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艺术院校教学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轨路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305 浏览:48501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文章以设计类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特征入手,从建立设计工作室、实践课程+创新环境的教学策略、深入挖掘大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建立具有社会实践化特征的艺术学科团体四个方面,阐述了此类院校从传统的偏重课堂教学向新形势下的应用型模式转轨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艺术院校 教育 创新 实践
高等教育以培养大学生为目的,但随着当代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的层出不穷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只靠课堂教育而丧失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求知的需求。因此,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很多学生会去参加辅导班或者提前就业,他们都希望更早地进入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中。艺术专业的学生或许更希望尽快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那么艺术教育就应把握这个动向,建立合理顺应发展的科学教育体系。

一、通过艺术类“设计工作室”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设计工作室是艺术教育转型发展实验科研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基地之一,工作室可以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工作室能够承载诸多设计及出图工作,以高级别的大学生竞赛为核心活动目标,辅以创业实践、实践等多形式的工作室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设计工作室可以涉及电脑设计、写真出图、动画制作、室内设计、标识导入、产品制作等方面。工作室是一个技术团体,为大家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很多学生凭借在工作室的创作经历和经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如动漫方向的工作室主要负责动画的生产和制作,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然后自己动手去创作作品,使他们在学校就有动画制作的综合能力。工作室一方面增强了艺术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工作室的形成也是社会经济市场的需要,其产生的成果可以作用于社会。社会应用化转型的艺术团体的形式可以是以“工作室”的形式存在的课外教育,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室去学习,而不是由教师安排的死板乏味的课程。

二、以“实践课程+创新环境”的策略实施教学

学生从校内引导到自主建立实践平台,艺术专业学生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建立了校内外一系列比赛的平台。艺术教育要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和凝练学校办学特色的创新举措相结合,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将课堂作业变为实践项目。大学生检验课上所学知识的途径就是实践作业,但作业脱离现实社会的发展,就变为纸上谈兵。更好的选择当然是结合企业项目,如动漫传媒项目、广告公司实习项目、企业CI设计等。
第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项目成果实际应用在校园内。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能够亲身感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接触设计新领域,世界设计的新方向、新策略,在不断更新的所学知识中可以拓宽社会知识范围,提高专业境界,并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把这些实践变为学校服务的实际项目。
第三,让学生去找课题,变被动为主动。与其教师找,不如发动学生热情投入到市场中,寻找他们自己擅长的项目,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这种教育方式在国外是普遍流行的,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例如,在课程中,安排一部分学生到校外店面找项目,找到项目的学生完成后可以得到利润和回报,没有找到项目的,由教师安排临摹,一部分人也可以参加其他人的项目,也可以得到回报。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三、深入挖掘大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中,如果艺术专业教师忽略大学生独特的艺术潜质,不仅不去发现、挖掘,还歧视这种独特潜质,认为是不懂艺术的表达,这将断送一批伟大的艺术家的未来。我们将人出生就具有的能力称为“天赋”,当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时,就是“潜质”,因此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没有开发出来的“潜质”。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颖的方式,但前提是教师不放弃而去挖掘被忽视的学生群体的“潜质”。这些研究都需要教师用耐心和识别“千里马”的方式完成教育。我们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潜质,如何教大学生获得踏入社会的“门票”。尤其是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其学会用已知的广告设计知识获取未知的实际操作知识,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设计中的实际创新理由。

四、建立具有社会实践化特征的艺术学科团体

创新培养不仅仅限于课堂,在课外,我们要建立实践化平台的带队团体。这种团体可以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发成立的,其目的就是让艺术创新的思想在课下能够继续。这样的团体也可以是盈利性质的,这就是社会实践化特征,可以校企合作,将社会实践带入艺术教育,学生通过利益的带动能够完成的更好。由此,大学生树立了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了自主动手的能力。通过设置带有导向性的教师指导,学生能够独立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方向。还可以由一组教师形成学科带头人的艺术团体,进行深入的科技创新研究。碰到教学中解决不了的理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理由,大家可以在这个团体中探讨交流。如有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是许多人一起完成的,是能激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好作品。我国也曾经组织不少学院的艺术团体交流团出访各个国家,在其他国家教育院校进行艺术思想交流活动,在国际国内举办各种团体设计的作品展等,这些都是组织艺术团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宪楷.视觉传达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2]张鹏.美术学教学评价教程[M].沈阳:辽宁画报出版社,2007.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fylslw/lw47997.html上一论文:试述走出艺术戏剧“塔”,搭建应用戏剧“工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