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针对新闻媒体新词语运用语言服务构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805 浏览:120355
论文导读:服务理由,却少有学者提及。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媒介的日益发达,新闻业务领域当中关于新词语运用的困惑与需求也日渐突出。一、“给力”一词的运用带给我们的启迪“给力”作为东北方言与日语混合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语,现已被收录于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然而,在2010年11月之前,传统媒体很少使用该词
摘 要:例证新闻媒体在新词语构建和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和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媒体新词语运用领域所需要的语言服务内容及相应的指导方式,做出一些还不成熟的构想,旨在拓展学界关于新闻媒体规范使用新词语理由的研究视域,并使相关语言文字工作的职能部门切实意识到积极构建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语言服务机制对新闻业务实践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言服务 新词语 给力 后缀“门”
语言服务,是一个源自西方的概念,过去一般指语言翻译业,近些年来,学界关于语言服务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学者开始以新的眼光来审视语言服务理由。屈哨兵(2007)、赵世举(2012)等人都曾明确提出,特定领域当中的语言使用服务,是语言服务的具体类型之一。此外,一些学者还专门针对特定领域当中存在的语言服务理由做了相关探索,诸如服务行业的语言表达技巧的培训服务(刘萍,2012)、少数民族语言服务水平的改善(戴洪亮,2012),中日服务型语文测试工作的展开(郑梦娟,2012)等等。
语言研究的社会价值就是要服务于语言使用者,解决语言应用领域当中的现实理由,这是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在学术研究当中所达成的共识。语言服务理由正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应用的重要窗口,对这一领域当中的语言服务理由,却少有学者提及。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媒介的日益发达,新闻业务领域当中关于新词语运用的困惑与需求也日渐突出。

一、“给力”一词的运用带给我们的启迪

“给力”作为东北方言与日语混合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语,现已被收录于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然而,在2010年11月之前,传统媒体很少使用该词,尽管早在南非期间这个词就已经被网民们普遍使用,但是传统媒体对于此类网络热词的使用却一直是心存疑虑。直至2010年11月10日,当“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的时候,似乎是向众多的媒体同行们释放出了一个“可以用了”的信号。基于《人民日报》在媒体中的巨大影响力,各级地方媒体才逐步坚定了使用“给力”一词的信心。
在新词语“给力”一词构建和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地方性综合传媒在新词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需求,毕竟新闻工作者的职责重心是反映事实、引导舆论导向,而不是词语使用评价的衡量标杆。长期以来,新闻媒体在新词语传播过程中的示范作用毋庸置疑,有关新词语语料库的构建又在切实地把媒体的语用情况作为明确的监测对象,但是在新闻实践和新词语研究成果应用之间却一直缺少一个可以将其联系起来的纽带。这种纽带,并非较为呆板的语言规范——哪个可用,哪个不可用,而是一种较为积极地、针对媒体工作者语言运用的倡议和引导。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于各级地方媒体而言,仅仅只是通过常规的、简单的语言文字法规常识的培训是很难让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很快具备较强的语言分析能力的,而新闻工作者也有必要在遇到此类理由的时候寻求一种更为专业的依托。

二、关于“‘口误门’滥用”的指责给予我们的启迪

伴随着全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媒体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新闻工作者经常试图通过套用一些特定的新词语表达格式,以求吸引更多的眼球,但是否违背了新闻客观报道的基本原则,似乎更值得我们思考。
例如,2008年4月,央视晚间新闻主播的一段“口误”录像在网络上被网友疯狂转载,录像披露的焦点是主播将澳大利亚的首都说成了“悉尼”。之后,一些媒体在对此事进行报道的标题中纷纷冠以“口误门”的表述。
针对新闻媒体对汉语中“门”这个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后缀的盲目跟风使用,2008年4月14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报》中缝刊登了江西某学生一封名为“某某门,太烂了”的来信。汉语中“门”作为后缀来用,作为“政治丑闻”的代名词,始于2008年美国的“水门事件”。学生在来信当中明确表示,央视主持人把澳大利亚首都说成“悉尼”,虽然有损央视形象,但并不是什么丑闻,称为“口误门”显然不妥当。该学生在来信中还进一步指出,“门”在汉语中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后缀,使用这样的后缀来反映新闻事件,不符合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
新闻作为一种传递社会信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媒介,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言作为信息传播的特定载体,则受到新闻报道主体情感、立场、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新闻报道所要遵循的客观性原则势必会因为语言符号自身的主观性特征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长期以来,新闻语言的特点一直都是新闻写作教科书当中的必有内容。“多用具有白描性质的动词、少用具有主观倾向较为明显的形容词、副词”也是各大版本教材里针对新闻语言所概括出的重要特征之一。伴随着汉语词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丰富,汉语词类、句式,甚至是标点符号,与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的把握之间,除了众所周知的规律以外,到底还存在多少别的需要人们进一步细致推敲的复杂情况,新闻出版报所登载的这名学生的来信内容给出了非常重要的提示。
在笔者看来,有关“某某门”的滥用,可能折射出的只是新闻传播和汉语词汇两个学科交叉研究当中的一个理由而已,而更多的与此有关的理由还有待于新闻工作者和汉语词汇研究专家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交流和探讨。具体的新闻事实需要用语言符号来指称,而不同的语言符号,无论是以词的形式出现,还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都包括概念义和附属义两层所指。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在具体的新词语运用过程中,应如何理性地把握它们,仅靠新闻领域学者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赖更多的语言学专家的分析和指导。

三、针对新闻媒体新词语运用的语言服务构想

由“给力”“某某门”等新词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在新词语的构建和传播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困惑和需求。有关媒体新词语运用的理由是涉及两个学科的交叉研究,往往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一些夹杂着新词语的网络微博、论坛信息又不可避开地成为各大媒体报道内容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积极构建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语言服务机制,对媒体工作者使用新词语提出较为专业的倡议并进行相对规范的指导,从长远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ygwxlw/lw50558.html上一论文:关于的写实主义文学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