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个体性价值两个层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03 浏览:109958
论文导读:是尊重学生兴趣、推动学生成长的有力举措。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作为一门普适性较强的课程,应兼具应用型与拓展性,帮助学生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鼓励12下一页
正如尼采所认为,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尺度。“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价值, 为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 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提供重要帮助。”而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在思想政治(品德)课堂上, 所以,追求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个体性价值,应该是贯穿在课堂教学中的题中之义。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客体, 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体的本体性价值,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对受教育者而言,其对学生需求的得到满足可分为两个层次:个体的物质存活发展能力和个体的精神存活发展能力。

一、 个体性价值的两个层次

1.满足个体的物质存活发展需要

所谓物质存活发展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延续个体生命和存活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不能作为自然生命载体而存活,作用世界就失去了现实的基础。从这方面说,活着就是一种作用。”教育家斯宾塞曾论述教育应该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所以教育包括“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等活动。虽然这种提法基于他的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但他概括的生活内容是把个人生物体的存活发展、繁衍与生活的安乐舒适作为教育的首要内容,佐证了教育在满足个体存活发展能力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个体性价值。

2.满足个体的精神存活发展需要

所谓精神存活发展能力是指个体具有较强的自信、自强的与活力,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自我制约力和自我约束力,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了解、接纳、融入社会群体,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精神满足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第一、二层需求是生理需求,后三者则是精神需求,正是有这些精神需求(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让人的行为受意识支配,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一个人如果缺乏精神存活发展能力,就不能从容面对社会上的各种精神压力,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交往和个体的存活。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努力,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要想获得好的社会存活发展,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精神存活发展能力。

二、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包含丰富的个体性价值内容

1.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能培养学生物质存活发展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热爱生命、过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性质与斯宾塞所提倡的完满生活具有不少相通之处。例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珍爱生命”“防范侵害保护自我”就是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规避伤害,这是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高中必修一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通过传授劳动者面对侵权行为如何利用权利保护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获得间接保全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通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一名高素质的劳动者,做一名有魄力的创业者,等等……这些都属于发展学生的物质存活发展能力的知识。

2.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能培养学生精神存活发展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培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初中阶段侧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推动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例如,七年级“做情绪的主人”“珍惜无价的的自尊”等课发展了学生在与社会交往中获得积极的精神力量。而高中思想政治课则注重在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和信仰的前提下,通过正确三观和精神力量的树立来发展学生精神存活发展能力。例如必修一“正确对待金钱”、必修三“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课。

三、 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实现个体性价值需处理好四对关系

虽然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满足学生个体性需求的教学资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个体性价值的无视、忽视或把握不准,削弱了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应具备的个体性价值。笔者认为,实现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个体性价值应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

1.实现个体性价值要注重传承与创新

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诸如“珍爱生命”“自尊自信自强”“遵纪守法”的经典命题是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上需要时时讲、常常讲、更换形式讲的课题。忽视或者轻视这些教学内容将会对学生个体的存活发展带来不小隐患。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适应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存活发展能力。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智慧的火焰。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推动个体在获得更多的发展。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内容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能力具有推动作用。例如,在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关于公司经营基本策略一课,如果教学落脚于抽象概念的学习,就会消解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能无意间就扼杀了未来的亚当斯密和李嘉诚。如能让学生模拟办公司,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制定经营策略、解决经营理由,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理由的精神和勇气。

2.实现个体性价值要关注现实性与长远性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将人的智能分为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等八种智能,不同个体具备不同的智能组合,这种生理特征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基础,承认这个基础学生才能扬长避短,实现更大的发展。据了解,美国孩子在6岁时必须通过职业兴趣测试;而在澳大利亚,人生规划在高中会考时占了10%的分值。2014年,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让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等六科目中自主选择这一条改革被认为是尊重学生兴趣、推动学生成长的有力举措。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作为一门普适性较强的课程,应兼具应用型与拓展性,帮助学生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鼓励论文导读:一形式代替个体性价值目标的实现。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体现为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的动机,更能显示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个体性价值。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为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开受到惩罚而努力学习。显然,后
学生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尽早、高屋建瓴地对自己优势和能力有清晰认识,进而选准自己的发展方向。
⒊主体性学习不等于个体性价值的实现
新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可能有人错误地将开展主体性教学和实现个体现价值划上了等号,用主体性教学这一形式代替个体性价值目标的实现。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体现为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的动机,更能显示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个体性价值。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为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开受到惩罚而努力学习。显然,后者表面上看学习效果不错,但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满足了学生个体性需要。当然,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满足了学生求知和改善、提高自身的愿望的,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是实现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个体性价值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⒋个体性价值的实现与三维目标的实现
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存活发展的核心知识和基本能力;过程与策略目标主要包括交往、体验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指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个体性价值与三维目标有不少内容相通,这说明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个体性价值没有脱离培养目标另起炉灶。但是,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在实现个体性价值与三维目标的实现上有两大区别:第一,主体不同。三维目标强调三个目标维度以及个人与社会目标的统一,而个体性价值则关注学生的满足,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落脚点。第二,实现方式不同。三维目标是层层递进、互相融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而个体性价值的两个层次指向明确、区分清晰、并行不悖,对于教师而言,能够更轻松地找到教学切入点,进而推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