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鲁迅与法捷耶夫文学之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68 浏览:8946
论文导读:游击队的战斗生活。员莱奋生率领150余名游击战士与日本干预军队、白匪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以19名战士突围,保存火种。故事集中在游击队内部,人物有奋进,有动摇,有振作,甚至——有爱情……以基本人性去面对残酷存活,写出了真实的精神冲突及演变。小说出版后,得到高尔基的很高评价,并在很短时间有了英、德、日等多种语言译
法捷耶夫是苏联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毁灭》、《最后一个乌兑格人》、《青年近卫军》等,不仅在苏联,在上世纪中、下半叶的中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捷耶夫与中国著名作家鲁迅虽然并未有会面机会,但因为作品,他们之间却有着一段相知颇深的文学之缘。

1927年,年仅26岁的法捷耶夫,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小说《毁灭》。这部小说,以刻刀般的笔触,描绘了1919年西伯利亚滨海苏昌地区一支游击队的战斗生活。员莱奋生率领150余名游击战士与日本干预军队、白匪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以19名战士突围,保存火种。故事集中在游击队内部,人物有奋进,有动摇,有振作,甚至——有爱情……以基本人性去面对残酷存活,写出了真实的精神冲突及演变。小说出版后,得到高尔基的很高评价,并在很短时间有了英、德、日等多种语言译本。
小说出版后不久的1929年,鲁迅读到了该书的日译本。虽然当时鲁迅对作者并不熟悉,可小说精彩的内容吸引了他。很快,他依据藏原惟人的日译本,开始翻译这部后来影响中国读者的作品。小说当时边翻译边发表,最初连载于1930年的《萌芽》月刊。日译本原题为《坏灭》,鲁迅改称《溃灭》。不料刊载至第二部第四章时,《萌芽》被禁。译稿没登完,鲁迅也将后面部分搁了下来。到了年底,鲁迅又得到了该书的英文译本及德文译本。他一方面通过徳译本对自己译文进行校正,又将未译的第三部补译出来。译稿完成,他又请三弟周建人用英译本校对译稿(鲁迅日记中有“赠以《溃灭》校阅费五十”字样,可见是给弟弟付费的)。通过这样多种文字校订,鲁迅才按原定的计划,将译稿交上海神州国光社,列入“现代文艺丛书”。不料当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堕落文人”鲁迅,神州国光社不敢承印此书。于是,鲁迅不得不为此书另谋出路。这次找到大江书铺,一番商讨,决定改书名,改译者名,删去序跋。1931年9月,大江书铺就这样光秃秃地将书印了出来。书名改为《毁灭》,译者署“隋洛文”。这当然是从当局所谓“堕落文人”而来,讽刺意味一目了然。
鲁迅是很追求完美的人,这个译本如此出版,他当然不甘心。索性,不靠别人。他以一个“三闲书屋”的名义,自己来印制出版。这样,《毁灭》便在大江书铺出版一个月之后,再由“三闲书屋”出版印制。这次,鲁迅不怕当局干涉,将序文、后记一例恢复,译者也不改:“鲁迅”;书前插附法捷耶夫画像一张,原书的插图六幅,也一并印出,插入相应页面,以一个较完美形式与读者见面。在为该书所拟广告上,鲁迅写道:
“《毁灭》作者法捷耶夫,是早有定评的小说作家,本书曾经鲁迅从日文本译出,登载月刊,读者赞为佳作。可惜月刊中途停印,书亦不完。现又参照德英两种译本,译成全书,并将上半改正,添译藏原惟人,茀理契序文,附以原书插画六幅,三色版印作者画像一张,亦可由此略窥新的艺术。不但所写的农民矿工以及知识阶级,皆栩栩如生,且多格言,汲之不尽,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火。全书三百十余页,实价大洋一元二角。”
《毁灭》出版,受到读者欢迎。瞿秋白还特别写信给鲁迅,予该作品高度评价:“你译的《毁灭》出版,当然是中国文艺生活里面的极可纪念的事迹。”“你的译文,的确是非常忠实的,‘决不欺骗读者’这一句话,绝不是广告!这也可见得一个诚挚,热心,为着光明而斗争的人,不能够不是刻苦而负责的。”“所以我也许和你自己一样,看着这本《毁灭》,简直非常的激动:我爱它,象爱自己的儿女一样。咱们的这种爱,一定能够帮助我们,使我们的精力增加起来,使我们的小小的事业扩大起来。”“《毁灭》的主题是新的人的产生。”“《毁灭》的出版,始终是值得纪念的。我庆祝你。”鲁迅的回复,也十分恳挚而深切:“总之,今年总算将这一部纪念碑的小说,送在这里的读者的面前了。……但我真如你来信所说那样,就象亲生的儿子一般爱他……”(《关于翻译的通信》)

能够得到中国文坛巨子鲁迅的亲自翻译,法捷耶夫一定是感激的。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切资料证明法捷耶夫获知鲁迅翻译其作品的时间,可当时有一批与鲁迅接近的中国作家(曹靖华、诗人萧三……)在苏联工作或学习,传递这样的消息并不困难。1936年10月鲁迅逝世,时任苏联作家协会负责人的法捷耶夫,主持了一次悼念活动。活动是在莫斯科作家俱乐部举行。据当时参与活动的萧三介绍:大厅正面壁上,挂着一幅长约四尺,宽约二尺的鲁迅半身油画像。悼念活动开始,法捷耶夫首先发言:鲁迅,中国人民的作家,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及社会解放而奋斗的战士,今年10月19日死去了!我们,同情中国民族解放革命的苏联人民,我们,和中国文学有深缘的苏联作家们,对于中国人民的这一损失,表示深刻同情的哀悼!讲到这里,会场里的男女老少都站了起来,对着鲁迅的遗像低头默哀……
法捷耶夫接下来说:在今年的六月我们失去了我们亲爱的高尔基……曾几何时,只四个月工夫,中国的高尔基——鲁迅又长辞人间而去。这是苏联、中国以及世界文坛的重大损失……以下法捷耶夫向听众们讲述了鲁迅热爱俄国文学的情况;介绍了鲁迅拥护社会主义苏联的事迹;当然,他不能不提到自己与鲁迅的联系。他说:鲁迅曾将自己的《毁灭》译成中文,对此,他引以为荣,并特别感激鲁迅。据在场的萧三记述:讲这些话时,法捷耶夫“是很热情的,他的话一句句都是忠挚的、动人的。”
纪念活动后不久,根据读者要求,苏联国立文学出版处制定计划,决定出版一部有小说、杂文等在内的《鲁迅选集》。(包括《呐喊》、《彷徨》集中几乎所有作品;《野草》、《坟》等集子中的数篇)当时有多个“中国专家”竞相翻译还没有介绍到苏联的鲁迅作品;还有部分虽然已经介绍过去可翻译不够好的,也由这批专家再译。中国诗人萧三负责这部选集的校订工作。他将这批译稿与鲁迅原文从头到尾校订一遍过后,仍不自信。他觉得还应当有一位精通俄语的文学家,来对译稿以很高的文学要求再过一遍。这个任务,“我们又请对鲁迅特别亲切,对中国抗战和中国新文学非常关心的法捷耶夫同志——这个俄国文学的能手——将译稿从艺术文字的观点上再校订一遍。”萧三当时这样对法捷耶夫说:“中国的文学界将深刻地感激你这个艰苦、耐心而有绝大作用的工作!”虽然法捷耶夫当时负责苏联作家同盟的工作,自己还坚持创作,相当忙,可他对这项不平凡的工作还是“欣然应允了”。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gtwxlw/lw48247.html上一论文:阐释什么是80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