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紫砂“一品清莲壶”创作文化意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80 浏览:12174
论文导读:涵的元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在鉴赏之余有一种浓郁的回味,使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参考文献黄青.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载体——吉祥图案.云南艺术院学报.2006(04).董正红.月半弯,意未尽——“半月壶”创作感想.江苏陶瓷.2010(05):46.
摘 要 紫砂壶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深爱,人们在选壶、用壶、藏壶时都十分注重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并以壶器的文化价值作为选壶的标准和重要的内容之

一、这就要求我们壶艺创作者对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知晓,并加以吸收和运用。

关键词 紫砂壶;一品清莲壶;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都要人相信有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要求人能够修身养性,追求至善、至美,最后达到幸福的彼岸。历朝历代或独尊儒术,或三教并立,渗透着传统文化思想的吉祥图案也被用来表现荣华富贵、天下太平。明、清时期的装饰艺术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由于传统文化的积淀,饰有吉祥纹样的紫砂陶器已成为习惯,并能默默地为人们所接受的艺术语言,成为可以和我们对语的精神同构。紫砂“一品清莲壶”(见图1)就是在传统文化中如意、莲花吉祥图案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1 紫砂“一品清莲壶”造型的风华风貌
紫砂“一品清莲壶”的外轮廓是以“半月壶”为基础的,并融入如意、莲花的装饰艺术,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华风貌。“一品清莲壶”的壶身饱满,外轮廓犹似半个月亮,嵌盖设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笔下的这句千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创作此壶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这把“一品清莲壶”就是顺应了诗人张九龄的意境,以及对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壶嘴、壶把方中取正、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它的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令人越读越醉。壶盖貌若圆扣,强调壶器气度的开张和雄阔,壶把、壶嘴变形为如意的雕饰,壶钮被精心雕刻成一朵吉祥的莲花,于细腻中饱含粗犷,是一种动静结合、大智若愚的表现。紫砂“一品清莲壶”上莲花、如意的创意装饰,就好比是作品的前奏——鼓声过后,半轮明月在海上升起了一番吉祥如意的美景。
如果说创作是紫砂的灵魂,那么装饰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综合人的心理需要。装饰的各种表达是美的方式,是效法自然、规范自然的结果,是由视觉感知通达的情感,是触觉感知激发的想象。因而,要让装饰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就要用审美的眼光对待作品。紫砂“一品清莲壶”采用八宝围纹来装饰,八宝围纹一圈圈地贯穿半月形的壶身,如美人云肩透着妩媚与娇柔,暗示男女双方彼此遥望的依恋,而八宝围纹上的传统图案寓意着吉祥和祝福。这貌似不经意的装饰实则静美纯洁,使人联想起虽然相隔千里之遥,却是吉祥美满的爱情。整件作品的线面过渡自然、饱满合度,调砂的运用呈现理想的水色,给人在品茗乐趣中视觉美、触觉美、想象更美的享受,壶器的风华风貌也因此而精彩了。
2 紫砂“一品清莲壶”装饰纹的美好蕴意
静观紫砂“一品清莲壶”,此壶形态优美,犹如坐临山川日月,光辉璀璨美景尽收眼前,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但紫砂“一品清莲壶”的装饰纹所蕴含的美好蕴意更值得斟酌。壶把、壶嘴均雕饰成了规整的如意,这样的设计兼具外表美观和实用的特点,又蕴含了吉祥的蕴意。如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意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传统工艺品,一般由首、柄两部分组成,形似灵芝,首部呈云形或灵芝形,柄部为S状的拱形,由各种珍贵材料精制而成,寓意吉祥。紫砂“一品清莲壶”结合了壶把、壶嘴的实用功能,依据壶器的款式需要而设计如意装饰。手执如意壶柄,如意纹美好的吉祥蕴意洋溢胸襟。壶钮是一朵绝美的莲花,中国文人认为莲花是身心俱洁的清凉世界,根据《剑南诗稿》记载,宋朝诗人陆游七十八岁那年,曾梦一故人对他说:我为莲华博士,专管镜湖。如今我要离开了,你能代我掌管月光风露,维护莲花吗?每月你将得到千壶酒作报偿,陆游从此不曾忘怀莲花博士的美梦。几年后陆游病重,又做起莲花梦,梦中果真行走在万顷荷花中,陆游的故事可以说明莲花是佛、儒、道的结合。紫砂“一品清莲壶”上的莲花壶钮亭亭玉立、含苞欲放,如初绽的笑脸,花瓣儿粉中透白、冰清玉洁。莲花又被誉为“花中君子”,人们还用“芙蓉仙女”的芳名赞美荷花的娇美。可以说,莲花是一种著名的花卉,它是美好的象征,文人墨客以“出淤泥而不染”作为莲花清高文雅之喻。莲花如此美好的蕴意,其形状点缀于紫砂“一品清莲壶”上,如何不让人心动呢。
紫砂“一品清莲壶”的创作,极大地激发了想象力,更加意识到紫砂壶上装饰要比例得当,与整体造型相吻合,体现出紫砂陶质朴本质的同时,注入更多文化内涵的元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在鉴赏之余有一种浓郁的回味,使人产生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
参 考 文 献
[1]黄青.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载体——吉祥图案[J].云南艺术院学报.2006(04).
[[2]董正红.月半弯,意未尽——“半月壶”创作感想[J].江苏陶瓷.2010(05):46.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xfwhcylw/lw49136.html上一论文:探索哈尔滨市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