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基于文化寓意角度论电影翻译技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594 浏览:46714
论文导读: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电影繁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值得关注。如何从文化寓意的角度将不同的电影翻译成易于不同观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是值得探讨的。只有将电影翻译得让观众易于接受,才能让电影的传播效果更加好,同时,对于需要翻译的电影,只有翻译时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将不同的寓意穿插其间,才能让电影本身的艺术效果不被遗失。本文从文化寓意的角度讨论了电影的翻译技巧,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倡议和看法,希望对电影翻译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影翻译;文化寓意;技巧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WF1207B)。

一、电影翻译中因为文化不同导致的理由文化缺省

电影翻译和文学翻译一样,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它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思想的交际行为。电影翻译中最常见的、最大的困难也是由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思想无法完美契合所造成的。这样的理由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文化缺省。文化缺省的意思更为简单直白的陈述就是:有些事情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当中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另外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人而言,不论你费多大力气都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语来将其解释清楚。
电影翻译中因为文化不同导致的理由主要来自文化缺省,文化缺省在电影里主要表现在生态文化缺省、物质文化缺省、社会文化缺省、宗教文化缺省四个方面。
生态文化是由地域位置、自然环境等造成的。举两个在电影中常出现的例子:电影American Beauty,影片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生如花一样既美丽又短暂,需要好好把握,这在美国人看了很好理解,但在中文翻译下却成了简单的美国丽人,毫无寓意可言。《决战紫禁之巅》,在中国人看了,既表现出了决战与中国宫廷的关系,又传达出这是处于巅峰的对决,然而英文翻译成The Duel,让影片缺少了相信的信心;物质文化是由不同种族和所处环境所导致的使用物品习惯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物品可能还会包含不同文化作用;社会文化包含了历史、政治甚至风俗。特别是像在四大古国这样的古老国度里,历史繁杂,如果不能了解历史,那么翻译它们的电影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宗教文化蕴涵着宗教的制度与章程,很多神圣不可侵犯,这些不可侵犯的禁忌,在电影的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

二、文化在电影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世界流的突破口,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需要交流,电影在这种交流中起着媒介的作用。毋庸置疑,采用电影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是史无前例的。通过电影,人们可以集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从而在娱乐的同时学习了不同文化。正是因为电影有着这样特殊的功能,所以,文化更多渗透到电影当中。这种渗透不是简单附庸,更多的是提升。文化能有效地提升电影的高度,而且更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观看电影找到属于自己文化的元素,从而达到让电影更为畅销的作用。运用文化寓意深的电影,大多会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阿甘正传》,特有的美国文化,但是又掺杂了世界各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样一来,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会有不自主的代入感,从而让看过电影的人久久无法忘记。

三、如何将富有寓意的文化运用到电影翻译当中

将富有寓意的文化运用到电影翻译当中策略一般有文化意象的修润、文化意象的转换两种。

(一)增加电影翻译过程当中的文化意象的修润

中国文化与世界许多文化之间有共同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差异。电影翻译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看懂电影,在看懂电影的前提下去体会那些不同于自己文化的其他文化当中的历史、宗教及风俗等。电影当中的这些历史、宗教及风俗等特殊意象,如果在翻译时不对其做相应的修饰润色,而是直接叙述,就会给人一种文化意象缺损了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一旦在外文电影当中产生,那么就说明翻译失败了。要做到文化意象的修润,就要让电影翻译的工作者去了解要翻译的电影所在地的文化,从而让翻译出来的电影更有底蕴,更能表达电影原本要表述的意思。就以《圣经》里的一些词为例,一些电影会出现“耶利哥城墙,约书亚,以色列人”这样的词语,这些词在佛教盛行的东方,尤其是像在中国这样较为传统的国度,百姓对佛教或多或少会有所了解,但是对于西方宗教的文化与历史却知之甚少,所以在影片的翻译过程中,对于这些有着宗教特色的词语是需要翻译工作者来修润的,只有用易于接受且不显突兀的策略将“耶利哥城墙”“约书亚”“以色列人”之间关系清楚展现在中国观众面前,才能让中国观众更快地了解电影本身。文化修润不仅可以增强不同宗教语言文化的可知性,还能让电影观看者在观看电影时有所收获,这样一来翻译出的电影就更加能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二)文化意象的转换手段实现电影翻译

研究语言学的人会发现,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不同种族的人,在看到同一件事物或客观现象时,都会不由自主地为其刷上属于自己地域文化或者种族文化的颜色,因此,就会形成文化意象上的错位,这在电影翻译当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让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看完电影后,有人对其甚是称赞,有的却对其不屑一顾。要解决这样的文化意象的错位,就需要电影翻译者做到将文化意象转换。通过富有多重正面寓意的表现形式来将电影呈现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种族的人面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dragon”一个很简单、很常见的词。使用英语的国度和语言习惯的地域中,“dragon”多翻译成贬义词“魔鬼”。西方人看到这个词,第一印象就会是一个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怪兽。但是在东方,特别是以炎黄子孙自称的中国,这个词的意思是“龙”,它是至高无上、真龙天子等意思,对于“龙”,中国文化里,多为崇敬之意。简单点说,同一个词,东西方有着截然相反的理解,只有将新的文化寓意在翻译电影台词的前后对这个词加以不同的修饰,才能让这个词在不颠覆东西方认知的前提下,更被大家所接受。当然,电影翻译本来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比如说:时间,也就是片长。这样就决定了,电影不能过多铺垫,不然只会让电影变得乏味,同时翻译也不能太过于文艺化,不然会让人有种晦涩的感觉。这些,都决定了,翻译电影的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的多重寓意巧妙地运用到电影翻译当中。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gctwhlw/lw25375.html上一论文:简论文化强省视野下的豫南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