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初探郑板桥绘画艺术探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13 浏览:19918
论文导读:
摘要: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首,其三绝“诗书画”的名声响彻当时,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他是一位作出巨大贡献, 并留下了珍贵遗产的杰出画家。本文通过探求郑板桥绘画的主要思想,以期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切入,透析画家背后的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艺术追求和艺术道路,并对其绘画理论的现实意义做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绘画思想;真实写照
1005-5312(2012)26-0182-01

一、心静如水泉自流——自然之心灵舞姿

特殊的生活阅历为这位伟大的文人画家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仕途的坎坷、人生的苦痛机遇,使他向往自由的心灵世界。幼年生活的困顿,让他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感悟;青年时代的游历生活,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出仕12 年是他矛盾心理的顶峰,为他创作的飞跃提供了养分。他在成长道路上承受了常人未曾经历的坎坷和磨难,画作无不是其心灵舞姿和生命律动的真实写照。
他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中取得自我安慰,在悠闲隐逸的生活中寻求心灵的自我回归。

二、笔墨清幽意无穷——作品之灵性蕴藏

郑板桥富于形神兼备的笔墨,都展现了时代风貌。在或超逸或狂放的外表下,隐藏着画家无法替代的人生孤独和寂寞情愁。
代表作《墨竹图》画面上一根横逸斜出的树枝,上有竹片若干,叶叶朝天,坚硬挺拔,仿佛有无尽的怒气喷薄而出。画面空白处附有六分半书题到:“一阵狂风忽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矣。”整幅作品笔墨自纵,气势奔放。酣畅淋漓的笔墨下是画家性情的真实写照。
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他将笔墨融汇于意境中,在飘然出尘、空灵如水的环境里作画。墨的浓郁、意的深远、景的悠远,在他画面中得到很好体现。

三、墨淡情浓抒胸意气——感情之自然流露

诗文与绘画之互动,恰如画家郭熙所引的那句名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文学家常常从优美的画面中发掘文思,而画家往往在精妙的诗文里寻求画意。
郑板桥以绘画抒愤解忧,讲究抒发灵性和气韵超逸,笔法圆浑而不失劲秀,奔放而不失狂纵,绘画带有真挚的感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他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表现山水的深厚之态。线条的流动转折、笔墨的纵肆潇洒、墨色的浓淡位置都是画家心灵轨迹的呈现。

四、山水秀润蕴华章——艺术之生命律动

明末黑暗腐朽的统治,激烈的党争之乱,整个社会总体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然而正是这些,促使画家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更为执着,从而创作出思想和创作富于创造性和浓于情感性的时代特征。
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其特点以真、隶为主。揉合真、草、隶、篆各体,并用作画的方法来写,其用笔方法变化多样,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结体扁形,又多夸张,呈奇异狂怪之态;章法也很别致,人有“乱石铺街”之喻。
“板桥体”书法艺术是郑板桥审美心态的浓缩和总结,是他文化性格的提炼与映照。最突出的特点是各种技法相互渗透。他将书法中的各种书体以及绘画技巧都融入其中,极具天机畅然之意蕴。
他的艺术创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创作理论,是其修竹人生的真实再现。他提出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三段论,是对苏轼“胸有成竹”的继承和发展,彰显了他独特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同时也是对艺术创造规律的思考。
郑板桥具有大胆的创新精神。成功推出独创的画风和精彩的绘画理论,在继承传统文人画时又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风格,其绘画美学思想对当时、当今的中国画坛都有重大的影响,其绘画理论及实践使中国画脱离形式笔墨的窠臼,重新回到自我创新的追求上。
五、结语
郑板桥对于传统文化的体悟深深印证于他的艺术创作与思想中。其绘画作品是画家心灵舞姿和生命律动之体现。
感受本身就是一次生活的体验。经典固然可以被重构,但原始的智慧,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现实的人文意义仍静静的存在,闪耀着古老而独特的光辉。
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者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将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单国强.郑燮生平与艺术[A].扬州画派研究文集[C].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6月版.
周积寅,李万才.扬州八怪绘画精品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