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巨灾会计在我国运用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41 浏览:20187
论文导读:
摘 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巨灾事件频发。巨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极大隐患。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巨灾会计这一新兴的会计领域,试图通过对巨灾会计的研究以发挥其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巨灾会计;巨灾风险;和谐社会

一、巨灾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到底何为巨灾,国际上尚没有统一标准,但通常巨灾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事件。
近年巨灾发生频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就拿中国来说,据民政部统计资料显示,近10几年来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例如,2008年初发生的雨雪灾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516.5亿元;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损失最大的灾难,直接经济损失为8523亿元。再看世界范围,2004年12月的印度洋海啸,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强震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近300亿美元。由此可见, 巨灾风险不仅时刻威胁着各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天灾无可避开,灾后救济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在灾害救济资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理由,因此,为了提高有限救灾资金的筹集、使用效率和效果,开展巨灾会计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巨灾会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巨灾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策略,融合相关灾害学、救灾法律、救灾策略为一体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策略对救灾过程中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进行制约和管理,为相关利益人提供巨灾会计信息,从而实施对救灾资金的制约和管理,保证其能够合规、高效、有序地运转的一种宏观管理活动。巨灾会计是会计学的新兴分支,其对象是救灾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它不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条件,仅仅反映从巨灾发生到灾后重建的一段非持续时期,是应急之需。

三、在我国实施巨灾会计的必要性

(一)应对自然灾害多发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资料,20世纪全世界54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8个发生在中国,并且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还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越来越大。因此对于灾后救灾资金的筹集和有效利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推动巨灾债券的研究和实施。据统计,最近50年巨灾导致的经济损失由20世纪50年代的380亿美元增至90年代的5350亿美元,增长了13倍。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在巨灾赔付中占有重要地位,保险赔偿通常能占到巨灾损失的30%到40%,是灾后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根据对全球保险损失的统计,巨灾保险赔偿的增长速度几乎是经济损失增长速度的2倍,这对保险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如果每年都发生几次特大赔付,保险公司就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会使其经营难以维系,这就使得保险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风险分摊途径来应对巨灾损失。于是利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巨灾债券应运而生。开展巨灾会计研究,可以在今后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工作中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救灾资金这个中心, 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拓展会计管理对象的外延范围,为巨灾债券在我国的发行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
(三)提高救灾活动的管理水平。从本质上看,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巨灾会计本身就是对防灾和救灾活动的一种监督。巨灾会计对救灾资金使用的核算,其本身也是对救灾资金流向的监督,势必强化明确救灾资金使用的标准、使用金额、使用时间,完善救灾资金使用制度体系建设,减少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巨灾会计对巨灾损害情况和开展救灾活动情况的披露,使有关各方了解救灾资金的来源渠道、各种救灾资金的构成比例,提高人们对巨灾、救灾的认识提高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和灾后自救的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四)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而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他社会要素和谐的基础,是保证人民正常生活与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实施巨灾会计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合理有效地制约管理巨灾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从而减少不和谐因素。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定要求。

四、巨灾会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巨灾资金的筹集。巨灾资金筹集的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赠、保险赔款。
1.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救灾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具体包括救灾物资和经费。但事实上相对于巨灾所造成的损失来讲,政府救济资金显得杯水车薪。1991-2005年的15年间,我国政府累计救灾支出为524.98亿元,仅占直接经济损失巨灾会计在我国运用初探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的1.9%,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25%,完全无法弥补巨灾造成的实际损失。但尽管如此,在对财政拨款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建立一整套的从到地方救灾物资储备制度,集中管理、统一核算,专物专用,做好代储物资接收、发运、回收和保养等各项工作,并且还应建立健全明确的巨灾资金划拨责任制度,以便在灾害发生后最短的时间内将财政拨款划拨到位,保障救灾资金的及时性。
2.社会捐赠。社会捐赠活动对灾区人民克服困难、重建家园有重要作用。但在捐赠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募捐渠道混乱,捐赠款物分配多头管理等理由,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以救灾募捐名义进行诈骗活动的现象,如不及时解决,会挫伤社会各界的捐赠积极性,影响整个救灾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巨灾会计对接收的救灾捐赠必须要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账款相符、账目清楚,对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使用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自觉接收公众监督。
3.保险赔款。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损失1516.5亿元,保险业支付赔款50多亿元,占3.3%;灾害损失为8523亿元,支付赔款16.6亿元,仅占0.2%。国内灾害保险赔付率远低于36%的全球平均水论文导读:
平。我国的巨灾保险机制不完善、巨灾保险供给不足等理由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由之一。 因此首先应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整合政府、社会、个人三方力量,由商业保险公司遵循市场原则对巨灾科学地进行承保与理赔;其次可以建立巨灾基金为灾害保险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受灾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抗灾救灾,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参加保险,逐步建立多层次、相互联系的专项保险基金。
(二)巨灾资金的运用。巨灾资金的运用包括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后重建时的资金投入,具体包括:(1)解决灾区群众因灾害引起的吃、穿、住、医等生活困难;(2)用于灾区企业和居民的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3)用于灾区倒房后的恢复重建;(4)加工和储运救灾物资。救灾资金发放使用的重点是重灾区的重灾户,特别是保障无自救能力的重灾户、特困户、五保户和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在此过程中应建立巨灾资金支出的审批管理和划拨责任制度,以便在灾害发生后最短的时间内将巨灾资金划拨到位,保障救灾的及时性。
(三)巨灾会计的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有效披露巨灾会计信息可以降低救灾主体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不对称,强化外部机制对救灾资金的监控, 提高巨灾资金的使用效率。巨灾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在形式上更具多样化:既有定性也有定量信息,既有货币也有非货币信息。具体包括:灾害性质、灾害时间及范围、灾情、当地政府采取的救灾措施、救灾资金的数量及来源及使用计划、流向、管理情况等。巨灾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应当采用临时报告和灾后报告两种类型:临时报告应随时披露救灾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救灾资金的划拨、当前救灾资金募捐情况等等;灾后报告应对巨灾情况和救灾活动中的巨灾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全面的披露。
参考文献

1.徐剑锋,姚佳,巨灾会计初探.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6月

2.王晓炜,巨灾基金及相关会计的建立初探.现代财经,2007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