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作用与实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66 浏览:9683
论文导读:意味着进取的途径增加和成功的概率增大,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冒险和更多的失败的可能性。个人的独立自主、勇于挑战、勇于选择、坚强的自我、心理承受力等,成为应对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对幼儿良好心理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教育教学一日生活中严格执行。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孩子智力的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存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的作用

进入幼儿园,幼儿要面对陌生的教师、同伴和环境,之后又要面对新的学习和成长,只有具备勇敢自信、团结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学到更多的本领。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早期幼儿生活环境与教育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曾做出如下论断: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在生命的头六年里,儿童具有下意识的感受吸收能力,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因此,幼儿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有其在时间上的特殊性和必要性。
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学说。无论哪种教育都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世界、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不仅要培养幼儿应有的生活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对于“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陶行知先生相当明确,事实也的确如此。幼儿是一个社会个体,他们最终要融入社会生活中,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也有了其在理论上的支持和实践上的可能性。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逐渐积累表达情绪、情感、与人交往的简单策略,感受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与快乐,学习调节自己情绪,从而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勇敢自信和有初步责任感。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是在与人的交往、生活中建立良好心理的。让心理健康教育融进幼儿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多元性的实施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使生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更快地发挥其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作用。
1.为幼儿创建良好的精神环境。环境是人赖以存活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条件,是幼儿发展的资源。良好精神环境的建立是使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
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十分敏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他们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创设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感到安全、愉快、舒心,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爱心与耐心的表达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在幼儿有困难时的一句鼓励、一番指导,也可以是在他成功时的一句肯定、一番表扬,又或是日常生活中对他奉上你的微笑、抚摸、拥抱和亲吻……这样都有利于良好精神环境的创建。其次,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的细心观察,尽可能多地与幼儿交谈,经常以幼儿的玩伴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游戏中去,成为他们的一员,从而使他们愿意与你说话,吐露心声。例如: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一个“电话亭”的游戏,幼儿随时可以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他自己的小秘密。
2.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特点随年龄增长有所转变,日常生活也同样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行为及情绪表现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但幼儿语言水平比较低,缺乏求助意识,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日常生活中,如:我们必须在关注幼儿生理需要的同时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在每天中午的进餐活动中,有些幼儿进餐情绪不佳或者不愿意进餐,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与之交流、沟通,探寻幼儿的心理需求。
3.将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在研究实践中,采用主题系列的设计方式每阶段围绕一个大主题,每周完成一则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这个星期的其它活动则尽可能地围绕这一活动进行,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生活、游戏、学习、运动中去。例如:阶段主题是交往,周主题是“让我来帮你”——通过讲讲、说说,引导幼儿明白“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帮助别人”的道理;逐步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那么,本周的活动内容可以这样安排:语言活动是故事《小鸡和小鸭》音乐活动是歌曲“两个好朋友”,生活活动是“起床喽”——让幼儿愿意帮助别人脱衣叠被,美术活动是泥工“两个好朋友”等。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的家园配合。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幼儿期,儿童开始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因而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引导家长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以正确的教养态度、方式去影响幼儿,以正面积极的行为给幼儿做出榜样,为幼儿将来形成健康人格打好基础。
家园同步教育的效果在比单方实施更快、更好、更巩固。因此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月报、家园联系表等种种形式在教育方向上取得统一,使他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一致的教育。在家庭内可以同时与幼儿园进行同一主题的教育,在“让我来帮你”这一主题中,父母可与孩子一同帮助他人,用切身体验、合作游戏等各种形式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还必须与社区教育互相协作配合,提高对幼儿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如可以进行为孤老表演节目,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等。
当代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它给予人们更多发展的机会和选择的自由。机会多意味着进取的途径增加和成功的概率增大,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冒险和更多的失败的可能性。个人的独立自主、勇于挑战、勇于选择、坚强的自我、心理承受力等,成为应对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对幼儿良好心理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教育教学一日生活中严格执行。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sxljklw/lw44985.html上一论文:试述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