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小议“家庭、安全感与心理健康”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411 浏览:95176
论文导读:
[摘 要]本文试从分析“家庭、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入手,提出了构建文明、和谐的家庭对增强安全感、推动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家庭因素 安全感 心理健康
1009-914X(2014)17-0153-01
对于安全感,心理学界弗洛伊德、马斯洛、弗洛姆、霍尼等有很多研究。国内的一些观点认为,安全感是指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制约感。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并将其进行等级的划分,按层次逐级递升。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难看出,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上的需求之后,安全上的需求,对人的一生都起着奠基的作用。
对于不论是处于哪个年龄阶段,亦或是从事着何种职业的形形色色的缺少安全感的人群来说,他们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都会折射出其心理上缺少安全感的表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婴儿哭闹。如此时父母能抱抱他、哄哄他,婴儿就会拥有安全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婴儿的哭闹置之不理使其缺少了安全感,则将导致婴儿长大之后一系列的心理理由的出现。
家庭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征。如果,人在家庭中得不到安全感,那将给他带来一生的遗憾、痛苦与缺失。人们出现的种种心理理由与心理疾病,也都可以从家庭这个因素当中寻求根源。
下面,我试从家庭因素的角度,探寻迷失安全感的究竟。

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

该因素是硬件条件。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了晚育。他们已经意识到,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这些夫妻们选择了先创业、后生育。他们在事业上拼命打拼,为的是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养育孩子。的确,在当今社会,要想把孩子养育得“高质量、有品位”,确实需要经济支柱。
我们也不难看出,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充足,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小议“家庭、安全感与心理健康”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便利,孩子在心理上也易平和、积极、健康,有安全感。而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物质条件的困乏,往往会出现攀比、不满、嫉妒等不良情绪,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严重的会导致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当然,贫困家庭的孩子,用坚强的意志力与耐性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例子,也是随处可见的。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变形记》,就是让孩子去体味挫折。这说明,父母对孩子良好的教养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在我国,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型(威信型)、专制型(型)、放纵型(纵容性)、疏忽型。
权威型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养理由上采取的态度通常是探讨式的,孩子较为独立、和善、社会化。
独断专制型的家长,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事必躬亲,子女只能听之任之,孩子易出现叛逆心理。
溺爱纵容型的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松散,孩子常常不讲道理,有较强的攻击性。
放任不管型的父母由于种种理由,对子女采取放任的态度,孩子往往性格孤僻、感情淡漠。
由此可见,不良的教养方式将导致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扭曲的心理,严重的会产生心理疾病。他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人格障碍、神经症、不适应社会、违法犯罪等理由。究其理由,在相当程度上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专制型(型)、放纵型(纵容性)、疏忽型的教养方式的父母,真真正正应该反思一下,你们所不能给予孩子安全感的严重后果。

三、父母的文化水平与文明程度

那些轻视法律、道德败坏的父母,对社会不满的父母,不能高瞻远瞩的父母,以武力解决理由的父母,他们的所作所为势必不能给孩子以安全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那些素质高、修养好、品行正的父母,在给孩子以楷模、“言传身教”的同时,也会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如沐春风”的安全感。

四、夫妻关系

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而如果夫妻关系不平等,则家庭处于不的状态,那么,孩子会不敢说话、怒不敢言、无安全感,甚至于内心深处积怨过深而出现心理理由和心理疾病。所以,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另外,夫妻之间如果存在家庭暴力现象,则孩子也会长期处于无安全感的状态。因为,孩子如果亲眼看到爸爸打妈妈或妈妈打爸爸,这比他挨爸爸、妈妈打所造成的心理创伤要严重得多。因此,为人父母,即使工作、家庭的压力再大,在孩子面前,也应该给孩子营造一片阳光灿烂的晴空。因为,孩子需要爱,每个孩子都渴望有一个温暖、安全的家。
我们也不难发现,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孩子往往在成年之后,不想结婚、生育。这与孩子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在心理上有阴影不无关系,而这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可不是“亡羊补牢”所能弥补的。

五、家庭氛围

如果是文明、和谐的家庭,家庭氛围快乐而宁静,则孩子会感到轻松、愉悦、有安全感,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了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乐观、自尊、自信、心理健康;而如果是不文明、不和谐的家庭,家庭氛围郁闷而窒息,则孩子会感到紧张、痛苦、无安全感,孩子易悲观、自卑,心理不健康。
看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如果以型的教养方式,给孩子营造温馨、和谐、文明的家庭氛围,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及文明程度,建立平等尊重的夫妻关系,合理提高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相信——孩子在有安全感的家庭中一定能够心理健康地快乐成长!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xxlxlw/lw30480.html上一论文:试论克服自卑心理,点亮自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