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谈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和德育渗透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30 浏览:15190
论文导读: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何为人文?中国古代《易》学中谈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一斑、古代人文是以道德为核心的一门学问。20世纪后的欧洲人把人文看成为“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道德素质的学问”。中国当代教育家认为人文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
关键词 人文精神;美术;培养
重视德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而当代教育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比以前更有了提高和拓展。人文精神具有道德与价值倾向,“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这些人文精神都属于道德范畴。如何把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而去开拓途径呢?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我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探讨:

一、在美术课堂中利用美术欣赏,充分去发现作品中美的因素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并挖掘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唤起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岭南版第11册第1课美术欣赏《画家介绍》,我首先为学生介绍了著名画家徐悲鸿的身世和他对艺术虔诚的态度、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声誉与成就。接着讲述他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高尚的人格品质,讲述他将自己卖画的全部收入捐献给抗日救亡前线的光辉事迹。然后我和学生们对他的油画《田横五百士》进行分析与讨论,从油画的构图、色彩色调、人物形象形态等方面分析画家如何表现齐国贵族田横与500名壮士挥手告别、准备以身殉节的悲壮之美。进而讨论这幅画的内在精神——借古喻今,歌颂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民族精神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学习,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进而唤起了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
二、加强学生对流行艺术(主要指网络文化、影像和流行音乐等)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修养
流行艺术是与高雅艺术相对而言的,流行艺术是为当前大家所喜欢、所追随的文化与方式。同样它也是广大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文化来源。流行艺术中的网络文化(动漫艺术、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音乐)近年来发展迅猛,在我们的媒介视觉里几乎无处不在。它与传统的架上艺术(指传统绘画、雕塑、工艺等)截然不同,流行艺术是我们信息媒体时代所产生的特有文化,它有其精华与糟粕,片面的否认和迎合都不妥当,而应客观去对待。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应该关注流行艺术的存在与影响,并可以在美术课堂上通过艺术欣赏及多向性的联系比较、分析讨论来帮助学生正确辨别它们,区别其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修养,让美来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利用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美术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实践活动是它的延伸和补充,在校园内外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如2006年我镇举行了一次“千人共绘,美好塘厦”的少先队大型集体画的活动,我校的16名少先队员为了协助集体争得荣誉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比赛那天他们顶着烈日,用膝盖跪在白纸上一丝不苟地画着,汗水渗透了衣衫,一滴滴地流淌在地上。绘画活动一画就是三个小时,学生们共同努力、共同创想、共同描绘着他们心中的美好家园,听着领导给予他们的赞誉和表扬,他们开心地笑了。集体活动给予了他们合作表现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了解民族艺术文化,加强学生对文化艺术的传承

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我国人民代代相传的进程中所留下的印记,它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性,有些专家甚至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构建国家、民族现代文化的基因”④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意识和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来作为学校自己开展的乡土教材。如我们学校附近的社区有一位叫罗耀德的老人,不仅年画画得不错还能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常在过年的时候家写写画画,几个学生经常跟我提起他的事。我趁星期天组织了学校的美术小组和书法小组去拜访他,老人热心地招待了我们,并且当众表演了他的年画《老鼠嫁女》的绘制过程,后来他又应邀来我校作了书法讲座。学生们在罗爷爷的影响下热情高涨,他们也作了一些年画贴在自家的大门上。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对传统艺术的认识,也添补了我校民间艺术开展的空白,并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在实践中体验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是美术学科的特长。美术教师应关注社会发展,重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让美术教育与生活相互渗透,与其他学科、其他文化方式有机地结合来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将人文精神和人格培养放在德育最重要的位置。美术教师应在教学改革的春潮中努力去开辟和拓展美术教育中德育渗透新的路径,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的成长和人格的不断完善。构建全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友根:《现代人文精神的内在架构》《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卷)
[2]姚国华《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大学教育》《中国人文启迪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
[3]黄毅、张泽远:《抢救民间文化“基因”》《暸望》2003年第24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tsjylw/lw20588.html上一论文:阐释现阶段的高校生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