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临床疗效分析-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80 浏览:10603
论文导读: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使病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肠外营养是针对肠内营养而言的。肠内营养是传统的汲取营养成分的方式,即通过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来满足人体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元素。由于术后肠内营养会导致伤口的牵扯、细菌的侵入等,因此近年肠外营养在普外术后的运用得到推广。 
摘要:肠外营养是相对于肠内营养而言的,对特殊情况的病人实行肠外营养是很有必要的。临床实践中,在普外术后对病人行肠外营养,在维持机体正氮平衡、提供多种营养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上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其不利于为肠道功能的恢复,我们需要探索一个结合肠内外营养的优点的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病人恢复。
关键词:肠外营养;临床疗效;普外手术
1672-3783(2012)08-0217-01
引言
肠外营养最初适用于高危病人、初生儿等消化吸收功能不甚健全的人群,但是随着对肠外营养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在普通外科手术后对病人进行肠外营养也在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上也很有价值。笔者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对肠外营养的普外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推进肠外营养的运用,进而促进病人的术后恢复。
1 肠外营养概述
肠外营养,英文是Total Parentalnutrition(TPN),是指从静脉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要素,包括充分的热量、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使病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肠外营养是针对肠内营养而言的。肠内营养是传统的汲取营养成分的方式,即通过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来满足人体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元素。由于术后肠内营养会导致伤口的牵扯、细菌的侵入等,因此近年肠外营养在普外术后的运用得到推广。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各有优点。肠内营养可以使病人胃肠道功能在术后得到进一步恢复,从而促进病人恢复健康状态。但是,对于胃肠功能不好或者手术在胃肠部位的患者来说,其胃肠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阻碍,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免疫功能、药物代谢等都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肠外营养来补充其生命所需的能量以及各种营养元素,保证其可以恢复健康。
2 普外术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2.1 维持机体正氮平衡:临床试验中,肠外营养通过注射营养液可以维持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于术后病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其所需的能量高于正常情况下维持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肠外营养中注射的营养液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提供热量,维持病人术后的正常代谢。
由于一般术后都要求禁食三天,仅靠葡萄糖维持人体能量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即使三天后可以进食,但病人仅能食用流质食品,对热量的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因此,病人一直处于负氮平衡的状态。但是通过将特别配置的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可以根据机体的不同情况,为病人提供氮以及瘦肉类物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机体所需的热量,且可以很快的将病人的代谢调转为正氮平衡。
2.2 提供多元营养素:肠外营养注射的营养液中包含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相对于单纯的注射葡萄糖更能保证机体的健康代谢。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不仅需要热量,也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来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如蛋白质对术后病人恢复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伤口修复、正常代谢所必不可少的。再如维生素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至关重要,进而也关系到术后病人的伤口感染的有效避免。
传统的注射葡萄糖尚不能满足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热量,遑论提供各种营养元素。即使术后三天立即补充各种营养元素,但是术后机体最脆弱的时期已经过去,已经错过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机体健康状态的最佳时机。
2.3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通过对比治疗以及临床观察,普外术后行肠外营养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的机率。
首先,肠外营养在时间上先于传统营养对机体各项元素的补充。肠外营养在术后即可补充各项营养元素,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但是传统营养在术后三天后才能为机体提供各项营养元素,且期三天内的能量提供也不够充分,因此极易造成病人免疫能力的下降,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死亡的机率。
其次,肠外营养可以根据集体不同情况,更加科学的满足机体对营养元素的需要,进而增强病人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7ctime.com
的免疫能力。而传统营养在三天后通过肠内营养为机体补充营养,极易造成某种营养成分过多而某种营养成分过少的状况,且各机体情况各不相同,肠内营养远源不能满足机体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
2.4 不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肠外营养不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肠内营养合乎生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和胃肠激素的分泌,还可以为肠黏膜细胞提供所需要的组织特需营养,如小肠黏膜以及免疫组织特学的谷氨酰胺和结肠黏膜特学的短链脂肪酸等。此外,肠内营养更有利于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肝脏,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解。肠外营养在肠道功能的恢复上仍有弊端。
3 结语
在普外术后采用肠外营养对于病人维持机体正氮平衡、保证多种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很有意义,但是其也限制了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我们在临床试验中要深入研究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各自的利与弊,进而探索出一种使肠内外营养相结合的模式,更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进而促进病人的恢复。
参考文献
姜英俊,孔心涓,田字彬,王培戈.消化道术后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与单纯肠外营养的比较[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01)
姚益山.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0(08)
[3] 李元新,李宁,蒋小华,刘放南,陈永明.黎介寿 肠内营养对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疗效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肠外与肠内营养[J].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