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邓一光:用城市文学与世界沟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508 浏览:145374
论文导读:圳市文联主办的“《邓一光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深圳举行,来自文学、出版、评论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以文集出版为契机,聚焦这位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重要作家。他的30年创作都经历了什么?他和同时代的50后作家为当代中国文坛贡献了什么?这部囊括了他30余年创作中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及部分散文和艺术随笔
邓一光自上世纪80年始文学创作,1996年从事专职写作。主要从事小说的写作,约有700万字的小说作品,600万字的影视剧本,出版文学著作40余部, 作品多发表于《收获》《当代》《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作家》等刊物,其中大量作品被选载,并以英、法、俄、日等文字译介到海外。小说作品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国家政府出版奖等国家级奖项。影视作品曾获电影华表奖、电影百花奖、电视剧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
读书是生活的重要部分
邓一光生在一个军人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喜欢孩子读课外书,父母特别反对孩子读小说,他们担心那些书会让小孩脱离主流话语,更不喜欢小孩读书读到迷迷瞪瞪。在父亲退休之前,邓一光很少见到父亲,对父亲在那个时期最深刻的记忆主要是父亲送给他的耳光。从小学到初中,他是在父亲的“内部读物”中读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父亲根本不让他读,他因为经常偷偷读书,挨过父亲的不少打,但他有自己的办法,早早地躲进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书,然而父亲总是能恰巧在他躲在被窝里看得入迷时,狠狠地掀开被子,把他拖出来煽耳光。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远离书籍,反而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
父母给邓一光的零花钱那时大多数都让他花在看小人书上了,他上小学时读的是寄宿学校,星期六放假,如果父亲没派车来接,他就常常和姐姐省下乘公交车的八分钱,去书摊上看小人书,然后怀着对小人书的无比思念,走很远的路回家。如果不算小人书,他应该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读第一本课外书,那本书就是《红岩》。邓一光说,那时他就身在重庆,书上写的又是重庆的事,很有现场感,用他自己现在的语言来说,这本书写了一群隐匿了真实身份的反体制者的生死故事,相当符合他当时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的阅读心态,这本书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1974年,邓一光高中毕业后下乡来到重庆开县当知青,对下乡生活的回忆还是跟书有关的最有趣。当时的大队磨面房收了一些农民家里的旧书,用来包挂面,他就拿马列著作换回旧书,自带的马列著作换完了,就拿保命的口粮麦子换。他下乡的地方是山区,土地稀缺,可是,为了换回自己想看的这些旧书,哪怕很心疼他也还得换。
写作是另一种生命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邓一光是开风气之先的作家,他具有史诗气度的小说为20世纪十年代的文坛带来一股刚劲之风,被评论界认为影响着后来许多重要作家的写作。
父亲的战争经历,母亲的草原人气质,构成了邓一光的童年记忆和成年后文学叙事的审美模式。早期他以《我是太阳》确立了在当代文学中英雄叙事的独特地位。他塑造的邓声连、关山林等形象,更以其先天的战争敏感、过人的胆识、无畏的气概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而成为新时期文学以来罕见的英雄形象。邓一光的写作有时很疯狂,38万字的《我是太阳》只用40天就写成了,这还是他用笔写的。在他的作品《我是太阳》中有这么两段话:“他们是太阳,真的太阳!没有什么能击倒他们!就算击倒了,第二天黎明,他们还会不屈不挠地升起来,继续燃烧他们的命!”这也许就是邓一光的本质写照,他是“一个勇敢、坦率、不顾一切、信念专

一、执著而具备超凡的爆发力和韧性”的邓一光。

2008年,80万字的《我是我的神》出版以后,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先后获得“2008年度全国十佳图书”、2010年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1年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论界称作“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史”,更凭该作入围茅盾文学奖前十。有评论家指出,这是一部“被忽略的杰作。勇敢与孤独之书”。“即以战争而言……当代中国文学中没有人写战争比《我是我的神》更加入骨入心。”
事实上,在中国当代作家的英雄谱上,邓一光正是和莫言、刘震云、毕飞宇、张炜、刘醒龙一样不可被忽略的名字。邓一光的母亲是蒙古族,他的血统里多少继承了蒙古人的特性,他的很多作品都喜欢以草原为背景。他的写作就像他本人一样极富个性,“写作就是我的呼吸,跟别人没有关系,我是为自己而写作。”邓一光说。
作品有了后现代主义味道
2009年,54岁邓一光作为特殊人才来到深圳,成为深圳人,从此,他与深圳这个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结下不解之缘。他在深圳也有不俗的表现,在到深圳3年时间,邓一光已经创作了17个短篇小说,1个中篇小说。在他的作品里,深圳有了后现代主义的味道,转变了他以前的写作方式。邓一光认为,作家是敏锐的观察者和喋喋不休的叙事人,他们会和环境产生互动。同时,好作家总在颠覆前经验,包括个人的写作经验,转变是作家的常态。“这些故事更像一部文学笔记,也许每年我都会写一些。如果10年以后我还在写,写下几十个甚至更多的篇什,它们会形成我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史。”他说自己正在用写作完成对“我的深圳”的建构。
对邓一光来说,2012年秋天出版的这套个人文集,只是对自己30多年写作生涯“交了个作业”,却在无意中成了深圳文学史上的大事件。14卷本、500万字的《邓一光文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于27日在深圳举行新书首发式。这是邓一光第二部文集了,也因他2009年迁居深圳,成为30年来深圳作家出版文集的第一人。26日下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主办的“《邓一光文集》出版座谈会”在深圳举行,来自文学、出版、评论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以文集出版为契机,聚焦这位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重要作家。他的30年创作都经历了什么?他和同时代的50后作家为当代中国文坛贡献了什么?这部囊括了他30余年创作中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及部分散文和艺术随笔的《邓一光文集》,或许本身就是最好答案。
作品、文集独树一帜
曾有评论家指出:“邓一光是新时期以来不多的几个能在数个相互割裂的题材领域游刃有余地穿插往返的作家。”他跨界写作的能力的确惊人,《邓一光文集》包括4部长篇小说《我是太阳》《想起草原》《亲爱的敌人》《我是我的神》,4部中篇小说集《左牵黄右擎苍》《蓝猫》《猜猜我的手指》《她是他们的妻子》,3部短篇小说集《流浪者》《一只狗离开了城市》《八岁》,1部散文集《脚下地图》和1部艺术随笔《从大地走向大地论文导读:
》,几乎囊括邓一光所有的代表作和名篇,整体勾勒出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创作脉络。这其中,既有脍炙人口的《我是太阳》,该书自1997年面世,已出版了6个版本,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文库的必收篇目,也有被评论界誉为中国当代“最后一部浪漫主义作品”的《想起草原》,还有他最新的长篇作品、评论界称作“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史”的《我是我的神》。
邓一光是个作家,同时也是编剧。目前为止,他创作的影视作品有4部电影、8部电视剧,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百花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全都拿遍了。但《邓一光文集》里没收入任何一个剧本。在他看来,编剧的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小说才更接近内心,“小说和影视是两个文化系统,前者拒绝现实,后者开掘现实;前者仰望星空,后者俯瞰众生;前者是私人话语,后者是公权文化。”邓一光说。
不久前,邓一光的《你可以让百合生长》获得了第三届郁达夫中篇小说奖,这部中篇小说也曾获得过柔石文学奖中篇小说金奖。这些奖项,都是对他最近几年以深圳为观察对象创作出的一批具有活力的城市文学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