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预防性与临床护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42 浏览:146862
论文导读:
【关键词】 静脉输液;静脉炎;预防性;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55-01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由于输入的药物浓度较大或刺激性较强、套管针放置时间太长和反复多次穿刺同一静脉血管,未执行无菌操作,或静脉壁局部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化学炎性或机械性反应[1]。静脉炎的发生还与自身血管的粗细、弹性和静脉留置管放置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它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和后期疾病治疗的难度。为此,笔者提出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性和临床护理措施,获得较好的结果。
1 预防性护理措施
1.1 正确选择静脉血管 血管好坏是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之一,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静脉的选择[2]。因此,应选择弹性好、外横径较粗、回流通畅、远离关节处且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静脉血管,遵循由远至近的基本原则,关节、瘢痕、受伤、感染部位的静脉尽量避开。上肢静脉为穿刺的首选,下肢静脉在病情需要或特殊情况可选。但为减轻刺激下肢静脉,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进行静脉穿刺时,应避开多次穿刺同一血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根据药物的浓度、药物分子的大小和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强弱选择适宜的血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性与临床护理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管。输注的药物如刺激性较强渗透压较高,为减少由于液体外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必须按要求调节滴速。
1.2 留置套管针的护理 ①穿刺前对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和有效期进行严格检查,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如有破损、漏气和过期必须禁用,拆开后尽量在短时间内一次性使用。②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后,为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固定应采用无菌透明敷料;为防止细菌性静脉炎产生,应及时更换不粘或被污染的敷料。穿刺点的敷料每2天更换一次,中途用0.5%碘伏和75%酒精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5cm,保持局部干燥。③利用留置套管针滴注药物剂量较大时,在套管针敷贴上方用75%乙醇纱布持续湿敷至拔针后30min,并喷洒75%乙醇保持纱布湿润,由于乙醇在常温下蒸发,机体内大量的热被带走,降低了局部皮肤温度和神经末梢敏感性,发挥减轻疼痛的作用;此时细菌活力降低,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被阻止,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机会。但对乙醇过敏者禁用。④加强留置针期间护理,针眼处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再盖以3m胶布保持固定。连续输液者,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3d更换可来福,5d更换留置针1次。⑤有外伤史及偏瘫者,因患侧肢体循环较差,应避开选择患肢置静脉留置针。可安全保留144h,大大降低了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不良现象发生。有利于解除患者的负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护理质量。
1.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必须掌握正确使用各种消毒液使用策略,确保其在有效期内,每周更换2次盛放消毒液的容器。一次性棉签在有效期内使用,打开棉签开口以能取出为限,开包后尽量在短时间内用完,开包时间过长者不得使用。消毒时,蘸消毒液的量以湿透棉花一半即可(其余部分能自动浸湿),之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旋转涂擦,消毒范围>5cm[3],但留置针消毒范围应在8cm以上。
1.4 提高穿刺技术 穿刺点的选择由末梢开始,应选择前臂,不宜选择手背及脚,穿刺要两侧肢体交替使用,采用小角度、小力度、缓慢平行进针的方式穿刺脆性血管,回血后不再进针;之后对针柄予以妥善固定,了解穿刺部位是否出现不适感觉,输液结束拔针后,按压3-5min针眼处。为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或避开静脉炎的出现,必要时应在局部涂抹具有扩血管作用的油注射液,这能使局部血流量增加。皮肤用沾取阿托品注射液的无菌棉签涂抹,也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1.5 输入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的护理 输入浓度较大的药物及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一定要选择静脉较粗、弹性较好的血管,同时静脉滴入速度要慢。可在穿刺时先将生理盐水与输液器相连,高浓度或强刺激性药物待穿刺成功后相连。在静脉滴入20%甘露醇或滴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时,穿刺部位及其近心端在穿刺前5min用热毛巾湿热敷,也可在穿刺前5min将穿刺点及其近心端20cm局部浅表血管用2%山莨菪碱外擦,使静脉血管扩张,有利于抢救患者时药物快速输入,血管刺激症状降低,可起到显著的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的作用[4]。也可加热甘露醇至28℃左右并保持恒温,输入后再热作用下扩张管腔,随温度升高液体的黏度减低,可以提高滴速,降低了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的发生及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5]。资料显示,连续使用同一局部静脉血管次数与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作用有关[6],应避开连续性穿刺同一静脉或尽量降低穿刺次数。静滴结束后再输入20ml左右生理盐水,再拔针或肝素盐水2-5ml封管。
对化疗所致静脉反应及疼痛的预防化疗药物对人体细胞毒性强,静脉注射后87%的病人发生静脉反应。在推注化疗药物前,穿刺点近心端的周围皮肤外敷1%地卡因纱布(以浸湿不滴水为宜),输液结束后取下。为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和疼痛的发生,推注结束后推注5mg地塞米松或25mg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麝香壮骨膏贴在穿刺血管沿血管走向的近心端,可扩张局部血管,推动血液循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穿刺静脉,静脉损伤的发生机会降低了,静脉留置时间得以延长。
1.6 输注液体质量制约 ①药液必须现用现配,稀释时溶解必须充分。②在锯安瓿前后,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因药液极易混入微粒。③针头穿刺胶塞次数应降低,最好使用一次性针头。⑤必要时,可选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及可来福接头。
2 临床护理措施
2.1 分度临床护理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将静脉炎分为3度[7]:①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转变,未触及硬结者判定为Ⅰ度;②局部静脉条索状转变,其余同Ⅰ度者判定为Ⅱ度;③静脉条索状转变,可触及硬结,其余表现同Ⅱ度者判定为Ⅲ度。红外线灯照射疗法治疗Ⅰ论文导读:郝建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3.韩雪珍,李栓德.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4

7.上一页12

度静脉炎的机制为:红外线产生的热效应使神经末梢兴奋性减低达到止痛目的;同时,热效应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扩张,皮肤层水肿,白细胞浸润于血管周围,单核吞噬系统的吞噬能力相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加速吸收消散炎性物质和代谢产物而消炎[8]。其用法为2次/d,20-30min/次。采用硫酸镁湿热敷Ⅱ度和Ⅲ度静脉炎的机制在于镁离子能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降低,舒张血管,疗效较好。也可持续湿敷甘油硫酸镁乳剂,每日更换1次,疗效较好,比硫酸镁单独湿敷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或者用沿血管走向将鲜芦荟汁均匀敷于炎症部位,频次为4-6次/d,严重者抬高患肢同时配合15-20min的红外线照射,甚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外用红归酊湿敷1h于炎症血管,4次/d或定期(1次/2-4h)外擦,4-7d可治愈各种静脉炎。清洗局部皮肤待干,在患处和周围皮肤均匀涂抹龙珠软膏,2-3次/d,可治疗浅表静脉炎。
2.2 对因护理措施 发生静脉炎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d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有细菌感染。若PICC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他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开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抬高患肢,推动血液循环,进行修复。已发炎的血管避开再度穿刺,只有在症状完全复原且单行恢复正常后方可使用。
防治静脉炎发生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治疗。所以,护士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性和临床护理措施,消除和减少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将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62-63.
[2] 韦云,刘香弟,刘志宏.护理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0.
[4] 施庆芳,智睿.山莨菪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防护甘露醇所致静脉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49.
[5] 张玉慧,杨志琴.甘露醇加热静脉滴注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3):207.
[6] 韩雪珍,李栓德.20%甘露醇在不同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性与临床护理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温度条件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47.
[7] 郝建红,商临平.酒精湿敷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33.
[8] 韩雪珍,李栓德.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