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科学利用多层次多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148 浏览:85644
论文导读:s——TakeLocalCollegeMachineryStudentsasanexampleWUXia,LIHeping(CollegeofMechanical&ElectricalEngineering,JinggangshanUniversity,Ji'an,Jiangxi343009)AbstractAcademiccompetitionsisanimportantwaytocultivateinnovativeandcompositetalents,analysisoflocal
摘 要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地方院校机械类专业涉及到的学科竞赛目前状况及存在的理由,探讨科学利用多层次多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 创新 学科 竞赛 途径
:A
Scientific Use of Multi-level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ntest
to Train Innovative Composite Talents
——Take Local College Machinery Students as an example
WU Xia, LI Hep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Abstract Academic competition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composite talents, analysis of local colleges and specialized machinery involved in academic competitions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take advantage of multi-level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contest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complex talents.
Key words machinery majors; innovation; academic competitions; way
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朗化。①因此,对新时期的人才,特别是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不仅具有某方面专攻、熟知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相关学科及文化、经济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迫切需要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这里特别提到了创新,众所周知,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面对的最大的理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②针对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近年来教育部在国家层面上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等,这些计划就是为了推动高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学科竞赛,这些学科竞赛大多数是以项目和课题的形式进行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在竞赛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理由、解决理由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比赛中通过各种场合的交流、队员的协作、各种信息的反馈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及责任心;同时由于许多学科竞赛具有综合性强、涉及学科面广,能使参与的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知习,做到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综合能力。可见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有效重要途径。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在学科竞赛方面比较重视,笔者也先后三次参加过学科竞赛的指导,并取得了国家级、省级奖励,但目前地方院校的学科竞赛,组织和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科学地组织多层次学科竞赛,使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结合机电学院及笔者的实践作了一些探讨。
1 地方院校机械类学生学科竞赛目前状况
以我们学校为例,与机械类学生相关的学科竞赛有许多,大致分成三大类。
其一,由国家教育部或相关高校教指委发文组办,社会影响比较大,与机械类专业密切相关的有:(1)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每两年一届,该赛事除了理论竞赛,还将把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到与理论创新能力同样的高度,以推动实验动手、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2)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第一届大赛始于2004年,每两年一届,除第一届以外,每届通过设定主题,让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从而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3)全国工程训练综合测试大赛,第一届大赛始于2009年,比赛体现综合性工程训练特点,突出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造性,目的是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4)工程图学技能大赛,第一届大赛始于2008年,每年一届,比赛既有传统的尺规作图,又有计算机绘图和建模,目的是让学生既要掌握传统的图学理论,又要掌握先进的设计思想、理念、策略,夯实正确的产品设计基础;提升学生建模的创新能力,探索研究先进成图技术的发展方向。(5)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每年一届,比赛通过三维模型表达产品设计理念,实现真正的虚拟设计和优化设计,激发和鼓励年轻人的创新意识,以提高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
其二,由教育部或相关高校教指委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组办,社会影响比较大,与机械类专业相关的有:(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办于1986年,每两年一届,“挑战杯”竞赛综合性强,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3)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1999年开始,每年一届,该赛事广泛涉及电子信息、通讯网络、装备制造、工控、人机交互、传感与视觉、定位导航、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前沿技术领域,多学科高度融合。其三,由江西省教育厅与相关部门组办的与机械类论文导读:,校内组织的选拔赛,尽量用虚拟模型,比如图学比赛、三维数字建模比赛只要有机房就能完成;在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工程训练综合测试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前期,如方案的确定、结构的设计、甚至虚拟装配、虚拟加工,都用虚拟模型,这也是当今机械设计和制造的方向,这样不但能节省经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现
学学生紧密相关的有:江西省大学生“三维数字建模及模具设计制作”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江西省“智能机器人”大赛等。
2 地方院校机械类学生学科竞赛中存在的理由及理由分析
目前,各种学科竞赛不少,我们学院对学科竞赛还是比较重视,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学科竞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理由:(1)参与面不够宽。首先由于对开展学科竞赛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造成宣传不到位;其次地方院校各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一些,激励机制又不太完善,造成人力、物力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地方院校能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的名额又非常有限等等理由,从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2)组织不太科学。学科竞赛的组织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统一的规划,学科竞赛的开展也不太平衡,有的学科竞赛开展较好,有的学科竞赛开展不太理想。
3 科学组织多层次多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有效途径

3.1 建设好学科竞赛良好环境,扩大参与面

虽然学科竞赛不少,但具体到现实情况,还是一种精英式的少数学生的培养教育,这与大学教育的精神并不相符,如何扩大学科竞赛覆盖面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理由。为做好这方面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3.

1.1 建设好学科竞赛的软环境

要使学科竞赛从精英式的教育到大众式的教育,环境、氛围很重要,要创建一个好环境,首先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竞赛是怎么一回事,和自己相关的有哪些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哪些好处等。宣传的时间、地点、形式可以多样,从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时就可以宣传,每项比赛前可以宣传,上课老师可以结合本课程进行宣传,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宣传片的形式或参赛学生现身说法,在校院中形成一种人人爱学科竞赛、人人愿参加学科竞赛的良好风气。
要使学科竞赛长久、大面积开展,仅有宣传是不够的,还应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制度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学生方面,学校可在教学大纲中增加相应的学科竞赛学分,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②让学生必须且有动力参与到学科竞赛中来;从老师这边,老师指导学生比赛要有相应的待遇,在这方面学校近几年来对老师指导学生学科竞赛比较重视,对获得奖励的老师在评职称、绩效工资方面都有相应的待遇,这样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尚未获得奖励的指导老师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这样老师的积极性不能全部发挥出来,因为有机会参加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的名额是相当有限的,得奖名额则更少,因此有些老师干脆不参加,要想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都有机会参与到学科竞赛中来,名额又有限,如何解决这矛盾,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化选拔赛,每项学科竞赛学校内部必须先组织正规、严格的选拔赛,模拟各项学科竞赛的程序,经过出题或根据主题自选方案,学生自由组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老师指导、模拟评定,最后筛选出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的选手。这个过程工作量很大,指导老师不管是否能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是否获奖,这个过程的付出学校应当认可。只有这样,学生、老师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学科竞赛中来,正如上面所叙的因为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创新教育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会得到一次次的历练,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老师也会在这过程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理由,找到学生的切入点,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提高教学效果。
3.

1.2 建设好学科竞赛的硬环境

竞赛是需要经费和场所的,有关经费理由,学校对这块还是比较重视,对于选拔到省级或国家级的比赛项目,学校还是有经费支持的,但若要大面积自己学院内部组织比赛,地方院校经费肯定相对紧张。要解决这矛盾,首先肯定还是获得学校的支持,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争取到更多的经费支持,另外,我们根据机械类专业及学科竞赛的特点,校内组织的选拔赛,尽量用虚拟模型,比如图学比赛、三维数字建模比赛只要有机房就能完成;在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工程训练综合测试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前期,如方案的确定、结构的设计、甚至虚拟装配、虚拟加工,都用虚拟模型,这也是当今机械设计和制造的方向,这样不但能节省经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现代设计理念和能力。但是,内行都知道,对于机械类学生来说,构思、设计很重要,制作作品的过程也很重要。③因此,若需要做实物样机,学校应提供经费、场地、设备支持,目前地方院校和好的学校相比这也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做法是成立了一些协会,比如机械创新协会办得不错,协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会员、有设备、有活动场,每年都招新,学员老带新,形成梯队,因此这几年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远远不够,学院还应着手考虑根据学院情况再成立、充实一些协会,如机械电子协会、机器人协会,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积极申报创新实验区,整合现有资源建设部分开放性实验室等,让学生有组织感,有地方可去。

3.2 科学组织多层次多学科竞赛,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科竞赛门类较多,有的是单科,有的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层次也不一样,有的适合低年级参加,有的必须是高年级才可以参加。我们学院之前学科竞赛的组织比较分散,也不够科学,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竞赛对人才的特殊培养作用,所以需要科学地组织多层次多学科竞赛。为此可以成立一个学科竞赛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分管领导挂帅,由相关学科的能力强、责任性强的老师组成,每门学科比赛指定一负责人,指导委员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组织比赛的程序,委员会的作用就是按制度、按程序组织管理多种学科竞赛,让各种学科竞赛有序进行。比如按学生的知识结构,大一、大二着重组织数学建模大赛、力学大赛、图学大赛,从机械类学生的课程体系来说,数学是力学的基础,力学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图学是工程界的语言和表达设计思想的工具,虽然这些学科比赛综合性不是很强,但却是后续课程的基石。因此,应全力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选拔赛,借助比赛进一步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到了大

二、大三,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就着力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机论文导读:

械创新大赛、工程训练综合测试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器人大赛等。这些大赛涉及的学科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一般都是以项目的形式,以团队参赛。学生、老师可以跨学科、跨专业、甚至跨学院组队,若涉及到不同学院,组织应由学校负责,在校内先进行选拔赛,通过模拟省级、国家级比赛,使学生在选拔比赛中通过完成这些综合类项目或课题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精神、抗挫等能力。同时通过多学科甚至文理交融,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视野更开阔,综合能力更强。选拔获得优胜的再进入下一轮更高一级的比赛,这样通过单科与多科、基础与专业、文理交融的多层次多学科比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步夯实和提高,使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存,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注重参赛过程的全程管理。
总之,学科竞赛以其区别于常规教学培养人才的特点,成为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地方院校机械类学生学科竞赛特点,在开展过程中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建设好学科竞赛的软、硬环境。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科学地有层次地组织学科竞赛,强化学院内部的选拔赛,做到全程管理,逐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做到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相结合,使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XJG- 12-15-6,江西省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XJG-13-9-13
注释
① 宋妍.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

3.34(1):3-5.

② 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
③ 杨叔子,吴昌林,彭文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