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碟式太阳能吸热器性能实验-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474 浏览:95816
论文导读:
摘要:太阳能是一种能量巨大、遍布世界且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所以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常规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太阳能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太阳能热发电是一种高效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方式,目前主要有槽式、塔式和碟式三种。与槽式和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相比,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启动损失小,光电效率高达29.4%,在三种发电系统中位居首位,因而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碟式聚光太阳热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太阳能吸热器的作用是将聚光器反射聚集的太阳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并传递给热媒,其吸热性能直接影响光热转换效率进而影响到整个热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由此探讨吸热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腔式吸热器,继而研制了包含新型腔式吸热器在内的碟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初步探讨了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集热性能并浅析了腔式吸热器的吸热性能。本课题的主要探讨内容和结果如下:1.鉴于腔式吸热器的热损失在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总损失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综合考虑与吸热器热损失相关的因素、吸热器的形状以及内部传热元件对腔式吸热器热性能的影响,本课题研制了一个整体半球状腔式吸热器,腔体外面包有保温材料。吸热器采光口面积与内表面积的比为1:8,采取八根180mm长、外径14mm、壁厚2mm的重力式热管作为吸热器的传热元件,它们均匀在半径为85mm的圆周上,安装倾角为15°,吸热器腔体内的热管部分长90mm,蒸发吸收聚集的太阳辐射能,保温层内是长40mm的绝热段。在热管内部充有无机换热工质。在热管蒸发段涂有Pyromark2500选择性吸收涂层。2.在兰州市皋兰县建成了包含新型腔式吸热器在内的碟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初步探讨了腔式吸热器的性能。2011年11月29日、2011年12月1日、2011年12月5日以及2011年12月22日(冬至)的实验结果表明:吸热器的腔体中心温度、采光口中心温度、吸热功率以及光热转换效率都与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走势保持一致,首先随时间逐渐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而且腔体中心温度和采光口中心温度的最大值总是出现在太阳直接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的附近。浅析发现,光热转换效率的最大值通常出现在吸热功率最大值的附近。在太阳直接辐射量为505.5W/m~2时,吸热器的吸热功率为1686W,热效率为80.6%,即表明本腔式吸热器具有良好的吸热性能,实验所涉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是影响碟式太阳能集热吸热系统中吸热器的吸热功率和热效率的重要因素,文中最后浅析了本实验系统出现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本课题的革新点是研制了新型腔式吸热器并初步揭示了新型腔式吸热器的吸热性能。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一种结构简单、布局灵活、发电效率高、系统优化潜力和成本降低潜力大、初始投资少、运用前景广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国内外关于该系统的探讨很少。本课题设计了一个新型腔式吸热器,并在兰州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了初步性能实验,探讨成果对碟式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运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课题的探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6008/E0607)、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0GA8600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D15B03)、甘肃省教育厅项目(0803-06)、“陇原青年革新人才扶持计划”项目(09-0165)、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JK2010-29)、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011GKCA030)、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09-0258)和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杰出人才计划”(Q201101)的共同资助。关键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论文腔式吸热器论文实验探讨论文吸热功率论文光热转换效率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7-9
Abstract9-12
第1章 绪论12-26

1.1 课题背景12-19

1.1 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12-13

1.2 太阳能介绍13-14

1.3 太阳能发电技术14-19

1.2 吸热器综述19-20

1.3 腔式吸热器的国内外探讨及进展近况20-24

1.3.1 腔式吸热器的国外探讨及进展近况20-22

1.3.2 腔式吸热器的国内探讨及进展近况22-24

1.4 国内外探讨进展近况总结及对本课题的启迪24

1.4.1 国内外探讨近况总结24

1.4.2 国内外探讨近况对本课题的启迪24

1.5 本课题探讨的目标、内容和作用24-26

1.5.1 探讨目标24

1.5.2 探讨内容24

1.5.3 探讨作用24-26

第2章 新型腔式吸热器的设计与加工26-40

2.1 腔式吸热器的热损失26-28

2.2 新型腔式吸热器的形状与尺寸28-29

2.3 新型腔式吸热器的内部结构设计29-36

2.3.1 吸热器传热方式的比较29-30

2.3.2 热管介绍30-31

2.3.3 热管设计31-36

2.4 选择性吸收涂层36-37

2.4.1 选择性吸收涂层介绍36-37

2.4.2 Pyromark250037

2.5 新型腔式吸热器的优点37-38

2.6 实际加工的新型腔式吸热器38-39

2.7 本章小结39-40

第3章 新型腔式吸热器的初步性能实验40-62

3.1 实验目的40

3.2 实验系统的组成40-51

3.

2.1 跟踪系统40-44

3.

2.2 聚光器44-47

3.

2.3 温度传感器47-48

3.

2.4 直接辐射表48-50

3.

2.5 实验所需的其他设备50-51

3.3 实验结果的浅析与讨论51-60

3.1 实验进行51-53

3.2 实验结果的浅析53-58

3.3 实验出现的不足及浅析58-60

3.4 实验结论60

3.4 本章小结60-62

结论与展望62-64
结论62
本课题的革新点62
尚待解决的不足62-63
展望63-64
参考文献64-70
致谢70-71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1-72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