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30 浏览:130441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内容摘要:诗乐本一体,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用音乐导入,配乐朗诵,以乐促背,以乐做结,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引入音乐时,要注意恰当、适时、适度。
关键词:音乐 语文 课堂教学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当代语文课程倡导的是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策略的交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而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门可听的艺术,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因此,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语文就如同一位温文尔雅的男士,音乐则如同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士,两者的联姻,势必会使语文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一、语文课堂教学引入音乐的根据

1.理论根据

诗歌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礼记.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毛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这些地方可以发现,早在古代的时候,音乐与语言文学就是同出一源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从古至今,有许多的诗词都是可以和乐而唱的,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那些乐谱已经散失掉了。但是,音乐与语言文学的紧密关系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可行的。

2.现实根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影音课堂逐步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掌握并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和地方产业,注意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这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与音乐巧妙结合的舞台和契机。同时,通过长期观察,我发现音乐已经成为学生休闲、娱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是当代学生的自我宣言。他们在记忆歌词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更是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正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在艺术的氛围里获得语文能力。

二、语文课堂教学引入音乐的具体做法

1.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用音乐导入课文,就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到课文学习中。
比如,教学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可先让学生倾听刘天华的二胡曲《闲居吟》。乐曲以舒缓、悠闲的节奏、优美如歌的旋律,描述那闲庭信步、吟诗作赋的闲居生活。这首曲子和陶渊明所要表现的安祥宁静、悠然自得的心境一致,很容易把学生带入诗歌要展现的意境中去。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深沉、浑厚的音符中,感受到惊心动魄的战争氛围。

2.配乐朗诵,诗情画意

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速度等手段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表演艺术。而汉语讲究平仄,也是极富音乐感和节奏感的。因此配乐朗诵,课堂上就会充满美感,使课文内容的立体感增强,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中去,与作者一同潸然泪下,或喜笑颜开。这时,再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就简单的多。
比如教学《再别康桥》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时,可首先把《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示范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然后对作者徐志摩的经历、思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接着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让学生伴随乐曲自由诵读,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在轻柔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们进入到美妙的诗歌世界,这时再带领学生鉴赏诗歌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精选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与学生一起反复诵读课文第4、5、6自然段。因为有音乐相伴,学生能很快进入到幽雅、静谧的意境里,更能体会文章所要表达出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

3.以乐促背,事半功倍

背诵是学生们最头痛的事情,但在中学语文中却有不少诗词散文是需要背诵的。那如何调动学生的背诵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背诵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把已经谱成曲的课文作品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作品的意境,提高背诵效果。
比如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在鉴赏完作品后,可播放安雯的《月满西楼》,曲调缠缠绵绵,让人无端生出许多愁丝,倍感孤独寂寞。歌曲将这种抽象复杂、不易捉摸的内心感受,以平静而内涵丰富的旋律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借助感人的歌曲,学生就更能体会到李清照独处时的冷清寂寞,丈夫离家远行后的相思之情。因为《月满西楼》的歌词与《一剪梅》相同,所以,反复播放两遍,学生基本就能跟着和唱了。同样的例子还有林宥嘉演唱的《再别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罗文演唱的《满江红》(岳飞《满江红》),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姜天阳演唱的《将进酒》(李白《将进酒》)、江涛演唱的《雨巷》(戴望舒《雨巷》)等等。
除了选用现成的音乐,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谱曲演唱或者用流行音乐的调子演唱。因为只有在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找到与之匹配的合适的旋律。这种选曲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再阅读。比如《滕王阁序》有学生用《欢乐颂》唱前半段,欢快的旋律仿佛把学生带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入洪州盛宴,置身于滕王阁及其四周山川秋景之中。当唱到“兴尽悲来”时,作者的情绪由喜转悲,有学生用《星语星愿》来谱唱后半段。这种用音乐来辅助背诵,会使学生们背诵得更牢,记得更快。

4.以乐做结,升华情感

俗话说趁热打铁,在课文学习结束时,也可以穿插相关歌曲,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学老舍《我的母亲》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母亲的真情告白,可以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跟随着歌曲的旋律,学生们的脑海中会一幕幕地浮现妈妈的身影。歌曲放完,学生们早已泪眼婆娑,情感得以升华。因此,用音乐结尾,能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文课堂教学引入音乐的注意事项

1.研读课文,找准契合点

语文教师毕竟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引入音乐时,必须认真研读课文,精心挑选歌曲,找到课文与音乐间的契合点,这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乐曲释放的情感一定要和课文所要描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意境一致,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2.分寸有度,不滥用音乐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还是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引入音乐也是为了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情感。因此音乐在课堂上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道具。否则把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就会本末倒置。音乐只有用到了点子上,才能恰到好处,事半功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堂里打开音乐之窗,让学生在跳跃的音符中,放飞想象的翅膀,从而真正达到快乐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素美. 略谈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J].文学与艺术,2011(2) : 124
3.刘荷花. 让文言文背诵与流行音乐共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4): 62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