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青少年态度引导心理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88 浏览:156148
论文导读:
对于引导策略来说,与功能抗变性是矛盾的,的确,抗变性给有目的的引导带来很多困难。而实际上,只有当对象的态度有深刻的认识、强烈的情感和习惯的意向时,只有当态度的结构因素相互协调一致时,态度才真正具有稳定的抗变性。亦即引导最好的态度还不稳定的阶段就进行,否则只能事倍功半,这是针对青春期少年进行引导的理由所在;另一方面,抗变性也有时显现出主体反映的规律性,这也为成功引导提供了更多利用的可能。
态度只是一种倾向性的心理结构,它与行为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造成二者不一致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一、态度的强者

强度越大,动力性就越大,而模糊的态度,则会降低行为行动,所以我们的引导信息应尽可能明确、清晰,有时强度因素依赖于结构因素的协调,结构不和谐往往造成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选举态度与行为不一致,首先起因于态度方面的矛盾状态。

二、情感的压力

勒温在论述行为的形成时,就大胆地提出了B=f(PE)的公式:(B=行为;P=个人因素;E=情感因素)。某人在某一情景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此时取决于内在的心理因素与外在的情景因素,情景压力包括社会规范、权威暗示、他人行为等等。情景压力对于行为特别是公开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上课老实听讲的学生未必有明确的学习态度;爱发牢骚的人不一定心怀不满。
态度的形成转变是一个多变量的复杂过程,而非一元模式,凯尔解释了三个阶段:
服从阶段:个体可能迫于外因的表现服从;
同化阶段:能自觉接受某一观点,形成相应的态度;
固化阶段:态度观点稳固结构并纳入,形成了自己的态度体系。
对于不同阶段的个体,要灵活采取措施,提高引导效应,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引导的可能策略:
1.需要:它分为生理需要与情感需要,人们具有不同价值观,如经济的价值、理论的价值、审美的价值、权力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宗教的价值,所以就会有不同的追求。
2.对比:人们的认知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缺乏适当的参照,人们的感知就会失去依据。从亚当斯教授的研究来看,人们是否得到激励,不仅是由他们得到什么样的酬劳而定,更需要的是别人得到了多少酬劳,既人们对酬劳的理解性往往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值。公平感是源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的比较,为了维护心理平衡,对于青少年往往可以通过转变比较对象的策略来减轻或消除他们心理所存有的不公平感。青少年态度引导的心理对策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进一步来看,人们的自我评价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所具有的心理结构与状态。针对这种评价或期望,弗洛姆设计了一个公式:激发力量=效价x期望,我们也可以从公式中去增加青少年的行为激发力量。
3.定势: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决定着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向、程度与方式,但态度与心理走势无必定联系。我们可以应用的是:态度本身就标志着心理的准备状态,固有的态度也会成为定势,所以针对具体情况对兴趣的定势、经验定势、情景定势等作适当的“破”与“立”是很重要的。
4.从众:其特征是从属于大多数人,甚至歪曲牺牲自己的正确意思。青春期少年的“伙伴认同”很强烈,在适应众人的同时,丧失自己,作为引导者应把握这种群众特征,更有研究表明,性别的差异并不导致从众程度的差异。
5.模仿:个体使自己行为与他人相似或相同,研究发现证明,不只是成人,儿童模仿现象也很常见,在这其中,榜样的名望和地位很重要,榜样的行为结果也是是否得到模仿的重要因素。
6.互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人际关系基本模式。奥尔波特认为:“刺激在其效果方面是循环式的。”用一句话概括,我们喜欢那些我们喜欢的人,不喜欢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从这个作用上讲,我们对青少年的引导,不能做出以引导者为中心的引导,强令青少年或者以自己的主观导向去做指点,而应该在引导效果不佳的同时,深思一下自己存在的理由,所以先引导自己(引导者),然后再对引导者引导,互动才更有可能。
7.平衡理论:它从人与人之间在态度的相互影响上提示态度的机制,在P—O—X模型中,我们应利用对象的矛盾状态,顺乎情理的提出基本立场。
8.归因理论:凯利认为,归因主要依据特异性、恒常性、一致性对事件作不同归因,很多青少年将他人事件从内部归因,自我事件从外部归因,这给引导带来挑战。了解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采取不同措施。另外,引导者也要注意自身的归因特点,以免造成失误。
很多的学校和家长从来没有怀疑过看书的观点,机械的认为自己给孩子创造的环境和规划的发展方向就是最好的。所以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坚持寸土必争,一味让孩子服从自己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学校和家长要懂得怎样满足孩子的需求,尤其是教师的引导,对于不同的孩子要一视同仁,要尊重每一个个体。对孩子的追星赶时髦要有适当的理解,这样的从众现象不能一棍子打死,既要维持成人心态的平衡,也要维持孩子心态的平衡,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xsxljklw/lw27945.html上一论文:浅析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