速度在过渡步前半段是上升的,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左膝速度在过度步阶段前半段上升与左腿积极向前下方摆插有关,主要是左膝的垂直分速度在前半段较大,使左膝速度在过渡步前半段呈上升趋势。右膝在过渡步阶段水平速度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右脚着地后右膝速度下降,可是右膝很快向前方转动,使下肢运动加快,水平速度回升,说明刘相容右脚着地后能积极内收、旋内,带动膝和小腿向前移动及时,从而弥补了速度的损失。

(二)过度步时间

过渡步时间是评价过渡步技术好坏的重要运动学参数。左脚落地的速度越快、力量大、身体(包括中间部位)的动作就越快,产生的力量就越大,国外优秀运动员过渡步的时间平均约为00725s,黄志红最好成绩的过渡步的时间为0.10s,刘相蓉过渡步时间为0.217s,说明刘相蓉的过度步时间明显偏长,左脚下插不够积极,使人体不能及时从滑步过渡到最后用力状态,影响滑步获得冲量的利用率,铅球速度和人体重心速度也会随之下降,导致整个推铅球动作的速度、节奏发生改变。造成过渡阶段时间偏长的主要原因是右腿用力时机掌握不好,右腿快速用力的能力较差,因此,刘相蓉应重视提高右腿肌群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收缩能力,尽量缩短过渡时间。
过渡步阶段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速度差值越大,运动员超越器械姿势越充分,肩躯干扭转产生的力也越大。我国优秀运动员黄志红的铅球速度与重心速度差值在0.40m/s以上,从图1和表3看出,刘相容铅球速度与重心速度差值为0.399m/s,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比较接近。所以刘相容在过渡步阶段应尽力加快左腿的积极下插,在保证形成充分超越器械姿势的前提下,缩短过渡步时间并提高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增大铅球速度和重心速度差值,为最后用力阶段获取较高的出手初速度奠定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过渡步阶段,刘相蓉在过渡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减小,铅球速度与身体重心的速度差值小,超越器械的姿势不充分。
(二)建议
把技术训练与速度、力量、灵敏、协调、柔韧、心理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提高右腿肌群快速收缩能力,把握好右腿发力的合适时机,使右腿在过摘自: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渡阶段做到迅速退让和由退让迅速转入克制。突出快速过渡的技术特点,缩短过渡时间,过渡动作力求做到快速、连贯、圆滑。
参考文献:
白光斌.张榴红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19(1):95-98.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546-547.
[3]白光斌.李玲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
[4]李建臣,张万祥.对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用力技术效果的进一步研究[J].体育科学,1992,(2):73-77.
[5]李美霞,卢竞荣,严波涛.女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分析和评定指标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