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古筝秦派古筝实践与进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455 浏览:82702
论文导读:
摘 要:从三个不同时期对秦派古筝的发展脉络进行概述。从理论、创作、人才培养三个层面对秦派古筝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秦派古筝的实践意义在于对区域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入挖掘与合理运用,它的成果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与意识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秦派古筝;阶段;实践;成果
: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95-02
在我国流派纷呈的筝坛上,秦筝是流传历史最为悠久的筝乐,而秦派古筝则是在秦筝经历一段时间的断流后再度振兴的一大筝派。于1956年开设的西安音乐学院筝专业,即承载着秦筝两千年的历史厚重,亦担负着复兴“真秦之声”的责任。1961年由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古筝教材会上,秦派古筝领军人周延甲先生在《古筝迷胡曲集》前言中首度提出“秦筝归秦”理念。半个世纪以来,几代陕西筝人努力耕耘,在理论建设、作品积淀、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世所公认的建树。秦派古筝作品传统深厚,风格独特,以其既细腻委婉又跌宕起伏的表现魅力屹立于我国筝坛上,被公认为最有冲击力的筝派,代表性作品更是成为艺术院校教学及全国重大赛事、重要专场音乐会的必弹曲目。它的成功是根植于对本土传统音乐资源的挖掘、整理、利用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独特的音乐回归事象是对秦筝历史的敬畏与传统音乐的发扬。
西安音乐学院“秦派古筝的实践与发展”大致经历了的三个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秦筝归秦”学术理念的提出。1959年恰逢确定次年要在西安音乐学院召开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周延甲编订的《古筝迷胡曲集》前言中有感于古筝在陕西频临绝响的情况倡导“秦筝归秦”,“秦筝既始于秦,但‘秦’今不见或少见,此不能不为奇也!所以在人民掌权的今天,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全国普及好发展这个乐器的同时,陕西更应大力进行。现在是‘秦筝归秦’的时候了”。这一创建性的主张为秦派古筝的实践确立了方向。他依据迷胡老艺人乔荣堂教奏的迷胡曲牌,编订了《扫雪》《采花》《迷胡调》《绣金匾》《罗江怨》《道情》《老五更》《长城调》《西京调》等17首曲目。在1961年教材会议上这些曲目被选定为高等音乐院校筝专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曲目教材。这可以说是秦派古筝实践的第一步。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创阶段,它的核心是对本土地域音乐的依附与挖掘利用。最有代表性的“秦声”是秦腔、迷胡和碗碗腔。筝弹秦声非常顺手,下行级进、上行跳进的秦声旋法,二变之音的灵活运用,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微升4和微降7的音律,加之轻重不同的颤音润饰,秦声特点与筝的乐器属性得以有机结合。这为后来的创作与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这一时期,周延甲教授培养了如李世斌、曲云、魏军、何秀琴等一批人才,初步形成了秦筝的梯队。
二、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秦派古筝跃入蓬勃发展期。历史延续下来的存活于陕西民间的各种音乐品种中的基本乐调与文化精神,构成并集中体现了创作与演奏的风格表现方面。周延甲先生及其弟子在不断的理论探讨与艺术实践中,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学术梯队,并逐渐完善了从初中生到本科生的多层次完整教学体系,且筝曲创作也进入了多产时期,产生了如周延甲的《秦桑曲》(1983年)、《姜女泪》(1984年)、《百花引》(1988年)、曲云的《香山射鼓》《赚·梅花引》,(1981年)、魏军的《乡音》《三秦欢歌》(1986年)《秦调》《婆罗门引》等作品。秦派古筝代表作《秦桑曲》,这首经典筝曲在1989年电视台“山城杯”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中荣获创作一等奖。乐曲表现了一个妙龄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急切心情。此曲以其深切的情感表达及“繁音激楚”的内在意蕴成为秦派古筝的一个代表性文化符号。《香山射鼓》获国际教科文组织亚洲第六次音乐论坛及“山城杯”优秀奖。“乐曲取材于与唐代大曲有着渊源关系的西安鼓乐音调发展而成。此曲注重对音韵方面的挖掘,同时沿用双手配合技法,是一首在新的演奏高度上,重新审视传统风格的继承与创新的优秀筝曲”。②《乡音》获全国民族器乐管弦乐展播作品二等奖。凡此种种,显现了时代性与地域风格相吻合所具有的影响力。它来源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资源和乡土民风的给养,素材集中在地方戏曲“秦腔、迷胡、碗碗腔”及与唐大曲有着渊源关系的长安古乐。其结构特征较之五六十年代的依附“声腔化”的源于:毕业小结www.7ctime.com
原始移植状态走向了“器乐化”衍进历程。从音乐表现层面分析,“秦人的民风乡土应该是最大的影响。如语言上的硬忡、耿直;性格上的淳朴、直接;饮食上的辛辣均为秦地文化风格的构成发生着作用。作品表现上的激烈、刚劲、干脆、柔韧可说是审美追求的要点。”③即使像《秦桑曲》这样以碗碗腔写就的作品,除多了一些甘美、柔婉和抒情外,在其它方面依然保持着秦人音乐文化的基本特点,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践行了周延甲先生的“秦筝归秦”的理念。当然,这种复归并不是简单意义的“复归”,而是更加借助于传统的名义又掺揉了大量现代人的审美因素的复归。ABA式再现三段体结构模式化曲体,没有过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而多以“散、慢、快、散”这一结构特征流存于作品之中。秦派古筝在特定的年代以特有的审美追求确立了其历史地位和价值。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入积累和高速发展期。通过数十年的建设,几代人的努力,有了更深一层积累。周望、尹群、樊艺凤等第三代人的活跃,加上第四、第五代演奏人才薛莲、孙卓、雷华、李瑜、魏月明、李婉等不断涌现,使今日秦派古筝既有一个演奏家群体,也是一个富有独特的秦声秦韵筝乐风格的创作集体。周延甲的《新翻罗江怨》(合作)、《倾杯情》,曲云的《弦板调》,筝歌弹唱《山居秋暝》《竹枝词》《咏筝》,魏军的《五陵吟》《源》《碗碗儿》等;随着专业作曲家饶余燕先生、周煜国先生的介入,更创作出一批在筝乐作品中颇有影响的经典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周煜国创作的《云裳诉》、周延甲的《姜女泪》更被选入“金钟奖”“文华奖”的决赛必弹曲目之一。以第七届“金钟奖”古筝大赛为例:进入复赛者大量选弹代表曲目《姜女泪》;进入半决赛的选手半数选弹陕西曲目;进入决赛12人,论文导读:其中8人选弹《云裳诉》《望秦川》;最后,金、银、铜、优秀奖获得者共6人,竟然全部演奏的是陕西筝曲。其乐谱图文、音像制品近年来出版于各大刊物和音像出版社。在国内外重大古筝专场音乐会中更是史无前例的“点击”,这无不体现了秦派筝乐具有的艺术魅力和时代意义。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上一页12
其中8人选弹《云裳诉》《望秦川》;最后,金、银、铜、优秀奖获得者共6人,竟然全部演奏的是陕西筝曲。其乐谱图文、音像制品近年来出版于各大刊物和音像出版社。在国内外重大古筝专场音乐会中更是史无前例的“点击”,这无不体现了秦派筝乐具有的艺术魅力和时代意义。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