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壮族民间文学对舞蹈创作发展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97 浏览:22683
论文导读:舞蹈这一缺陷,使得壮族舞蹈有了生命也有了灵魂。例如,以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传说创作的歌舞剧《一幅壮锦》、以探索宇宙和人间奥秘的故事传说的《妈勒访天边》等,都是以壮族民间传说为背景创作的歌舞剧,不仅给予了壮族舞蹈主题内容,而且凝聚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量,使舞蹈在编排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文学作品中的语词意象,展现壮
摘要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民间文学和舞蹈有着壮民族鲜明的特色。由于社会劳动、文化进步、社会发展,壮族民间文学对舞蹈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两相提携发展与繁荣。但是在舞蹈创编利用民间文学元素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理由,影响了壮族舞蹈创作的发展。本文从壮族的民间文学和舞蹈的历史渊源入手,分析壮族民间文学对舞蹈的积极推动作用和当前应用创作发展出现的理由,提出壮族民间文学在舞蹈创作发展中的倡议,为推动壮族民间文学在舞蹈创作中的合理应用提出措施,希望创作出更具生命力的壮族民间舞蹈作品。
关键词:民间文学 舞蹈 创作 影响

一、壮族的民间文学和舞蹈相互融合的渊源由来已久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民间文学和舞蹈有着壮民族鲜明的特色。由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壮族先民通过动作来代替语言传达人类活动信息,这就是原始的壮族舞蹈。早期的壮族舞蹈不单是作为语言的形式,还作为文字记录着壮族先民的生产劳作、娱乐祭祀等重大活动,彰显着舞蹈对壮族文化的传承作用,如扁担舞、采茶舞、库水舞、绣球舞、板鞋舞、捞虾舞、高台舞狮、舞彩龙等。
随着语言的使用、汉化的文字记载,壮族舞蹈逐渐从语言和文字的功能中分离出来,成为有艺术性、审美性、深层内涵的文化形式。有的表现了人们在劳作过程中的爱情故事,有的展现了人们劳作时的动作,有的反映故事传说的思想内容等。随着壮族文化的发展,壮族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学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劳动人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戏剧及说唱等。如《布洛陀》、《莫一大王》、《姆六甲》、《保洛陀》、《侬智高》、《逃军粮》、《妈勒访天边》等作品。关于歌仙刘三姐的种种民间传说,也在该民族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壮族民间生活的点滴也被口头或是汉字记载下来形成壮族民间文学,由于社会劳动、文化进步、社会发展,壮族民间文学对舞蹈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两相提携发展与繁荣。

二、壮族民间文学对壮族舞蹈创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壮族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应用在壮族舞蹈的创作中,对舞蹈的主题、内容、形式、种类等有着参考推进的作用,使创作出来的舞蹈更具文化内涵,形象更生动、表现力更强。在艺术文化多元开放的今天,积极合理地将壮族民间文学应用在舞蹈创作中,能进一步推动传承和发扬壮民族精神,更有效地传达民族文化意蕴。例如,近来创作的壮族歌舞剧《妈勒访天边》、《百鸟衣》、《印象刘三姐》等精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舞蹈剧目如《绣梦》、《壮族大歌》、《山娃仔》均获得了全国舞蹈大赛的一等奖,得到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舞蹈创编者根据民间文学作品的故事内容或思想内涵,用舞蹈的特性把这些内容和思想表现出来,从而使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更具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
1 文学性——壮族民间文学作品为壮族舞蹈创作提供更丰富的题材内容
壮族民间文学作品为壮族舞蹈的创作提供包括内容、主题、题材、思想等更丰富的元素。这些来源于壮族民间文学的文学元素,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学艺术追求和民族审美情感,能让舞蹈在形式与内容上得到突破。早期的壮族舞蹈都是人们劳动时的产物,结合其他方面的舞蹈并不多,这正是壮族舞蹈发展过程的弊端。人们在劳作过程中,动作幅度比较大,虽然壮族舞蹈真实反应了人们的劳动场景,但是由于缺乏内容、主题或是题材和民族思想,便难登大雅之堂。壮族民间文学作品弥补了壮族舞蹈这一缺陷,使得壮族舞蹈有了生命也有了灵魂。例如,以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传说创作的歌舞剧《一幅壮锦》、以探索宇宙和人间奥秘的故事传说的《妈勒访天边》等,都是以壮族民间传说为背景创作的歌舞剧,不仅给予了壮族舞蹈主题内容,而且凝聚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量,使舞蹈在编排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文学作品中的语词意象,展现壮族舞蹈的民族风貌、生活情感。
2 艺术性——壮族民间文学使壮族舞蹈形象更立体生动,洋溢着意境美
从壮族民间文学中得到启发,用舞蹈动作去塑造形象美,使得壮族舞蹈的形象立体而生动,成为鲜活的艺术,洋溢着意境美。早期壮族舞蹈只是为了表达人们对劳作丰收的喜悦,或者在重要节日的祭祀,其舞蹈中并没有包含太多情感,只是单纯的喜悦欢快,如扁担舞、采茶舞、绣球舞、贺年舞等。这些舞蹈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生活情感比较单一,没有主体形象,更谈不上有舞蹈的意境美。随着壮族民间文学元素的不断渗透,推动了壮族舞蹈创作的不断改革创新,使之更有意境美。例如,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的舞蹈《绣梦》,以刘三姐的山歌为背景,绣球舞为原型,在浅浅的山歌哼唱中,绣球抛向天空的那一刻,我们似乎看见了承载着爱情梦想的绣球化身为风筝,飞向蓝天,飞向太阳,诉说着壮族姑娘对爱情的向往。
3 思想性——壮族民间文学使壮族舞蹈更加凝聚民族文化内涵
舞蹈的表演,需要文化的沉积铺垫才能展现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民间文学为壮族舞蹈凝聚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如,家喻户晓的电影《刘三姐》是以壮族山歌为背景的,歌仙“刘三姐”不仅被搬上了荧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亦作为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将民间传说《刘三姐》、“刘三姐”的山歌引入壮族舞蹈,有了民间传说和山歌的注入,壮族舞蹈仿佛有了灵魂,不论是高兴、喜悦还是悲伤、气愤,壮族舞蹈都将这些情感表达得更加具体到位,表演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让观看的游客流连忘返,给观众留下了别样的“刘三姐”感受。

三、壮族民间文学与壮族舞蹈创作融合发展中出现的理由

壮族民间文学在壮族舞蹈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结合,产生了很多壮族精品舞剧和优秀舞蹈作品等。使得壮族舞蹈不管是塑造形象还是情感表达都更加到位,但是在应用创作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开地出现了许多理由。
1 忽略壮族舞蹈的内在作用,舞蹈创作质量粗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jwxslw/lw42653.html上一论文:浅析C语言编译方案的应用