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在新课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033 浏览:85419
论文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深思、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关键。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的:

一、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构思立意,深化主题

在学生的创造诸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以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讨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一般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等特点,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健康发展。我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同一题材多角度立意

我曾经布置过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回答“诗是什么”。课堂上,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很有创意,精彩极了。有的画上酸、甜、苦、辣四个瓶子,说“诗是生活的百般滋味”; 有的画成各色人回归的理想家园,,说“诗是心灵的归宿”; 有的画上一只放飞的风筝,说“诗是儿童手中那长长的线”……再如,用数学符号去命题,可以设计“1+1=?”等理由让学生自己去深思,得出更多的答案。这种发散思维的训练,能激发学生创新探索的兴趣,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必将带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跃,

(二)变换主题,续写课文

教材中有些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训及意味深长的告诫,学生学习后,心中有许多话要向课文中的角色劝诫,或想为课文中的角色翻案,于是就有了同学们写下的《龟兔第二次赛跑》、《变色龙——广场事件之后》、《皇帝的新装续篇》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三)注重培养,学以致用

我在平时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印象最深的是在辅导学生学习了《白杨礼赞》之后,我这样启发学生说:“白杨树是平凡的,它在西北极普通的,但是作者为什么说是不平凡的树呢?这反映了白杨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呢?”学生依照课本答:“因为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象征了抗日敌后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了用血抒写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是啊,这才是作者写白杨树的真正作用所在!文章开门见山赞美白杨树之后,又宕开一笔描写黄土高原,接着人性化地描写白杨树,最后点明其象征作用。作者这样由物到人,由形到神,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主题才不断深化啊,如果仅仅描写白杨树又有什么作用呢?” 经过我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似乎恍然大悟,(其实我是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由点到面,由面到纵横)我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寓情于理的习作,一星期内交。结果写来的大多数较好,有写桃花的,有写牡丹的,有写杨柳的,有写青松的;其中有一篇题为《我家的破铜烂铁》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概内容是:他家的一堆破铜烂铁一直弃置在一个角落里,一天来了个收废品的,出了一元三角一斤,爷爷不肯卖;过了一些日子另一个收废品的来了,出了九毛五一斤,爷爷仍没有卖,并且不信就卖不了一个好价钱;这样那堆铜铁便一天天地破残下去;后来陆续有收废品的来,但一个比一个价钱低,最后破铜烂铁放置在那里,再也无人问津了。妈妈要扔掉,爷爷坚决不同意,并且重复了他的老信条:我就不信那堆铜铁卖不了一个好价钱。习作写的是一件十分平凡的小事,很容易被忽略。但在小作者的笔下却被发掘出多义的主题。我把习作拿到班级讨论,集体评析其主题思想。结果全班(当然也包括我)经过讨论以后下了这样一个评语:习作批评了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它启迪人们只凭老经验、老皇历办事只会越办越糟;它告诫人们要弃旧图新,鼓励人们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它反映了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我请原文作者谈谈构思过程:他说这是由一点联想到其他的结果,也是受《红楼梦》的启发结果。在讲评中我进一步指出某某同学在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如此丰富而深刻的主题,不仅是留心生活的结果,也是运用发散性思维构思的结果。以此为契机,以后我让学生作文,往往让他们先运用发散性思维确立中心,每次总有一些习作立意较新颖、较深刻。

二、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反向着眼,正反相济,这种思维策略与人们习惯的思维策略相反。写作上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写争论性作文,适时组织学生对某个观点、理由“挑起矛盾”,展开广泛争论。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名叫《愚公移山》,有的同学认为:愚公太笨了,他不会搬家吗?搬家不是比搬山容易得多吗?我组织学生就愚公是“笨”还是“智”展开争论,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思维的大海里纵横驰骋,自由畅想,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事实证明,争论性作文的写作不仅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写作。

三、在课外练笔中培养创新能力

课外练笔是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中学生对新事物、新信息敏感,想象丰富,所以中学生在课外练笔中,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以“新”立文,树立创新意识

中学生在课外练笔中,要力争自己的文章突出“四新”:构思新、选材新、立意新、拟题新,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同时,学习创新理论,理解创新内涵,认识创新作用,做到常写常新。

(二)大胆想象,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学生在课外练笔中,要大胆想象,勇于深思,培养自己乐于独创的精神。在课外写作实践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想象作文练笔:1.根据画面进行想象;2.根据假设情境进行想象;3.根据假设条件进行想象:4.科学幻想;

5.利用对比联想展开想象;6.根据简要的文字材料进行扩展想象;7.进行课文的续写。

(三)一题多作,发展创造性能力

所谓一题多作,是指在完成课堂上教师所布置的一组(或一个单元)作文的基础上,自己将某相关的写作内容与形式,再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课外练笔。它可以是同一题材,多种写法(即题材相同,文体不同的写作练习)论文导读:
;也可以是同一训练,自己提出多种要求;还可以是同一题目,自己多次写作(即题目相同,写法不同);还可以是同一文章,多次修改等。学生在这样的写作实践中,不仅会获得知识,而且会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四)巧妙模仿,提高创新能力

模仿是中学生创作的必由之路。中学生既要对课文学以致用(即写小作文),又要巧妙模仿课外涉猎有益报刊、杂志上美文的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技巧、拟题、选材、组材策略等,二者均有所创新。

(五)扩大写作量,增强创新能力

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经过反复写作,才能从中悟出写作之门径。中学生要坚持扩大自己的写作量。做到课外练笔的“四结合”:课外练笔与课内作文相结合;日记与周记相结合;快速作文与随笔相结合;小作文与大作文相结合。通过这样高频率的写作实践,能锻炼自己敏捷准确选择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六)捕捉灵感,夯实创新能力

灵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必须提高自己捕捉灵感的能力。自己平时随身携带摘记小本,把课外耳闻目睹或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维、新概念、新形象等记录下来,以备作文时用。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消除他们在写作时无话可说而感到的恐惧心理,促使他们打开思维这“黑箱”,进而放射出耀眼的创造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